《世界新闻报》
2013-05-09刘笑盈
刘笑盈
因涉嫌“窃听丑闻”,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英国报纸《世界新闻报》2011年7月10日发行最后一期后永久停刊,“终结版”狂卖500万份。从此,读者再也不会看到这份历经168年沧桑的报纸。
2011年的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曝料:英国老牌报纸《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扰乱警方破案。消息一出,举国哗然。随后,更多深水炸弹被引爆,《世界新闻报》窃听阀门被彻底打开,丑闻如洪水涌出,在英国掀起惊涛骇浪。
2002年3月21日,英国萨里郡泰晤士河畔的沃尔顿市,13岁的米莉·道勒失踪了。女孩的家人焦急地给她打电话,但是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他们报了警。
案情毫无头绪,米莉的亲朋好友不断地给她的手机留言,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请求她尽快跟家里联系。很快,米莉手机的信息存满了,人们的希望一点点消逝。但是,没过多久,亲人们意外地发现米莉的留言信箱又可以留口信了。这让一家人喜出望外,因为这意味着米莉可能自己删除了部分信息——她还活着。
4月14日,《世界新闻报》甚至还刊登过一则消息称:“一个名为米莉·道勒的女孩在一家招聘中介找工作,她向中介提供的正是真实的电话号码。随后,中介拨打了该号码并留下口信。这发生在米莉失踪6天后。”这不仅让米莉的家人重拾希望,而且误导了警方的判断。在米莉失踪一个月的时间内,警方都没有过多怀疑被谋杀的可能。
道勒一家还为此接受了《世界新闻报》的独家专访,米莉的母亲说:“如果米莉走进家门,我们肯定会激动地说不出话,只会擦干喜悦的泪水,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然而,事情并非人们料想般美好。6个月后,米莉的尸体在树林中被发现,警方证实她被一名夜总会守卫绑架并谋杀。
那么,米莉的手机怎么了?是谁删了信箱里已经存满的信息,让悲剧在继续?又是谁窃听了这些善良人们的留言呢?事实上,窃听者就是进行独家专访的《世界新闻报》。
在米莉失踪后很短的时间内,《世界新闻报》的记者就开始执行他们的标准法则:雇用私家侦探获得需要的新闻故事。他们先雇用了一名私家侦探斯蒂夫·怀特摩尔,获得了米莉的家庭住址和固定电话。随后,另一个全职侦探格伦·穆尔凯尔通过固定电话获得女孩手机信息,并入侵了她的手机留言信箱。《卫报》报道称:“《世界新闻报》记录了女孩父母恳求她回家的每一个字。”
当米莉手机存满手机信息时,记者为了获取更多新信息,私自删除了一些信息,以留出更多内存。这一切都是在伦敦南部一间逼仄的办公室里完成的,格伦·穆尔凯尔做着他惯常的“工作”。他和《世界新闻报》有一份价值10.4988万英镑、名为“研究和信息服务”的合同,还从该报额外拿1.23万英镑的现金。他帮着《世界新闻报》完成过多次“窃听”任务,几乎没有一次失手。
电话窃听在英国是违法的,但这也就是说说罢了。
英国小报素有窃听电话、付费购买名人隐私等传统,《世界新闻报》当然也不例外。该报通过各种方法挖出了很多“猛料”,也被称为“全英名人第一刽子手”。以下是其近年来挖出的“猛料”:
保守党副主席嫖妓
1986年,《世界新闻报》披露:英国保守党副主席杰弗里·阿切尔为了避免桃色丑闻,资助一个名叫莫妮卡·科格伦的妓女暂避国外。消息发布当天,阿切尔宣布辞去保守党副主席职务。
策划绑架“辣妹”
2002年11月,《世界新闻报》声称在卧底记者和英国警方的密切配合之下,制止了一起“重大恶性绑架案”的发生,从而拯救了贝克汉姆之妻“辣妹”维多利亚。一时间,这一绑架案轰动全球。不过后来警方调查显示,这起案件竟然是该报一手策划的。该报暗中支付了一位在黑帮卧底的线人数万英镑报酬,并由他向黑帮成员提出了“绑架辣妹”的建议和步骤。
FIA主席性丑闻
2008年3月30日,《世界新闻报》报道,时任国际汽车联合会(FIA)主席的马克思·莫斯利与5名妓女大玩性爱派对。该报从一名妓女那里购买到的视频显示,平时西装笔挺的莫斯利身穿一套纳粹军官服,而5名女子则一丝不挂地趴在地上。
披露菲尔普斯吸毒
2009年1月,就在北京奥运会“8金王”、美国著名游泳选手菲尔普斯风生水起之际,《世界新闻报》曝光了他吸食大麻的图片。最终,菲尔普斯公开道歉。
揭露伍兹性丑闻
2009年,另一位美国体育大鳄老虎伍兹更是被《世界新闻报》害得不轻,“伍兹性丑闻”被曝光后,老虎妻离子散,事业一落千丈,至今仍未东山再起。
台球高手希金斯赌球
2010年5月,《世界新闻报》用最擅长的“钓鱼术”(即用记者冒充各种人物,去挖掘名人的阴暗面)骗了台球名将希金斯,该报记者伪装成中间人,向希金斯提出了打假球的要求,希金斯不仅欣然同意,还主动报价30万欧元。随后希金斯遭到国际台联调查。
以前英国人以娱乐的心态,阅读《世界新闻报》上的各种名人曝料,因此很容易原谅该报此前的“名人窃听”。但米莉事件改变了事情的性质,报纸的窃听行为极大地伤害了这个悲剧的家庭,缺乏对人性的尊重。更为重要的是,这让英国人突然意识到,任何一个普通人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所有的人都开始担心自己的隐私安全,一下子人心惶惶。《世界新闻报》对这个无辜女孩的所作所为,终于点燃了国民的怒火,也将自己引向了“死亡”的境地。
然而,这只是冰山一角。7月7日,伦敦“7·7”恐怖袭击案周年纪念日,英国《每日电讯报》等报又披露,《世界新闻报》窃听的对象还包括伦敦地铁袭击案的遇难者家属以及英军阵亡士兵的家人。顿时,英国社会舆论哗然。当天,《世界新闻报》的主要广告商几乎全部撤出,这也成为压垮《世界新闻报》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