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钉螺与蜗牛

2013-04-29宋茇茇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3年6期

自由活动时,我带着几个孩子到花坛边散步。看看四周的花朵,听听悦耳的鸟鸣声,闻闻泥土的香味,好不惬意!突然,瑶瑶像发现新大陆似地高喊一声:“快来看哟,这是什么啊?”我过去一看,那小家伙驮着重重的壳,头顶一对触角。“哦,它就是蜗牛嘛!”我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小蜗牛!原来是小蜗牛啊!”小朋友都兴趣盎然地围了过去。这时陆老师也带着几个孩子散步到这里,她一低头,也发现了这个小家伙,忙警告人家:“千万别去摸它,它是钉螺!”“它不是小蜗牛吗?”这下孩子们可有点摸不着头脑了,究竟是钉螺还是蜗牛呢?我听了忙上前证实:那个小生物虽然和蜗牛一样有壳、触角,可是我却忽略了它如同甜筒般尖尖的壳……

回到教室,我仔细回想刚才的事情,脸上火辣辣的。由于自身科学知识匮乏和观察能力的欠缺,竟差点把错误的知识教给了幼儿。“为什么自己没有好好思考蜗牛的构造呢?就算不知道它是哪种动物,也可以查清楚资料再告知幼儿,怎么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呢?”我真为自己粗心大意的做法感到懊悔。

又过了几天,饭后散步,我们再一次来到小花坛。灵灵指着一条色彩鲜艳的虫子问我:“老师,它长得好奇怪啊,是什么虫子啊?”这一次,我跟他们一起,埋头观察了好久,最后说:“我以前也没见过它,也不知道它是哪种昆虫,我们用照相机拍张图片,回家上网查资料,好好研究吧。”“好!”孩子们异口同声答道。

至于那只昆虫,孩子们查到了很多资料,答案都不一样,大家都在为自己查到的资料兴奋,争先恐后介绍自己的新发现……

实事求是、严谨求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教学态度,教学中,我们不仅应把正确的知识教给幼儿,还应把学知识的正确态度教给他们,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