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赢在体制,北京团队交出色成绩单——盘点北京市生猪产业创新团队5年工作5

2013-05-09本刊编辑黄若涵

猪业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北京市生猪工作

本刊编辑/黄若涵

编者按: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自2009年成立以来,团队成员不分秋冬春夏,忙碌在京郊大地的养猪场户,京郊生猪养殖带处处有他们的身影,团队成员秉持“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落实”团队精神,已走过了5个年头。在这过程中,团队成员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创新理念、创新方法,集群体智慧赢得了一个个成果,培养了一批批现代农民,与养猪生产者开展广泛的技术对接,有效带动了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为确保北京市生猪安全供应和应急保障做出积极的贡献。北京团队在科技研发、推广和团队建设等方面均在全国的地方团队中成为排头兵,在北京市8个创新团队评比中名列前茅。团队在5年关头交出出色成绩单,关键在于体制创新。

1 新生团队,理念创新

2009年4月,按照“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科技北京”的要求,立足满足市民的市场需求,为确保北京市生猪安全供应和应急保障,大力推进“三高”的引领示范效应,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和品牌服务的联接作用,打造“高产、高效、高端”生猪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北京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完成了3个层级、60位骨干成员的基本队伍组建并正式启动。按照产品单元,设置功能研究室5个,综合试验站6个,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40个,专业涵盖生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至此,北京养猪业的一支科技创新生力军正式组队成立,这样一股新生力量的工作机制、工作方式等史无前例,接下来的5年里在北京养猪业大舞台扮演重要角色。

1.1 工作机制创新

正确的理念、明确的目标必须配合可将工作制度、程序与方法有机结合并运转良好的工作机制才能事半功倍。北京生猪产业创新团队适时引进团队工作理念,将制度、程序、方法、工具整合为《团队工作规范》,重大决策会商,具体项目主持人负责,全体成员都按照《团队工作规范》执行。团队成员地位平等,以联合攻关和多彩的文化建设为集结点,将在各层级成员以严密地组织形式凝聚一堂,有分工也有协作,大家都是团队攻关成果的贡献者,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团队文化氛围。因此,创新团队及其研发中心虽非法人组织,成员分布在各自单位,但形散而神聚。

1.2 工作方式独特

团队的工作机制决定了工作方式有别于以往。一是坚持需求导向原则。五年之初,团队组织了前期调研,走出实验室,按照《工作规范》提供的标准调研方法和工具实施参与式调研,准确掌握产业发展和生产需求,形成调研报告(该调研报告获得北京市农委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确定团队的主攻目标,采取研发、筛选、整合、改进等方法,将最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带到猪场,让科技成果接地气,转化为生产力。在农民田间学校组织大培训,培养了一批新时代养猪能手,团队做到了成果留在农民家,文章写在大地上。二是坚持工作任务分解原则。每位成员都必须按《团队工作规范》中规定的方法和工具将工作内容细化到可以直接测量成本的活动单元,使计划落实有据可依。团队做到了科学管理,有规可循。三是坚持过程测量和量化绩效考核。在团队工作中不存在也不允许有模棱两可的工作指标,时间进度、规模成本、质量水平是构成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以此为基础计算任意工作节点的绩效指数,提高团队成员工作绩效水平。团队做到了要靠数据说话,杜绝虚谈。

2 砥砺前行,奋勇攻关

2.1 市场调研,确立需求总目标

搞科研推广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要深入生产一线,了解市场的真实需求,掌握市场真实动态,才能提供更好的服务。

为了切实制定中长期计划任务和准确把握技术攻关方向,摸清北京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限制性因素、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2009年5-11月,由100余团队成员组成的调研队伍奔赴本市10区县,开展了对北京生猪产业统一的需求调研。调研样本范围涉及北京市150余家养猪场、45家饲料企业、3家产品流通加工企业和全市509名消费者、104家农贸市场、超市和社区的便利店销售商。采取政策咨询、现场访谈、焦点小组会议、引导式研讨会、群体创新技术、问卷调查、现场观察、抽样分析等方法进行资料采集。经过综合分析,最终确立了“提高母猪年生产力”作为5年任务总目标。

2.2 目标分解,确立团队技术路线

北京团队各功能实验室、综合试验站围绕总目标进行了分解,确立了以“提高成活率”和“解决繁殖障碍”为主的技术攻关路线,制定了详细的5年任务规划,确定了以各功能实验室为核心,联系综合试验站、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的系列主推技术。该任务规划是以实验性研究为基础,推广实用技术为重点,促进养猪科技推广工作的系统性、导向性、实效性与科学性。

3 五年耕耘,成果喜人

经过团队的协同攻关,圆满完成了5年任务书规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一大批科技成果,有效带动了生猪产业健康稳定发展,为确保北京市生猪安全供应和应急保障做出积极的贡献,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广泛认可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经过团队成员的努力,取得丰硕成果。技术方面,先后申报国家专利51项,获得授权34项,自主设计开发了新型实用产品25件,SCI收录论文28篇,18项技术产生经济效益3.15亿元,获奖成果26项。在生产方面,示范场母猪窝产活仔数从8.79提高到10.54头;年产仔窝数从2009年1.99窝提高到2012年的2.22窝;母猪年产活仔头数提高到从18.3头提高到22. 31头。种猪场由2000年的40个,发展到2012年的81个。在管理方面,形成一套创新团队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以进度、成本和质量3项指数为核心的量化绩效考核体系,首席专家办公室有2人取得PMP证书。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

3.1 创新体制,注重实效

5年来,团队通过岗位专家技术研发、区县综合试验站技术示范、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和基层畜牧工作站联合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坚持以猪为本,以提高生产水平为视角,把促进解决“多生少死”问题作为团队的工作重点。专家下场是否只是象征性地参观和走过场?这曾是相当一部分人的疑虑。事实是,每次专题询问都仔细周密,且解决实际问题,一个个尖锐问题的解决,更有力更有效。

3.2 培养新型农民

团队以服务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对现代科技的吸纳转化应用能力和综合发展能力为重点,以农业科技工程项目为载体,坚持“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多元参与、广泛培训”工作机制,开展了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科技培训。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活动丰富多样、寓教于乐,满足农户多种需求,培育出的农民学员本性淳朴,善于表达、会交流、有自信、能协作,识大局(农民食品安全、生态意识显著增强,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是当代农民的新形象。其中涌现出众多致富能手、科技带头人、农牧科技工作者、农业科技影响人物等,成为农村的学习榜样与产业生力军,田间学校的组织形式成为当地政府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抓手。

培训有效果。5年来团队已组织各种不同形式的培训,参训达到129 501人次,培训内容涉及产业链全过程。团队培训基本实现了项目地区养殖场户的有效覆盖,培训人次逐年增加,许多团队技术和管理方法得到养殖场户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养殖场户生产效率。以大兴区典型示范户张俊来为例,2009年他参加了生猪养殖农民田间学校后,学习并采用团队培训的母猪人工授精技术,猪窝产活仔数平均从8头增加到10.5头,断奶仔猪成活数由7头增加到9.5头,每年的猪存栏数量增加了,经济收入明显提高。

服务有质量。团队成员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服务于养猪户。通过专家面对面与场户进行交流、展板展示、理论培训、知识竞赛、实操比武、现场演示观摩、发放技术手册等多种形式,服务工作具有明显针对性,有力促进科技成果落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平谷区走科技致富路的典型户杜长海是中胡家务村一名普通的农民,他凭借执着的追求和开拓奋斗的精神,开拓了致富路。积极参加工作培训,靠科技走上了致富之路,2012年全场仔猪成活率为95.2%,仔培成活率为96%,育肥猪成活率为98%,全年出栏猪6 582头,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3 日臻完善,反馈良好

今年以来,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工作简报等多种宣传形式,广泛报道了生猪产业创新团队试验示范的成果和农民田间学校培养了一批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户共同致富情况和典型做法,扩大了团队的影响力。中央电视台7频道《科技苑》栏目组对生猪团队的培训工作进行了报道,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采用农民田间学校形式,把课堂设在了室外,专家现场边演示边讲解,农户也能实际操作,教学双方能够互动,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培训效果非常好”。

4 产业升级,效益并举

究竟团队给北京市的生猪产业带来了多大进步?一系列数据和实例能回答这个问题。

4.1 生产效率创新高

经过繁育技术攻关,25家示范场母猪窝产活仔数从8.5头提高到10.54头;年产仔窝数从2009年的1.99窝提高到2012年的2.22窝;母猪年产活仔头数从18.3头提高到22. 31头。种猪场由2000年的40个,发展到2012年的81个,年出售种猪40万余头,商品猪场养殖科技含量水平取得明显进步。

4.2 多重效益并举

截至目前,生猪团队已累计投入5 560万元经费,初步估计创造出大概31 500.01万元价值,增值效益466.5%(增值额/投入额)。团队工作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极大促进了北京市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4.2.1 经济效益

据对团队18项技术应用后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初步统计,项目实施5年来,在本市应用共累计产生经济效益31 500.01万元,在全国推广应用可产生经济效益166.363亿元。以鹏程肉品综合试验站为例,2009年使预冷耗平均下降0.2%,每头猪可增效2元,年屠宰300万头,增效600万元,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2010年采用激光打码技术,实现节约能耗500多万元, 2012年“台湾烤肠”子品牌跳跳乐产品年产销量达到3 000 t。

4.2.2 社会效益

团队成员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收获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1)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提升。 5年来,岗位专家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与养殖户交朋友结对子,迅速拓展养殖户视野。

2)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通过田间学校的平台,大批先进农业技术得到推广应用,有效缩短了大型农业企业与中小型农户生产技术方面的差距,培育出许多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企业。大量科技成果的落地,吸引更多的科研院所中的科技人员进入农村,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更细致的需求调研,研制更实用、更科学有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效果显著,获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巨大。

3)产业咨询服务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并得到认可。有7篇建议刊载在“北京市农业局决策信息服务平台”,为主管部门提供了政策咨询服务。《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京市猪肉质量安全的调研报告》和《关于北京市保障猪肉食品安全的建议》,得到了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牛有成及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夏占义的批示,并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统一战线理论研究和调查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

4.2.3 生态效益

1)环境改善。通过生猪疫病防治有效减少了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控制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提高生产性能,减少了饲料等资源消耗,促进了产业转型;科学合理地使用兽药、添加剂,有效减少了环境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富集,降低对环境的危害,保护了生态环境。

猪舍保温节煤技术,可使300头基础母猪猪场的保育猪舍和哺乳猪舍(预计建筑面积1000m2),每个采暖季可节约标准煤150 t左右,节约15万元,节能60%~80%,减少CO2排放量3 360 t。猪舍无动力通风节电技术可在基本不消耗电能前提下实现对畜禽场舍内通风环境的控制,能够显著降低舍内氨气含量,家禽、家畜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可减少65%以上。

2)循环利用。北京市是水资源比较匮乏的地区。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型、低碳型生猪产业,有效地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怀柔工作站在绿源康养殖场等3个示范场推广了人工干清粪技术,减少了用水量,节约了水资源,清除的粪便经堆积发酵后还田,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按年出栏商品猪4 500头计算,可节约用水1.5万t,减排农业源污染物 1.5 万 t。

组织开展了“养殖场雨水收集利用示范工程”。在顺义等9个郊区(县)18家示范点,已建成汇水面积137 349 m2,储水设施达5 000 m3的集雨工程。充分实现了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养殖用水天上来,缓解北京水资源紧张,同时也能预防内涝灾害,减轻粪污治理负担。

5 过程控制,科学管理

人员的稳定程度好、专业素质高、执行力以及创造力强是衡量一个队伍优秀的标志,而北京团队就具备了这些素质。此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了科学、高效的工作责任机制和管理体系。

团队采取项目型复合组织管理模式。首席专家为团队最高管理者,对岗位专家、功能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办公室及其工作成效负主要管理责任;执行专家组负责工作审核,顾问组为主要咨询机构;岗位专家对单个项目负直接管理责任;综合试验站长对所承担的试验示范项目负直接管理责任,并联系协调辖区田间学校工作站;田间学校工作站长对对所承担的推广培训项目负直接管理责任。功能实验室主任负责联系本室岗位专家,组织协调室内分工;首席专家办公室对综合试验站、农民田间学校工作站实施管理并协调岗位专家、功能研究室、综合试验站和田间学校工作站关系。

在团队建设方面,引进美国PMI项目管理办法理念,参照ANSI/PMI标准,对团队任务范围、进度、成本、质量、人员、沟通、风险、采购等8个方面采取标准化管理。做好规范项目监督和量化考核,根据SPI、CPI、QPI测算结果,来评价岗位成员的绩效,然后采取纠偏整改措施;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形成团队特有的工作方式、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构建团队文化,培育团队的价值观,对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营造一种“创新、合作、务实、民主”的团队建设氛围具有重要意义。

6 高瞻远瞩,共谋大计

2012年北京团队牵头组织了全国12个省市地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联席会议,旨在凝聚地方团队力量,交流各地方团队的一些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探讨更适宜于地方团队可持续、良性的发展模式。会上,北京团队与其他省市的地方团队分享了北京团队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等方面的经验,提出地方团队建立联盟组织,资源共享,做大声势,服务于更广阔的养猪业市场。

云鹏首席指出,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生猪市场,风险重重的养殖过程,以及技术研发推广体制长久累积的各类矛盾,创新团队的事业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说,创新团队整合了地方生猪产业技术资源,改变了各自为政、重复投入、目标分散、绩效低下等种种弊端,那么,地方团队的联合必将在更广泛的程度上发挥作用。必须看得到养猪业形势新变化,把握住、利用好发展机遇,应对好风险挑战,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有效的举措推进团队工作。联席会议的成功举办展示了北京团队分享研究成果、开放技术攻关、全国共同进步的决心和魄力,彰显了北京团队的宽广眼界和责任担当。

7 继往开来,任重道远

2013不是终点,有信心迎来更崭新的五年。北京市生猪产业创新团队发挥的作用、彰显的生机活力、先进性和独特性已受到多方关注,是一种全新的服务养殖业的系统。这支队伍是推进北京市养猪业发展的生力军、宣传队和播种机。这支具有无限生命力的团队萌发于体制创新,成熟于体制创新,也将赢于体制创新。

机遇和挑战,总在复杂的形势中交织;勇气和担当,总在伟大的变革中彰显。站在第一个5年规划的历史结点上,面对2014到2019年的新五年,团队成员将进一步更新工作理念、抓好顶层设计、落实制度保障、改进工作方法,团结一心、不懈奋斗,必将开拓团队建设和科技推广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走进更加丰硕的5年。

猜你喜欢

北京市生猪工作
生猪中暑的诊断及治疗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生猪贴“秋膘” 管理要跟上
入伏后,怎样防止生猪中暑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