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精彩合作·精妙引导
2013-04-29强震球耿香玲
强震球 耿香玲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十年课改让很多教师由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课堂教学的控制者,换位成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特别是从课堂知识的传授者,成长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更好地体现这一角色的作用?笔者欲抛砖引玉,与同行商榷。
一、精心设计,创造“好学案”
有效的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但在课堂教学时,一些教师会比较关注课堂纪律和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在有些公开课上,为达到“热闹”的效果,还会出现“会的举右手,不会的举左手”这些形式主义。诚然,纪律和习惯很重要,但我们认为,教师的课堂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依托好的教学方案。在教学活动中,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点。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师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适到最佳状态。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教师设置两次“翻牌游戏”。两次游戏层层递进,有效地在游戏中巩固了教学重点,并巧妙突破了教学难点。第一次游戏是在教学重点“五入”法时,教师先展示6张数字卡片,让学生来猜“杭州野生动物园”的占地面积:□□□□□□,学生面对空白的卡片充满好奇。教师继而给点提示,翻开前两张卡片:23□□□□,学生更加迫切地猜测。再给提示,出现后三位数:23□181,学生纷纷喊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在只给一个学生看了千位数字后,学生的学习热情完全被激发。在翻出最后一张千位的卡片中,学生最终完整地学会求近似数的“五入”法,同时为下面的学习重点“四舍”法作好铺垫。
第二个游戏是在综合训练“一锤定价”时,教师组织学生先来猜一辆摩托车的价钱:□□□□,由3、4、7、8四个数字组成,省略最高位后的尾数约是9000元。再来猜宝马轿车:□□□□□□□,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至少翻开几张牌就能知道。最后竞猜一辆轿车的单价,省略万位后的尾数后大约是18万,猜中价钱最多或最少的,轿车图片作为奖励。尽管赠送的只是图片,可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当高,平时教学中看似难点的省略尾数,都在一个一个游戏中被逐步攻破。教师精心组织游戏,学生兴趣浓厚,有效经历了一个体验“四舍五入法”和灵活应用的过程。
二、精彩互动,期待“好生成”
教师的课堂合作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的创造力,当这样的创造力得到了合适的环境,就能激活思维的火花,创新意识才能在探究过程中得以发展。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以尊重和欣赏的态度鼓励学生,是师生合作的心理基础;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并和学生共同探索,是师生合作的主要途径;和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对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促成进一步合作都十分有益。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要提供给他们合作交流的机会,使他们通过向教师和同伴表达数学想法,倾听他人的数学表达,借助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共同发展,拓展和丰富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有效地在合作中激活思维,促进生成。
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创作轴对称图形”环节,从生生两人合作,动手操作出发,加深体验,巩固特征,创作轴对称图形。
1.观察小熊的正面图
2.观察小熊的侧面图 ,学生容易判断不是轴对称图形。
3.如果 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的一半,那么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全部是什么形状?动手拼一拼。(学生用事先准备的2个小熊图动手操作)
4.交流展示
(1)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展示图形的对称轴只在水平或竖直方向。
(2)师追问:还能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吗?
生无反应。
师:如果老师这样转动对称轴,斜着放 。(边操作边演示)
顿时,教室里沸腾了。“原来还可以这样放!”“我也有其他想法……”
议论声此起彼伏。
学生思考后,再次操作,并得出更多轴对称的情况。
(3)师(小结):将同学们第一次四种摆法中的其中一种进行一点点的旋转,就能得到一种新的摆法。对称轴的方向除了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还可以是斜方向。因此,本题的摆法可以有无数种。
在动手创作轴对称图形的活动中,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比较明显,只考虑到对称轴的位置是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教师通过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还能有其他不同的摆法吗”,引发学生的思考。当学生思考后无反应时,教师则以课堂学习合作者的身份走入学生中,借由教师的肢体语言“如果老师这样转动对称轴,斜着放”打开了很多学生的思路。学生纷纷动手操作,创造出无数种摆法。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创作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平等的,是互相合作的,是互相启发的,这样学习就兴趣盎然、就回味无穷,学习就有效,学习就快乐!究其幸福和成功的源头,不就是师生精彩合作后激活的思维吗?
三、精妙提问,释怀“好质疑”
教师的课堂引导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问、讲授、归纳、示范等教学手段加以体现的。提问和讲授的要求在于富有启发性,能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和示范的要求在于把握时机,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在教师发挥引导作用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有效经历数学学习过程,获得数学学习的直接经验和丰富体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我们知道,教师的及时引导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所以设计好的、妙的问题,对启发学生的思维来说是事半功倍的。试想,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无须思考就能回答,这样的教学便不能促进学生学习;如果问题过于深奥,学生无从作答,那也形同虚设,没有意义。因此,教师的精妙引导既要明确具体要求,又要抓住重点,难易适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效率,也能激活学生的潜能。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认识厘米》的“统一长度单位”环节,用小棒量线段。
师:用小棒来量线段,小朋友们会吗?
生:会。
师:我早知道你们会啦。上课之前,老师请了咱们班一个男生代表和一个女生代表用小棒各自量了一条线段[媒体声音:(男生)我量的线段有5根小棒那么长,(女生)我量的线段有4根小棒那么长],你们猜谁量的线段长?(媒体出示)
男生 5根
女生 4根
生:男生。
师:反应这么快,肯定男生量的长?
生:肯定。
师:一点都不怀疑?
生:不怀疑。
师:看看到底是不是。红线段是男生的,蓝线段是女生的,谁的长啊?(语速要慢)
[男生 5根
女生 4根]
生:女生的长。
师:咦,刚才你们不是异口同声还很坚定,都说男生的长吗?
生:因为量的小棒不一样长。
师:说得真好。(表扬)看来要比较线段的长短,如果用小棒来量的话,用的小棒长度要——
生:一样长才好。
师:对,标准统一了才好。于是人们规定测量长度常用的小棒有这样三种。这种小棒用来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如果不是很长就用这种小棒来量,要是量很短的物体长度,就用这一种小棒来量。(呈现小棒)看得清吗?
生:太短了,看不清。
师:放在投影上看一下,看清楚了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以这种小棒的长度为测量标准。有同学知道这根小棒有多长吗?
生:1厘米。
师:好眼力,一点都没错,这根小棒就是1厘米长。同学们,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1厘米 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教师先让学生用耳朵听,猜一猜男生女生谁量的线段长。学生不假思索地“入套”,都说男生的小棒长。教师用质疑且期待的语气问:“看看到底是不是。红线段是男生的,蓝线段是女生的,谁的长啊?”学生用眼睛观察,证明确实是女生的小棒长,教师马上激起矛盾:“咦,刚才你们不是异口同声且很坚定地说男生的长吗?”嬉笑中学生能自己说出理由:“量的小棒不一样长。”教师巧妙地提问:“(表扬)看来要比较线段的长短,如果用小棒来量的话,用的小棒长度要?”颇有艺术的语言,学生由顺理成章猜想男生的小棒长,到眼见为实说出女生的小棒长,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设置矛盾,让其能积极主动解释出错的原因,继而师生共同得出要统一量的标准。在教师诙谐幽默、富有神秘感的语言的引导下,步步设疑,步步破疑,步步为营,学生们终于自主提出要统一量的标准,凸显了认识厘米的必要性,也让后面的学习内容学起来更有目的性。教师巧妙的引导,真像一艘神奇的知识船,帮助学生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没有老师的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将毫无效率,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无从实现;没有学生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知识无法转化为能力,学生也无法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教师把“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这三个角色的作用越是充分发挥,就越能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创新思维,挖掘数学潜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