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主要桑树病虫害流行规律调查

2013-05-02杨远萍谢忠良

四川蚕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桑园桑树桑叶

杨远萍 张 楠 谢忠良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近年来,四川通过优化区域布局、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蚕桑产业基地建设,蚕桑产业呈现向优势区域集中、集约、集群发展的态势,已基本形成攀西、川南、川中北三大优势特色产区,密植桑园比重上升,连片桑园面积扩大,基地分布集中,出现了桑树单一生态状况,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机率及危害程度增大。据统计,每年全省因桑树病虫危害损失蚕茧15%~20%,导致蚕农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亿元。

据调查,当前桑树病虫害呈现出虫小、防治难度增大、防治时间延长等新的趋势,这给我们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而开展桑树病虫害流行规律研究是有针对性开展防控工作的基础,为此,我们开展了全省桑树病虫害普查,初步摸清了主要桑树病虫害流行规律,现形成如下研究报告。

1 四川桑树病虫害普查

我们组织技术人员设立普查基本信息表,分组开展普查,对攀西蚕区、川南蚕区、川中北蚕区重点市州的主要基地县近年桑树病虫害进行了调查 (见表1)。结果表明,在全省大面积发生、危害较重的主要有桑螟虫、桑粉虱、桑瘿蚊和桑红蜘蛛。其中:攀西地区的凉山州及攀枝花、雅安和川南地区的宜宾、内江、自贡等市,近年来病虫害发生危害严重,特别是蚕茧主产县桑粉虱、桑红蜘蛛发生面大,危害严重。

川中北如南充、绵阳等地的桑粉虱、桑螟、桑瘿蚊、红蜘蛛、褐斑病等发生严重,造成桑叶减产,养蚕量减少,蚕农减收。

调查情况表明:由于桑树病害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近年来没有出现大面积病害的发生,少量出现的病害有桑褐斑病、桑里白粉病,新出现的有桑葚菌核病 (在另外文章里单独介绍)。

表1 四川主产区桑树病虫害发生情况统计表

2 主要病虫害流行规律研究

通过开展大量调查研究,结合分析统计全省普查结果,根据各地生产实际情况,参考文献资料,我们分析总结了4种主要桑树病虫害的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和发生规律。

2.1 桑螟流行规律

桑螟 Diaphania pyloalis walker又名青虫、油虫、卷叶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咀食性桑叶害虫。四川各蚕区均有分布,为害非常严重。

为害特点。以低龄幼虫在叶的边缘卷叶,咬食叶背的叶肉组织,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形成灰褐色半透明膜,俗称“开天窗”。同时吐丝排粪,污染桑叶,能传播微粒子病给家蚕。被害叶边缘呈锈色、油渍状,因而有油虫之称。为害严重的桑园,秋蚕期5龄蚕难找嫩叶,直接导致桑叶产量和质量下降,蚕茧减产。

世代及历期。桑螟在四川盆地内1年发生5-6代,以5代为主,世代重叠,各代发生时期见表1,以老熟幼虫在树干蛀孔、隙缝、拳叉、草把、根际土表等结薄茧越冬。

表2 四川盆地桑螟各代发生期

重要习性。桑螟卵多产于枝条顶端1~9位叶的背面沿叶脉处,一处2~3粒,卵具蜡质反光,在阳光下容易看到。以芽、苞、新叶背面居多。有强烈的趋光性,以第4、5代蛾对光最敏感,因而秋季,在房前屋后和城镇灯光密集的地方受灾比较严重。

发生规律。桑螟的发生及消长主要受气候和天敌的影响。桑螟虫是中温型昆虫,在初夏气温适宜又遇高温干燥有利于桑螟大发生;在卵期遇多雾多露天气,有利于孵化;幼虫为害期遇高温干旱,加剧桑螟虫的发生。沙土、田边、路边和桑园四周等有灯光的地方,虫口密度大,桑树受害严重,易成灾。天敌是控制桑螟消长的主要因素,优势天敌有长距茧蜂和桑螟绒茧蜂,应加以保护和利用。另外,桑螟的发生还受到桑树养型和管护方式的影响,如高中干桑、冬季重剪的桑树也易发生。

2.2 桑瘿蚊流行规律

桑瘿蚊Contarinia sp,又名桑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芽叶害虫,在四川发生较为严重。

为害特点。以成虫在顶芽产卵,以幼虫寄生于桑树顶芽幼叶的内侧,以口器刺伤顶芽组织后吸取幼芽汁液,使顶芽变色、弯曲、凋萎、变黑、脱落、枝条封顶。连续危害后,桑树侧枝丛生,分档开叉,枝条矮短,树形杂乱,树势衰败,桑叶减产,表现为多次止芯、多次封顶、多层分叉。危害严重的能造成桑叶25%~30%的减产。

世代及历期。桑瘿蚊在四川1年发生3~4代,其幼虫发生,第1代:4月中旬-5月上旬;第2代:5月上旬-5月中旬;第3代:5月下旬-6月上旬;第4代:9月-10月份,10月份以老熟幼虫 (休眠体)在土壤中越冬,世代重叠现象明显。

生活习性。桑瘿蚊第1代主要危害中下部枝条,第2代开始上顶危害。每年在5月,8、9月形成危害高峰期。成虫不危害桑树,白天在杂草丛中栖息,藏于背风、背光、潮湿处,喜夜间产卵和交配。产卵于嫩芽未开叶的内侧或初开叶的叶背皱缩处。

发生规律。桑瘿蚊喜温暖潮湿。高湿条件有利于卵孵化、幼虫活动和成虫羽化。若遇7-8月高温干旱,土壤过于干燥,幼虫和蛹死亡率高,成虫出土困难。对土壤要求既湿润又有一定的通透性。桑树密度越大,光照越差,湿度相对增大,有利于桑瘿蚊的发生。树型越高,发生越轻。桑品种不同,危害程度有明显差别。

2.3 桑粉虱流行规律

桑粉虱Bemisia myricae Kuwana,属同翅目、粉虱科,是吸食性桑叶害虫。四川各主要蚕区历年严重成灾发生。在四川蚕区发现有四种为害桑树的粉虱,即珊瑚瘤粉虱、非洲小粉虱、火棘颈粉虱、润楠皮化粉虱。

为害特点。桑粉虱虫体微小,以成虫群集桑苗顶部1~2位叶片或桑树嫩梢1~5位叶片上产卵,幼虫主要在桑叶叶背以其刺吸式口器刺入叶肉组织吸食汁液,被害叶出现许多褐色小斑点,桑叶易失水、老化,并逐渐枯萎,桑叶营养物质下降。幼虫能分泌蜜汁落在下部叶片上,常诱发煤烟病,使被害桑苗及桑树梢枝无健叶,严重影响桑苗生长和秋蚕饲育。四川每年夏秋季易危害成灾,危害期从3月底至11月,每年夏秋季常危害成灾,以苗圃、密植桑园受害较重。

世代及历期。珊瑚瘤粉虱在四川盆地内1年发生约6代,世代重叠明显,以蛹在落叶上越冬。第1代发生在3-5月,第2代发生在5-6月,第3代发生在6-7月,第4代发生在7-8月,第5代发生在8-9月,第6代发生在9-11月,并以第6代蛹越冬。卵期14~18d,平均16d。

生活习性。桑粉虱发生期长,每年3月至12月均有虫活动,以8-9月危害较为严重。成虫多在晴天10:00-17:00羽化,雌成虫占大多数,羽化后的成虫围绕桑树嫩梢飞舞交配产卵,产卵以上午6:00-8:00最盛,主要集中产在梢端1~5叶位的嫩叶叶背。成虫有趋光性。

发生规律。桑粉虱是好湿性害虫,喜在不透风、不透光的密植桑园,特别喜在苗圃中生活。喜群集顶梢危害,因而以长势旺盛、夜色浓绿的嫩梢上虫口多,成熟叶上虫口少。在大环境气候干旱少雨,小环境气候郁蔽多湿的条件下,桑粉虱发生重;密植桑园、苗圃及通透不良,临沟傍湾桑树长势旺盛,梢头嫩叶柔嫩多汁为害最重。

2.4 桑红叶螨流行规律

桑红叶螨Tetrancychus cinnabarinus Boisoluval属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别名朱砂叶螨,是吸食性桑叶害虫。该螨是世界性十大害虫之一。四川省主要产茧县均有分布。

为害特点。桑红叶螨种类多,分布广,常常混合发生。每年从春季桑树萌发至桑树落叶均有发生,以夏秋季多而且发生严重。以成螨、幼螨和若螨在叶背沿叶脉吮吸汁液,被害处出现许多变色斑,在夏季高温干旱时,受害严重的桑园,叶片干枯、皱缩,似火烧一样,不久脱落,产叶量下降。

世代及历期。各代各螨态发育经过与季节与气温有关。早春和晚秋 (3月和11月)卵期为12-14d,幼若螨期14-16d,全代经过27-29d;4月中旬-5月上旬及9月月中旬至10下旬,卵期为5-7d,幼若螨为9-11d,全代经过16-18d;盛夏7-8月卵期为3-4d,幼螨为5-6d,全代经过8-9d。

生活习性。该螨在四川1年可发生20~21代。以末代受精雌虫在树缝皮下、落叶和杂草的叶背上越冬。每年桑树开始发芽时即开始活动上树取食,在叶背沿叶脉取食危害,11月开始进入越冬。第1代发育整齐,从第2代起世代重叠明显。1年间以夏秋季螨量最多,因此7-9月受害最为严重。成螨、幼螨和若螨喜在叶脉分叉处吐丝结网,伏在网中取食。在桑树上爬行快,转移危害快速。

发生规律。干旱少雨是红蜘蛛发生严重的主要原因。干旱持续越久,红蜘蛛发生越严重,桑树受害越重。短期内降雨对桑园螨的数量有影响。凡是靠近水源、道路两旁和桑园多间作及杂草丛生、环境复杂的桑园,发生严重。不同桑品种受害程度不同,以实生桑抗螨力最强。四川主要发生在4-6月春干夹夏旱时成灾严重,直至9-10月如天气晴好,又形成小高峰。

[1]张勍,范继文.栽桑与桑病防治,四川人民出版社,2011,成都

[2]吴开明,唐以巡等.桑树病虫害预测预报,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成都

[3]曾华明等.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培训教材蚕桑,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成都

猜你喜欢

桑园桑树桑叶
重视桑园管理 强化养蚕基础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马桑树儿搭灯台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浅谈现代高标准桑园建设与管理
浅谈种茧育夏伐桑园的冬季管理
桑树变身增收“摇钱树”
奶奶家的桑树
桑叶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