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寄宿家庭的红与黑

2013-05-03王桂茹编辑供图Getty新东方

留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游学交流家庭

文_王桂茹 编辑_王 楠 供图_Getty 新东方

寄宿家庭的红与黑

文_王桂茹 编辑_王 楠 供图_Getty 新东方

寄宿家庭能为孩子做什么?怎么和寄宿家庭相处?想要住得开心、相处愉快,哪些雷区不能踩?寄宿家庭不是海外游学时的栖身旅馆,只有了解寄宿时的红与黑,才能让homestay文化的价值发挥出来。

现在市面上的游学产品中,住宿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入住酒店、宾馆、饭店,二是入住营地学校学生宿舍,三是入住当地友好家庭,也称寄宿家庭。不同的游学线路,有不同的住宿组合可供学生选择,比如,游学营地是著名大学的,可能三种住宿地都可供选择或者酒店与宿舍二选一;营地是中小学的,一般没有学生宿舍,就只能在酒店和寄宿家庭中选;营地学校无宿舍而位置又较为偏远的,可能就只能住寄宿家庭了。当然,有的路线在住宿方式上,只提供其中一种,如果你只是冲着入住寄宿家庭去的,那可能就需要在路线选择上再下点工夫了。

从游学是为了体验英语母语国家的真实生活这个目的出发,三种住宿地中,寄宿家庭无疑是提高英语口语,锻炼日常英语交际能力,体验外国文化、当地家庭文化的最好选择了。与入住酒店或学校宿舍不同,入住寄宿家庭就宣告成为寄宿家庭中的一员,可谓要与家庭同吃、同住、同劳动,寄宿家庭中的父母,既是游学孩子的亲人、朋友,又是法律意义上的监护人。这种最直接、最本真的融入式体验,往往会成为游学中最特别的回忆、最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聊一聊寄宿家庭的那些事儿。

01 寄宿家庭能为孩子做什么?

三餐吃是中国家长最看重的问题。一般寄宿会为入住的孩子提供早、中、晚三餐;如果学校提供午餐,则寄宿家庭就只在周末提供午餐了;不提供午餐的学校,由寄宿家庭将午餐打包让孩子带到学校里吃。以美国为例,美国人的早餐通常是比较简单的牛奶、面包、麦片等食物,而且基本都是冷食,牛奶通常是从冰箱里拿出后直接饮用。新东方英联邦国家游学负责人杨阳介绍说,如果不习惯喝冰牛奶,可以直接向寄宿家庭的父母提出来,自己动手或请他们帮忙用微波炉加热后再饮用。不过,在使用微波炉前,最好先征得寄宿家庭的同意,并请教加热方法,使用后清理干净。曾有一位“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生一声不吭自己拿微波炉加热食物,结果因操作不当直接让微波炉报废。

美国中小学的午餐时间大概只有半小时,而且美国人也普遍不重视午餐,因此寄宿家庭给学生打包的午餐通常是一块三明治和果汁。有好多参加过游学的孩子回国后都反映在寄宿家庭午餐吃不饱,杨阳说,这并不是寄宿家庭“抠门”,而是他们的饮食习惯,其实这一点可以通过与寄宿家庭进行沟通而解决,比如让寄宿家庭多准备一块三明治,增加一点零食等,寄宿家庭通常非常配合。要求表达得越清晰,吃的就越顺心。也有学生反映领队老师午餐吃的比学生好,实际上这是因为领队老师英语比较好,能和寄宿家庭很好地沟通,提出需求。许多学生碍于面子不愿意给寄宿家庭和老师说,打电话向国内父母“哭诉”,父母不明原因,只能干着急。杨阳说,如果孩子实在无法用英语沟通,可向领队老师寻求帮助,但她更鼓励孩子自己去表达, 锻炼自己的语言和沟通能力。游学的“学”正是在这生活点滴之间体现。

与对午餐的态度不同,美国人比较重视晚餐,晚餐一般有牛排、意大利面等热食,相对丰盛许多,如果遇到手艺好又爱美食的家长,那种类样式就更多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美国的饮食文化与中国完全不同。中国讲究早上要吃热乎的,而且要“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当然,到国外入住寄宿家庭就是为了体验这种文化差异,不习惯是常有的事,换个角度看,这也是在增加生活体验。因此,尽管遇到不适应可以与寄宿家庭沟通,提出自己的需求,但也不能一味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寄宿家庭来适应自己的文化,因为学生在寄宿家庭里毕竟是平等关系下的体验者,需要更多地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

●美国某小学的学生们郊游结束后,登上回程的校车。在国外,学生乘坐校车上下学很普遍。

房间

每个寄宿家庭的条件各不相同,房间多的家庭可以让每个寄宿学生都有自己的房间,而房子不够宽敞的寄宿家庭,可能会让寄宿学生两人住一间,或者与家庭自己的孩子合住一间房。那么对于一个寄宿家庭最多可以居住几个学生,有没有法律上的限制呢?在美国,对于一个居住单元最多可居住的租客数目,有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限定数目上,各州法律规定又有所不同。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所在郡为例,该郡的健康署法律规定:一个居住单元最多不可超过3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或者个人。因此,如果一个寄宿家庭收留超过2个寄宿学生,则会被视为非法。家长需要对此有一定的认识,以免发生纠纷处于不利地位。

每个游学组织机构对寄宿家庭入住人数有不同的承诺。比如,新东方会根据寄宿家庭的情况分配2-3个学生入住一个寄宿家庭,以便学生在上下学和日常生活中有个照应,个别情况下也可能一个孩子分配一个寄宿家庭。有的游学组织方会在筛选寄宿家庭上更用心。比如,携程游学会要求80%的寄宿家庭有孩子,每个寄宿家庭中不超过2个中国人,从而为游学孩子创造更好的英语母语环境。

接送

在上下学的接送方面,游学组织机构会根据营地学校距离寄宿家庭的远近、当地的交通状况、是否有校车、公交系统是否便利以及国内家长的要求,来对寄宿家庭是否接送孩子上下学提出要求。除了寄宿家庭接送外,学生可以在寄宿家庭父母的指导下自己乘坐校车或公交车上下学。英国家庭一般不会接送孩子上下学。有的游学机构为了更好地保障学生安全,会在当地签约有相关资质的车接送学生。美国的寄宿家庭普遍有1~3辆车,因此到周末家庭活动日,要举家出游的时候不必担心用车的问题。

照顾与交流

寄宿家庭父母对前来寄宿的学生,负有关心生活、学习和照顾安全的责任。寄宿家庭要照顾到学生的生活起居和身体健康,帮助孩子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之能更快适应国外的生活。在此过程中,寄宿家庭会观察学生的举止,并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孩子做家务等。在语言交流上帮助提升学生的口语能力和交流的自信,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传递国外的家庭文化,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此外,寄宿家庭会带着学生参加各种家庭活动,比如家庭聚会、做礼拜、郊游、节日、庆典的准备等等。有的游学组织机构在文化交流方面还有更细致的要求。

●美国一家寄宿家庭内,同学们和寄宿家庭的小伙伴们共进晚餐。

02 在寄宿家庭

敢于交流

许多游学的学生把寄宿家庭当做旅馆,或者自认是“寄人篱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回家直接默默回房间,与寄宿家庭交流极少。但安排住寄宿家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浸泡式地体验真实的海外生活和文化,交流和体验是寄宿家庭文化的最大价值,不愿开口,无疑会让游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话说寄宿家庭是最能体验外国文化和快速提高英语口语的地方了,但是如果在寄宿家庭的时候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那再好的环境也达不到了解、学习的目的了。寄宿家庭能提供很好的英语氛围,但事情的另一面是,中国学生初到国外往往会觉得自己英文太差而不敢开口说。其实无论学生的英文水平如何,在家庭中的交流都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年龄大的学生英语词汇量大一些,对交流是有利的;年龄小的学生,英语基础虽然差一些,但接受能力会更强,学得会更快。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种,用口头语言交流只是其中之一,在交流中完全可以把肢体语言、眼神、表情、语气、文字,甚至翻译词典整合进去,并且交流是一个双向输出的过程,大家都会努力地去表达和理解,运用生动的形式或许会让交流更有趣味。新东方美国游学负责人姜艳说,和寄宿家庭交流时,千万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心理负担,放心大胆去表达就好了,要敢于张开嘴去说,不久之后就能明显发现自己的进步。

13岁的俞雪晴在游学后接受采访时说:“我在班级里英语并不是最好的,有时候也有些不自信。参加了英国游学国际班的课程,和很多国家的学生一起上课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平时在国内学了那么多的英语突然一句也想不起来。晚上回家后,我会和寄宿家庭的爸妈聊天,虽然说的磕磕绊绊,但他们很耐心,不停鼓励我,有时会和我聊好几个小时。晚餐时,餐桌上都是欢声笑语,非常温馨,我也会讲国内好玩的事给他们听。几天以后,我已经习惯说英语了,和同学们好像也有说不完的话了,英语在短短的三周之内就成了我唯一的语言了。回家以后好几天,我还习惯性地和父母说英语呢!现在以前游学的各国学生都是我超级铁的笔友了!”

多分享

家庭寄宿文化在欧美国家已有较长的历史,这种文化存在的基础就是人们希望了解别国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语言文字,有增进国际交往等方面的需求;有孩子的家庭,则还希望为自家孩子提供一个国际化的居住环境,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尽管寄宿家庭也是要收费的,但比起这些需求,少量的收费只是用于必要的开支,显得微不足道。从这个角度讲,进入寄宿家庭的学生也是有交流、分享的义务的。学生不妨把自己当成中国的小使者,在行前为促进交流而准备一些中国文化、经济发展、社会状况、旅游景点、家乡特色等方面的介绍。从小了讲这有利于增进彼此了解,往深了说有利于促进文化融合。同时又能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和交流能力,何乐而不为呢?实际上,寄宿家庭是学生结交外国朋友的渠道和参加社交活动的媒介,乐于分享的人当然更容易交到朋友。

遵守家庭规则

入住寄宿家庭首先要尊重寄宿家庭的成员,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付了费的房客,更不能把寄宿家庭的父母当作服务员来使唤,而是要遵守家庭规则。鉴于每个寄宿家庭的情况、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学生在入住前需要搞清楚寄宿家庭对学生的要求,入住后最好向寄宿家长询问要遵守哪些规则。

这些规则可能包括:晚上按时回家,不能按时回家时要提前打电话告知缘由和最晚回家时间;个人衣物自己清洗;饭后要收拾自己的餐具而不是等着别人来清理;保持房间的卫生、整洁;是否可以在家接待自己的朋友或亲属;是否能使用家里的电话、厨房、网络、电视、洗衣机等家用设施,使用时有什么要求;卫生间的使用、洗澡的时间,等等。

当然不同国家的家庭规则也不尽相同,比如在美国,不要在卧室吃东西;在加拿大,不要随意使用厨房;在英国,要注意节约用水;在澳大利亚,要讲卫生重守时。有些规则可能一时间让学生很难适应,但入住寄宿家庭并不是为了享福而在于亲身体验。不同的价值观、全新的生活环境,学生应该把入住寄宿家庭当成挑战,有要努力去适应的心理准备,让一切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接受,这个过程考验着学生的勇气和适应能力。虽然家长亦会对此有所担忧,但反过来想,如果通过游学孩子能提高适应能力,学会坚强、独立、通情达理、善于沟通,那么这种状况也是家长们乐于见到的。

寄宿家庭

homestay,指以有偿服务的形式,为自己家庭成员以外的外国人提供住房与生活基本设施的家庭。外国留游学生为了解决住宿条件,提高自己的外语水平,促进了解国外文化,更好地融入外国社会而短期或长期居住在当地人家庭。家庭寄宿起源于欧美,至今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发达国际司空见惯,成为一种文化。要想成为寄宿家庭,国外通常有严格的审核。

03 如何与寄宿家庭建立友谊?

从许多游学归国孩子的反馈来看,那些与寄宿家庭建立良好关系的孩子对游学经历会产生更积极的评价,并且更容易感到满足和愉快。实际上,所有孩子都希望能与寄宿家庭相处愉快,这不仅对游学有帮助,而且还能收获美好的回忆,加深游学体验的深刻度。有的孩子出于对自己交往能力的自信,对这件事毫不担心;有的孩子则相信寄宿家庭奇葩多,在出发前祈祷自己能遇到一个好相处的家庭;另一些孩子可能因为内向、不善交往,对即将与寄宿家庭相处而心怀忐忑。那么怎么与寄宿家庭相处,能更快更好地与之建立起友谊,让接下来的日子充满欢乐呢?

基础关

懂得尊重。与人相处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彼此尊重。来到寄宿家庭毕竟是住在别人家里,而且是住在跟本国文化习俗差异很大的家里,需要包容和理解的地方会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尊重就显得更加重要。要想与寄宿家庭建立良好关系,其前提就是尊重并遵从寄宿家庭的生活习惯、作息时间和饮食习惯,遵守家庭规则。很多时候甚至要“委屈”自己来适应家庭,但这一步是必要的,如果事事都如同在自己家里一般让人习以为常,那体验寄宿家庭的意义又在哪呢?当然,适当地、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生活习惯也会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只要一言一行都建立在对寄宿家庭文化的尊重上,就不会破坏最基本的和谐。如果学不会尊重,用挑剔的眼光看待寄宿家庭的方方面面,甚至有意冒犯寄宿家庭,是不会受到欢迎,甚至会被驱逐的。

此外,学生最好主动在寄宿家庭中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如饭前摆放与饭后收拾餐桌、洗碗,负责整理好自己的房间,周末和寄宿家庭一起打扫房屋等。要记住的是,这些家务劳动是作为寄宿家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的,而不是在提供帮助。国外的家庭教育环境,普遍要求孩子在家中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即便孩子还很小。这在国内有些将子女视为掌上明珠的家庭中是不可想象的。“有的孩子会对新的家庭教育产生抵触,认为我都交了钱,为什么还要我收拾碗筷之类的。大多数人家长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遇到家长对这种让孩子承担一定责任,学会独立生活的方式不认可,我们会认为这样的孩子不适合参加游学。”携程游学项目总监王保书女士说。

进阶关

为寄宿家庭做一餐。国外的学校一般放学比较早,学生回到寄宿家庭后如果能主动帮忙准备晚餐,不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与家长有更多的交流来练习英语、增进相互了解,还能更好地融入家庭和当地文化之中。充分融入当地文化,学会用当地人的思维方式说话、做事,将很快赢得对方的好感。与此同时,乐于分享异国他乡的文化也会受到欢迎。如果学生能精心为寄宿家庭准备一顿简单可口的中国家常菜,寄宿家庭会非常开心。在享用大餐的时候,别忘了多和寄宿家庭聊点中国的文化、历史和现在,介绍自己的个人经历或者家乡的趣事,甚至推心置腹地谈一谈自己生活、成长中的困惑,这将成为学生和寄宿家庭共同难忘的回忆。

不过做饭这事儿也得因人而异,有些家庭不喜欢别人随便动用自己的厨房,学生就不要不识趣。如果你做饭的手艺连自己都心虚,也就不要逞强。当然,如果你自诩是大厨级别,更要悠着点儿,国外的抽油烟机吸力通常不足,与国内撸起袖子煎炸烹炒大干一番的做饭法不兼容,油烟稍大点就有可能触动火灾报警器。

如果拿捏不准,稳妥的做法是在寄宿家庭准备晚餐时打打下手,或者一脸真诚地询问可不可以跟他们学做几道菜。总之,做饭只是一种交际的手段,不管是贴心秀厨艺还是卖萌装乖,只要能传达出你努力融入家庭的感觉就可以了。

●美国全真课堂体验系列,学生们必须学习烹饪课,亲自下厨做菜。

升级关

为寄宿家庭做点什么。真挚情感的建立离不开发自内心的关爱及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要想让自己与寄宿家庭的感情升级,一定要学会真正关心寄宿家庭里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寄宿家庭里的家长还是孩子,还有自己的同伴。学生可以在与寄宿家庭相处的过程中,留意他们的偏好,注意观察他们的心理活动和需求,想办法在这些事情上为他们做点什么或者和他们一起做点什么。比如,做一些让寄宿家庭喜欢的美化家庭环境的事,或者帮助寄宿家庭里的孩子解决一个他正面临的问题等。不过,在做这些事情之前一定要基于正确的信息和判断,切勿盲目行动,弄巧成拙。日常的关心应经常挂在嘴上,并在行为上让寄宿家庭的成员感受到你的真诚。

除了在与寄宿家庭见面时可以向他们赠送从国内带来的小礼物,在临别的时候为寄宿家庭挑选或制作一件有意义的礼物送给他们,感谢他们在寄宿期间提供的帮助,并邀请他们到中国来,将为寄宿经历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猜你喜欢

游学交流家庭
如此交流,太暖!
农村游学活动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靖边县武术协会到登封开展武术游学活动
家庭“煮”夫
海外游学别因焦虑而盲目跟风
海外游学勿忘教育之本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