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年的兰屿情歌
2013-05-02撰文
撰文 金 峰
陈建年的兰屿情歌
撰文 金 峰
陈建年
第一次知建道年陈这个名字,是10年前在一个朋友家,被CD架的一张唱片所吸引,一个戴着太阳帽、抱着木吉他的青年人的侧面特写,他的背后是一片蔚蓝色的大海,唱片的名字就叫《海洋》。
陈建年是台湾东部兰屿的一位警察,兰屿是台湾东部的一个海岛,这个名字也因当地盛产名贵的蝴蝶兰而得来,陈建年是当地的卑南族原住民,卑南语名字是“Pur-dur”,代表着勇士的含义。
生于1967年的陈建年,兴趣广泛,从小就喜欢唱歌和绘画,除此之外海钓、打猎、书法、雕刻等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为了改善家境,在中学毕业时没有继续朝着绘画和音乐的方向发展,而是选择了与艺术完全不相干的警察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台东的偏僻部落成为了一名警察,但也因为小地方工作清闲单调,在工作之余倒也有时间继续发展自己的兴趣,在此期间他创作了不少作品,也为日后发行《海洋》专辑打下了基础。
陈建年深爱着他生活的这片土地和海洋,14年间他一共发行了5张个人专辑。
《海洋》:这张专辑创作于1999年,也是他的第一张正式作品,次年就凭借它击败了张学友、王力宏、陶等大牌,爆冷夺得了金曲奖最佳男歌手。专辑13首曲子与生活密切相关,部落、亲情、海洋、生活场景都是他丰富的创作源泉,大量使用了环境声、即兴对白,特别推荐曲目《故乡普悠玛》,普悠玛源自卑南语,原指卑南族部落大首领所在地,亦有集合团结的意思,英文名译为“Puyuma”,同时这也是卑南乡以及台东市南王部落的称呼,你可以从中感受到卑南山部落朴实的人文风情,也抒发了建年对故土的无比眷恋;另一首《早晨的晚霞》也很是随性而为,里面有NG段落、朋友们的调侃笑声、交杯换盏声,在歌声中释放了在外打拼的原住民们的疲惫心灵,也充满了他们对田园生活的渴望。
《大地》:发行于2002年,陈建年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封面设计是台湾著名设计师萧青阳,蜿蜒的公路两旁分别是绿色的大陆和蓝色的海洋。凭《海洋》获得金曲奖后,媒体们和演出邀约纷至沓来,不堪其扰的陈建年干脆主动申请调到了更加偏远的兰屿,在兰屿他可以继续当他的警察,也可以离他深爱的海洋更近。《大地》将三年来他在兰屿、台东、台北等地的创作一一收录,作品依旧表达着他生活中的喜乐情绪,除了原住民元素,爵士、民谣、流行等风格都可以在专辑中听到,用他自己的话说:“创作的感觉是很单纯的,对我来说,创作音乐最快乐的目的就是创作一首新歌然后和好朋友分享,然后大家就跟着我一起唱,甚至一起合。我觉得那种感觉是最舒服的。”
《东清村3号》:2006年,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陈建年又慢慢积累了3年,终于给我们带来了这张配乐专辑,从编曲到录音都是一个人在宿舍用一支不到2000元的麦克风完成,这是陈建年为一些台湾独立导演的小成本影片创作的配乐集锦,东清是兰屿辖内的一个原住民部落村,专辑封面是陈建年坐在宿舍的转椅上,双手捧着一尾体积硕大的海鱼,很随意的一张生活照片却非常吸引眼球。在录音的过程中,因为宿舍紧邻马路,又挨着杂货店,各种人群、汽车的杂音和动物发出的声响随时都会将他的工作打断,为了有一个清净的录音环境,陈建年常常要熬夜工作,一直忙乎到公鸡开始打鸣,才可以停工去休息。如果你的耳朵够灵敏,在听这些曲子时也许能听到这些奇怪的声音!
此外,陈建年还为两部纪录片《海有多深》和《山有多高》创作了两张配乐专辑。这些年来,他也曾陆续为一些以原住民为题材的书籍绘制封面和插画,在他平时闲暇之余的手绘图画里,微笑的飞鱼、表情滑稽的阿伯、调皮的阿弟、精美的雅美族小船等都是永恒不变的主角。2009年金曲奖上,一支原住民组合“南王姐妹花”的同名专辑入围了4个奖项并最终问鼎3项,而这张唱片的手绘封面和内页插画也全数出自于多才多艺的陈建年之手。
听陈建年的音乐,你仿佛可以看到台湾东部辽阔壮美的太平洋海岸线。陈建年喜欢随性而歌,一把吉他自弹自唱,清亮温和的嗓音、淳朴的民谣曲风,你能从他的歌声中感受到一股沁人心脾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海洋
大地
东清村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