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质量发展的机遇

2013-05-05

上海质量 2013年5期
关键词:质量

编者按 中国创造了制造业的成功神话。然而,为了提高效率、改善安全系数,中国工业仍迫切地渴求质量管理专业人才。为此,记者欧兹格•易卜拉欣(Ozge Ibrahim)采访了英国商会首席中国顾问吴克刚(Kegang Wu)博士。尽管该访谈的目的是向西方质量专业人士展示中国质量发展的机遇,但其中的一些观点对于中国质量人士亦能有所启迪。

中国工业正经历着全面的快速增长期,并将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受此鼓舞,许多西方人士对中国的兴趣日益浓厚。一些外国企业已经从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神话中谋取了大量利益,比如中国的电子制造业,但仍有一些投资者努力进入那些尚未涉足的市场领域。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快速成功也导致了保障有效监管的法制建设滞后于工业高速增长,有时甚至造成灾难性的后果。然而,这也为西方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去中国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质量人士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帮助中国规范生产制造标准及流程,在实现销售和收入目标的同时,确保工人和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助推全球能源市场

中国的能源部门凭借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方面的成功,赢得了领先的竞争地位,并试图在全球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这在诸如太阳能电池等替代能源技术领域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获得中国政府数百亿元的巨额贷款后,中国光伏企业在全球的产能达到了50000兆瓦。其中的绝大部分产能集中于中国国内及亚洲其他一些国家。这意味着光伏能源生产的各个环节都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对比2000年全球生产能力仅为100兆瓦的历史数据,是对这个结论的很好印证。此外,中国的汽车工业也获得了成功,替代能源与汽车生产的结合意味着中国已成为未来轿车生产领域的主要竞争者。

吴克刚说:“中国在电动汽车方面的投资位居世界前列。另一方面,他们也渴望与专业的技术企业进行合作。对于电动汽车领域的英国企业和专家而言,在中国工作大有可为。”

近期,中国与德国签署了一项价值约94亿欧元的合作协议,投资重点集中在替代能源和汽车领域。目前,英国也正在寻求与之类似的合作意向,重点方向主要是电动汽车及混合动力、氢能轿车方面的产品研发。吴克刚表示:“合作重点已经确定为这个方向。它或许也是需要更多资源与合作的重点领域。英国在可持续能源技术方面拥有的很多专业知识同样适用于中国市场,甚至是传统的中国制造商。汽车工业仍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部门。”

此外,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加剧了针对能源的需求。中国是继美国之后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在2011年德班气候峰会制定新协议的反复磋商中,中国一改其长期以来对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排放限额的回绝态度,这一积极行动令环境保护主义者津津乐道。德班峰会对《京都议定书》中37个发达国家和欧盟成员国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设定的约束目标进行了修订。

医药行业——提升质量的突破口

在能源和汽车工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中国的医药行业和医疗设备行业却在许多方面踯躅不前。首先,传统中医药迄今未能在世界市场赢得一席之地,无法在药品主流市场立足。造成这种局面的部分原因在于其专利权和标准化程序过于陈旧。

据全球财务会计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发布的一份名为《中国医药行业投资》的报告称:“近年来,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传统中医药的发展视为战略产业重点,并着眼于通过中医药行业的现代化提升其产品出口潜力。有力证明该项新战略重点的举措包括:重视专利权,并鼓励与该行业产品相关的现代化应用。”

但报告也同时强调了监管和药品注册的问题,并指出:“传统中医药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亟待解决其生产流程中标准不一致的问题。”

“虽然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规定,中草药生产者必须遵循1995年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但比比皆是的管理漏洞严重削弱了这项认证的效力。在2007年,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大了管理监察力度,通过调整GMP规则及其应用、执行和检查程序,努力杜绝监管漏洞。”

吴克刚认为,相对其他行业而言,针对食品和药品产品的国际化评估最难实现。首先,必须拥有最先进的试验标准,对于药品则需经过实验室试验阶段之后,再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最后则是产品注册。所有这一系列的程序对外国企业而言都是严峻的考验。但同时,所有这些环节也为质量管理专业人才的介入创造了良机。”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高了市场干预程度,并完善生产流程规范和生产者自身监督方面的法律法规。医疗器械市场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根据普华永道的报告,近期出台的监管草案,特别在医疗器械定价方面,将对向中国进口或直接在中国生产医疗器械产品的跨国公司产生明显的冲击。

目前,中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有力的鼓励性政策,用以支持并培育其国内的医药和生物技术产业。这些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申请直接贷款、多个技术工业园区的开工建设。与此同时,随着竞争日益加剧以及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OTC市场,这个细分市场也面临着战略调整的压力。

普华永道在报告中建议:“持续、积极的广告攻势和品牌建设可能成为企业赖以区别其产品的两大战略。OTC市场面临的其他挑战还包括提升产品质量和包装设计改进的需要,以及进一步获取更有效的分销渠道。”

质量与安全蕴含更多机遇

提高安全标准,防范更多事故的发生是中国积极求助于西方先进经验的原因之一。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一样,西方国家的企业和商界领袖与中国方面建立富有成效的交往关系势如破竹。为了在中国国内形成更紧密的合作关系,英国企业正在不断地努力向日渐壮大的中国经济注入投资。通过利用贸易使团及其他外交途径,英国政府也积极投入到这方面的工作之中,英国政府的现行目标是:到2015年,中英贸易额翻番。对于中国和西方的商界领袖而言,众多可为两国之间提供接洽服务的互联网站也是可行之选,这些网站的建立大都为了满足中国国内对西方商品和服务的庞大需求。

吴克刚强调,对于工作在英国各行业的专业管理人才而言,这里充满着巨大而广阔的机会。“英国以标准、设计和技术闻名于世。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国将不断提振制造业,以确保其产品能够满足发达国家的更高标准。此外,他们还将着眼于如何扩大消费市场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服务产业,从而在保证优质加工产品自给自足的同时,满足国内人群的消费需求。

他还表示:“所有这些领域都意味着新的发展机会,实际上,也与英国在行业标准、设计、市场和品牌方面的经验吻合。”

事实证明,在西方大型企业、公司集团(特别是电子市场的经营者)与中国商界成功建立交往的同时,中小企业却在寻求合作之路上举步维艰。吴克刚说:“英国的中小型企业无法有效地利用中国市场,其原因十分复杂,但最主要的还是在于他们对获取信息的具体途径和方式知之甚少,以至于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对口机会。”他相信,无论是中国工业界及其从业人员还是西方企业,这样的桥梁机构对于双方的合作至关重要。目前,双方合作的主要顾虑之一在于如何克服某些文化差异给商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这方面而言,首要的差异就是语言。正如吴克刚指出的那样,懂中文的英国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寥寥无几,而精通英文的中国企业员工也为数不多。

尽管存在一系列显而易见的问题需要克服,吴克刚和他的团队仍然相信,质量管理专业人才应该对中国庞大工业体的迅猛发展做出快速反应,抓住它所提供的良机。他警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即使将去年制造业活动整体低迷的报道考虑在内,当前的市场条件仍比以往更为优越。

相比西方的市场条件,中国仍在为大批专业市场专家和质量管理专家提供施展才智的绝佳舞台。吴克刚总结道:“任何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经营的企业,都会面临挑战。你不能等待市场因你而变。如果你希望有所作为,那么尽快行动起来,现在正是筹谋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的正确时机。”

猜你喜欢

质量
聚焦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焊接质量的控制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初中『质量』点击
质量投诉超六成
石器时代与质量的最初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