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文科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2013-05-03陈美芳黄乐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年6期
关键词:文科共同体成员

陈美芳,黄乐辉,李 艳,李 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文科综合实验中心,江西 南昌 330038)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应用型文科专业的生成性发展越来越需要文科学生具备动手操作能力。为适应社会对文科人才的实践能力需求,全国高校积极推动文科综合实验中心的发展,以提升文科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不断推进实验教学改革[1],然而文科类的实验教学并不尽如人意。文科实验教学过去常常被忽视[2],实践教学经验和研究层次尚浅,且各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实验对象有较强的复杂性。传统文科实验教学常常模仿理工类教学过程,以演示和讲授为主,然而文科实验项目无法像理工类实验一样通过不断验证和重复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且文科实验注重人文情怀,更强调人际交流与合作。建立文科实验中的学习共同体,学习者之间可以在共同体内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创设人文环境,既强调了个性,又注重了实验团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

1 传统文科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设置与安排不合理

尽管各高校已经开始重视文科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但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情况。首先在课程设置方面[3],尽管有些教务部门强制要求实验课时安排必须占总数的30%,但仍然有很多教师实验开出课时数并未达到要求。当前实验教学一般由讲授该课程的理论教师担任主讲,有些教师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到位[4],缺乏实验教学经验,以至不能获得实验教学成效,甚至不愿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学生在实践环节上不仅处于“放羊”状态,而且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指导。其次在课程安排方面,无法完全满足实验教学需求。文科相对于理工类教学而言,实践更注重人文氛围创设而不是设备仪器,文科专业实验也无法参照理工类来进行实验安排,包括实验时间、环境要求及操作步骤等,例如摄影摄像类实验教学,每周固定2~3节课的时间,学生无法在课堂上完成完整的实验项目。此外,文科实验的特殊性使教室安排也常常出现失误。

1.2 教学方法单一,学生缺少主动性

在实验课堂中,教师仍然处在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师全程安排了实践教学,负责了实践计划的制定与任务过程的演练,大多教学都在教室里完成,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并以讲授和演示为主,学生很少有思考的空间。教师很少参与学生实验过程,既忽略了社会实践环节,又忽视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

1.3 实验教学过程性评价较少

在高校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及理论课教学,在方法上只是理论教学方法的抄袭,在进行实践教学考核时,也仅以平时成绩计入所属理论课总分内,不重视过程性评价,在总结性评价中也很少体现实验过程的评价。作为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验教学[5],学生的具体表现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对文科实验的评价而言,更要重过程,从做中学,增加过程性评价,保存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档案。

1.4 团队合作精神缺失

实验教学大纲中有关于实验小组人数的信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分小组学习并没有起到成效,甚至于根本没有分小组学习,团队合作学习也常常流于形式,缺少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 学习共同体的引入

“共同体”的概念来源于社会学,杜威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将共同体的概念引入到教育、教学情境中,从而形成“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6]。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

从以上概念中可以看出,为完成某一真实任务,学习共同体内的成员要相互依存、探究、交流和协作。学习共同体强调共同信念和意愿[7],强调学习者分享各自的见解与信息,鼓励学习者探究以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深层理解,分享学习资源,并形成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和某种“共同体文化”,通过学习者之间的共同学习和榜样激励,达到完成同一任务的目标。

学习共同体要求成员间经常进行学习沟通与交流,以成员间共同的目标为驱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构建共同学习的经验。

在学习共同体中,完成同一个任务或目标是学习者学习的动机。团队成员间相互协作,做到优势互补。在网络学习共同体中,成员的组织形式可能是自发组建的,基于同一兴趣所组织的团队为共同的利益发挥各自的作用。

共同协作是利益驱动下的必然学习方式,基于生存与竞争的协作是有效与积极的,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彼此之间协同学习,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鼓励成员的多样性与创新性。

学习共同体是一种有计划的组织形式,成员之间通过相互制约与影响,监控并修改自身的学习过程和问题求解活动过程。学习者既把自我观点与情感投身到学习共同体中,同时具有接受其他学习者观点与情感的能力,在交互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其他成员,并接受其他人的信息,在共同体中找到归属和支持,形成交互与凝聚力。

学习共同体可以是面对面的学习伙伴,也可以是虚拟世界的网络伙伴。利用网络技术可以超越时间与地理空间的限制。参与的学习者可以是分散在各地的,他们借助网络提供的技术支持建立虚拟社会关系,但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处理这种网络上的合作关系,直到自己合作的愿望和努力得到别人的认同。

3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文科实验教学模式研究

学习共同体根据其场所不同有课堂学习共同体和网络学习共同体。课堂学习共同体主要是指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群体里教师主要扮演着助学者的角色;网络学习共同体[8]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教师等)组成的,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基于互联网而建立的突破时空限制的在线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结构见图1。

图1 学习共同体的结构

学习共同体主要由共同的愿景、团队规范、团队认同、构建主题项目、共享学习资源、共同学习与实践、过程评价以及适时调整及时反思等部分组成。

(1)分享共有愿景。建立学习共同体要使共同体成员因为共同使命而朝共同的愿景一起学习,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共同体。成员的个人归属感在文科实验教学中非常重要,小组学习流于形式的原因之一在于小组内成员间无归属感和责任感,学习的任务和项目最终归于组长一人负责。所以成员共同分享学习的兴趣、共同寻找通向知识的旅程和理解世界的运作方式,可以帮助共同体形成稳定的团队。

(2)形成团队规范。实验学习者通过不断的交互活动形成一定的共同体内部团体规范,逐步加强团队凝聚力,加深对团体的认同感,形成一定的团体结构。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团体规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团体活动来实现。在交互过程中,成员通过不断的交流与沟通,建立一定的机制来确保个体知识和技能的分享,建立共同体共享知识的策略,同时构建共同的价值标准。

(3)建立团队成员间的认同。成员间的相互认可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开端。在以项目为驱动的文科实践教学中,学习主体任务明确,根据分布式认知原理[9],认知分布于个体成员间,在选择团队成员时要充分考虑每位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允许学习者专攻某一特定领域,通过发展不同的专长,能够处理一些对个体而言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鼓励学习者的多样性。学习者相互交流与讨论,自我宣传,关注其他成员,同时通过交互活动达到彼此的了解和熟识,使学习之间形成稳定的相互融合的心理关系,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建立相互之间的认可,促进共同体成员的协作与投入。

(4)构建主题项目。共同体注重创设“理想的对话环境[10]”,关注师生在面对各种问题情境时所进行的“对话”过程。构建以主题项目为导向的学习情境,可以为学习者创设真实或虚拟现实的背景,更有利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5)共享学习资源。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资源开发是共同体构建的基本条件。共同体成员根据不同分工获得不同资源,并利用资源共享机制分享资源,避免简单的信息传递模式,并呈现多媒体资源。

(6)共同学习与实践。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互动过程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学习共同体的全部目标可以说是帮助学习者学会与同伴、教师和专家进行互动,从互动中学会学习。学习共同体中的互动策略主要是依靠频繁的互动实现观点、数据、意见、思想的相互交流。

(7)构建过程性评价机制。经过共同体团队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制约,共同体内会逐步形成一定的评价机制。共同体强调个体信息、资源以及知识的共享[11],其评价常常基于学习者的个体学习档案。团体内成员分享不同的信息与经验,既可以实现自身的反思评价,又方便团体内成员的互评活动。

(8)适时调整,及时反思。为了使成员间增加认同感,共同体内各成员需要进行个人展示,通过不同的反馈与评价,再进行自身的改进与调整。学习共同体成员间存在着一种循环、互动的联系,强调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提高了学习者的自我控制能力,促进了团队的群体动力,提升整体品质。

4 结束语

文科实验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整合其他学科课程,综合提高学生的多元化能力[12]。在文科实验中建立学习共同体,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团队,既可以成立工作小组,完成基于项目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质量的现代文科人才。

[1]袁九生.浅谈文科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J].理论纵横,2011(10):100-101.

[2]于海燕.研究性学习背景下高校文科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2009(1):94-97.

[3]李君奇,崔广利,杨永志,等.高职教育文科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高职教育文秘专业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103-107.

[4]舒慧东.知识管理视角下的文科实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56-161.

[5]任志波,耿强,邓尧.文科实验教学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9):239-242.

[6]齐香香,赵莎莎,张红艳.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共同体的建构[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22-124.

[7]仇丽君,潘洪建.简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J].教育科学论坛,2011(8):5-7.

[8]刘奇,陈长虹.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构建策略研究[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5):127-131.

[9]汤丰林.分布式认知:认知观的革命性转变[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1-15.

[10]马和民,周益斌.走向对话与支持的教育共同体[J].南京社会科学,2010(3):116-121.

[11]陈美芳,胡小强.虚拟学习共同体在教育游戏中的构建探析[J].科技广场,2008(11):45-46.

[12]许国动.新形势下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2012(4):52-53.

猜你喜欢

文科共同体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