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灾难或50年后降临
2013-04-30
牛津大学人类未来研究所由多个国家的科学家、数学家、哲学家构成,以研究人类未来将面临何种灭绝危险作为自己的学术使命。日前,该所所长尼克·博斯特罗姆发出警示:人工智能领域的实验已经进入意料之外且后果难以控制的疆域。在不远的将来,人工智能会比人类变得更聪明,最终成为人类文明的“掘墓者”。人工智能,真的会对创造它们的人类构成致命威胁吗?
“灾难”或50年后降临
被誉为“人工大脑之父”的雨果·德·加里斯教授是“人工智能威胁人类”观点的拥护者之一。
在雨果看来,“灾难”到来之前,人工智能会和人类有一段非常融洽的“蜜月期”。工业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家务机器人、伙伴机器人……人工智能会普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个领域,使人类彻底摆脱高危、枯燥、繁重的工作,使我们的生活获得前所未有的便利。
但人工智能最终会获得“自我进化”的能力,这是它们走向失控的节点所在。“人工智能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人类给予它们某种功能,它们才具备,否则就没有。它们已经在神经和智能上产生初级的自行进化,并且是以指数速度发展的进化。它们将会在某天突然达到一种称作‘奇点’的状态,然后很有可能会失去控制,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自行进化,最终将人类智能远远抛在后面。”
雨果相信,到时人工智能将是人类的“万亿个万亿倍”。“它们面对人类,就仿佛人类面对蚊子、跳蚤甚至岩石,它们要消灭我们轻而易举,如同我们将蚊子拍死,将臭虫冲进下水道。谁会在消灭跳蚤时觉得这样太残忍?这也许是人类逃脱不了的宿命。”他还预测,人工智能的“灾难”也许在50年后就会降临。
聪明的是专家库而非机器
对于人类未来研究所和雨果的预测,中国科学院广州电子技术研究所从事计算机科学研究的黄其智高级工程师并不认同。他表示,人工智能在未来确实可以无限接近于人脑的思维,甚至可以表现得比人类更聪明,但不会失控,更不会成为人类文明的毁灭者。
“人工智能有它的局限性:它的一切思维和做出的判断都必须基于专家库的数据,即使是拥有了强大自我学习和推理能力的人工智能,它最初的原始架构也是人类赋予的。简而言之,本质上是先有人脑的思维在前,才有人工智能的思维在后。从目前的技术成果来看,人工智能获得所谓‘自我进化’的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但黄其智同时强调,人工智能并不因此就不具有风险。“在我看来,它的危险性主要体现在被某些野心勃勃的人利用和操纵。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才会成为人类可怕的敌人。”(据广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