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成才的“星光大道”
2013-05-03冯作文
○ 文/冯作文
兰州石化公司目前拥有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11名、公司级技能专家24名、分厂级技能拔尖人才38名。他们大多是从一线生产中的操作服务岗位上成长起来的。
2013年1月16日,像往常一样,兰州石化炼油厂重催联合车间员工卢朝鹏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开启电脑,了解装置运行情况。20多年前,卢朝鹏走进炼油厂时是一名技校毕业生。如今他已是兰州石化公司技能专家,并获得了全国劳模的荣誉,成为企业的名人。
近年来,兰州石化致力于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社会主义现代化企业”的目标,大力实施人才开发战略,不断创新培训方式,铺就员工在岗成才的星光大道,让员工在岗位上成名成家。目前,兰州石化拥有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级技能专家11名,公司级技能专家24名,分厂级技能拔尖人才38名。他们大多是从一线生产中的操作服务岗位上成长起来的。
技能竞赛:员工展示才华的舞台
2012年11月11日,兰州石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技能竞赛落下了帐幕。这次竞赛的筹备和预赛去年6月就开始了,先后有15000名员工参与了选拔赛,最终2300余名员工参与了45个工种的决赛。
兰州石化公司副总经理丁军在竞赛开幕式上说:“通过技能竞赛,为优秀人才成才搭建开拓视野、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提高的平台……”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在现场为新员工讲解仪表设备的维护技巧。 摄影/朱延洲
兰州石化公司、分厂、车间经常性地开展技能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为员工展示才华搭建舞台。竞赛成绩优异者,除得到物质奖励外,被授予“技术状元”、“技术能手”称号,有的因此而走上了领导岗位,走出了更加绚丽多彩的人生之路。
化肥厂员工杨子海进厂时也是一名技校毕业生。他勤学苦练,努力钻研锅炉运行工艺,在兰州石化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锅炉运行工种第一名的成绩,被授于“技术状元”,被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聘为高级考评员。如今,杨子海从事着技术管理、人员培训工作。
兰州石化公司积极选送员工参加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地方省市组织的技能竞赛,为员工脱颖而出铺路搭桥,获得了较多名次。仅在2012年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开展的职业技能竞赛中,兰州石化公司就获得了1金4银6铜的好成绩。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2012年9月技能大赛合成氨工种比赛中,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获得金牌的张振斌说:“参加高层次的竞赛虽然训练很辛苦,参赛压力很大,但能快速提升技能,使我进一步开阔了视野。”
师徒结对:手把手教给员工技能
张振斌进厂只有3年多的时间,却跟4个师傅学过技术。刚进厂时,车间指定甲醇洗工序工作经验丰富、为人热情的范国英做他的师傅。范国英从最基本的岗位流程讲起,带着张振斌认管线、看设备,手把手地教给他怎样观察温度、调节压力流量,排解生产异常。上中班时,范国英还从家里做些可口饭菜带给张振斌。一年之后,车间又给他指定了一个师傅。目前,张振斌的师傅是厂里的技术专家眭国林。
师徒结对传帮带是兰州石化的优良传统。无论是军工、新进厂的大学生、还是转岗的员工,到新的岗位后,所在单位都会挑选一位技能出众、品德优秀者给新员工做师傅,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指导新员工在岗成才。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前一名员工只有一个师傅,员工大多是一岗定终身,职业生涯基本上是在一个岗位上度过。目前,兰州石化创新传帮带思维,挑选各个岗位的技术专家、技能出众者,轮流给新员工当师傅,让年轻员工尽可能多地学习不同的生产技术,全面提升员工的技术水平。
公司技能专家王兰生的徒弟张恩瑞在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技能竞赛中获得了银牌。张恩瑞说:“跟着名师,让我的起点在高水平上,很多在平时操作中弄不明白的东西,经师傅一说很快就清楚了。”
导师带徒、专家工作室,是兰州石化针对技术功底深厚、发展潜力大的员工开辟的成才通道。兰州石化组织技术好、爱钻研、肯实干的员工与分厂技术拔尖人才、公司和集团公司的技能专家结成对子,一对一进行高层次的技术传授。建立了卢朝鹏、杨子海等专家工作室,吸收技术发展潜力大的员工进行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解决生产疑难问题中提升水平,促进更多的专家脱颖而出。
岗位练兵:让员工在本职中成才
“柴油泵泄漏,快去现场查看!”接到班长芦想贞的指令,外操王富军、杨再康迅速冲到管线密布的装置现场,查看情况,采取应急措施阻止事态扩大。他们走进中控室后,车间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点评。这是近日炼油厂年300万吨重催装置开展岗位练兵的情景。
兰州石化推出了“五个一”岗位练兵模式,即“一日一题、一周一训、一月一练、一季一考、一年一赛”,实施了考培练一体化运行机制,通过单兵教练、集中培训、考核辅导、现场模拟演练等方式,着力提升员工的安全生产能力、风险辨识能力、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反复不断的学习、演练、考核、评价、操作实践,逐步把让员工培养成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化肥厂人事科负责培训的副科长杨丰品说。
“压缩机制冷系统有问题就找黄开炳。”这是兰州石化厂烯烃联合车间员工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进厂时只有技校文化程度的黄开炳利用企业提供的各种方式勤学苦练,练就了一身解决压缩机制冷系统问题的“绝活”,被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聘为技能专家,国务院国资委授予他“中央企业知识型职工”称号。近年来,他取得20余项在行业内有影响的技术成果,撰写了《蒸汽透平结垢的清除》等10余篇对国内乙烯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针对石化厂GB-601压缩机超压放火炬的问题,黄开炳提出了改造建议。项目实施后,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制冷压缩机的运行负荷,遏制了制冷压缩机出口超压放火炬现象的发生,而且降低了蒸汽消耗,提高了生产负荷,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兰州石化创新培训模式,实施了培训需求矩阵,以岗位要求、操作规程、应急预案、应急操作卡、基本制度等内容为主体,构建岗位培训需求矩阵,对员工进行评价,找出员工技能中的不足,有针对性地办培训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加快网络考培平台建设,建立网络在线“培训超市”,引导员工自觉学技术提素质。
兰州石化公司从事培训工作的陈宁欣说:“开发培训需求矩阵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标准,从源头上真正落实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从而彻底实现‘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目标。”
在“十二五”期间,兰州石化全力实现“431”培训目标,即建立完善四大培训支撑体系,大力推进三项基础培训工程,努力建设一支骨干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