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砖粘合剂:回应约瑟夫·奈

2013-04-29樊勇明

中国经济报告 2013年5期
关键词:德班金砖峰会

樊勇明

当金砖国家领导人通过今年3月德班峰会对全球治理提出更加明确主张,采取更为具体行动时,国际上却出现了一股唱衰金砖合作的论调。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在4月10日的新加坡《联合早报》上发表了题为“没有粘结在一起的金砖”评论。约瑟夫奈在这篇评论中重申了他三年前提出的观点,认为 “尽管金砖国家这个组织或许有助于协调某些外交策略”,但是由于“金砖国家内在不一致的表征”,使得金砖国家“没有办法团结起来”,因此金砖国家不太可能形成一个“必须认真看待的政治组织”。约瑟夫奈的评论代表了国际上相当一部分人对金砖合作的怀疑,实际上给人们提出了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即:金砖国家这面“红旗”能打多久?

对此,任何人只要认真客观地看一下德班峰会成果,就不难认识到,只要坚持在经贸领域中的务实合作,金砖国家这面旗帜不但能够打下去,而且还能不断高扬。

五次峰会回顾:金砖国家“实心化”显著

政治框架决定经济利益的分配,国内如此,国际上更是如此。金砖国家之所以联合起来,初衷在于争取建立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为自身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空间。金砖国家虽然经济、产业和科技水平有差异,但是没有一个金砖国家不把谋求更大的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外交政策的重要目标。据俄罗斯消息电视台3月27日报道,在德班峰会前夕,普京总统在一次谈话中将金砖五国比喻成非洲动物中的“五大巨头”——大象、犀牛、水牛、狮子和豹子。普京这个比喻是希望五个金砖国家能够像非洲五大动物一样,强有力地发展自身的经济实力,从而能够平等地参与世界经济角逐,而不希望金砖国家像羔羊一样,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任人宰割。回顾金砖国家合作历史可清楚地看出,在渴望自强和发展的推动下,金砖国家迅速地完成了从资本市场投资概念到国际政治战略力量的历史性转变。从历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联合声明看,“金砖实心化”的轨迹更为明显。

“金砖国家”这一概念于2001年由美国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提出。2006年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间隙短暂会晤为一重要转折点。这次会晤首次在国际政治中打出了金砖国家的旗帜。以此次部长级会晤为契机,再扩展至元首级非正式会谈,最终促成2009年首次正式峰会,金砖合作机制化的大幕至此拉开。

从2009年叶卡捷琳堡首次峰会到2013年的第五次德班峰会,先后五次领导人峰会,讨论的问题鲜明地集中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应对气候环境变化、推动新一轮多边贸易和投资谈判等重大国际经贸问题。2009年6月,首次金砖国家峰会在俄罗斯叶卡捷琳堡召开,声明主要是原则性宣示,向国际社会昭示了金砖国家的登场。2010年4月,第二次峰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与会成员国开始商讨本币贸易结算和农业信息库等具体话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二次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后不久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印度和巴西采取共同立场,认为保护环境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坚持《京都议定书》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大会取得切实的成果做出了贡献。2011年4月,在中国海南三亚举办的第三次峰会上,南非作为“新成员”亮相,南非加入后,世界主要大洲在这一机制中都有了代表。此次峰会上,五国着眼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并列出涵盖农业、卫生等多领域的行动路线图。2012年3月,印度新德里第四次峰会则提议建立着眼于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同时对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世界银行行长和国际货币基金总裁人选等问题表示了金砖国家的原则立场。该峰会还呼吁以和平方式解决叙利亚危机,承认伊朗根据国际义务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支持阿富汗成为一个和平、稳定、民主的国家,从而将金砖合作范围向安全、外交领域延伸。2013年3月举办的德班第五次峰会的“实在度”超越以往。峰会宣言明确宣称,金砖国家将致力于“逐步将金砖国家发展成为就全球经济和政治领域的诸多重大问题进行日常和长期协调的全方位机制”。在经贸部长会议的联合公报中,金砖国家对一些“有可能削弱多哈发展议程整体性以及偏离多边主义的倡议表示担忧”,主张进一步“增强世贸组织的可信度和合法性”,要求通过联合国贸发会议秘书长和世贸组织总干事的换届,来“保证多边贸易体系更好地应对21世纪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新老挑战”。

与此同时,德班峰会还开启了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金砖国家领导人邀请了非盟及十多位非洲国家领导人与会,共同讨论非洲基础设施建设。据非洲有关机构预测,金砖国家对非贸易和直接投资将在未来5年增长3倍,占非洲贸易总额的比重也将大幅提升。非洲正处于发展转型期,加强投资、贸易和技术转让是非洲国家的普遍诉求。非洲各国普遍视此次峰会为非洲的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从上述对金砖国家五次峰会的回顾,可以清晰看到,金砖国家坚持“务实”与“合作”,极力避免议题过于庞杂宏大而陷入泛泛空谈和内部争论,始终专注于那些具备可行性的项目,对于现有的国际体系采取了推动改革而非消极对抗的现实姿态,谋求国际经济秩序渐进的变革。这是“金砖”这面旗帜在今后能够不断高扬的关键。

金融合作进一步深化

在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国际关系中的政治与经济的互动无所不在。金砖国家能否在全球治理中不断提升话语权,发挥作用,取决于金砖国家之间能否克服分歧,加强合作。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德班峰会的成果那就有更多的新意。尽管细节问题仍有待继续商榷,德班峰会关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外汇储备库、面向企业层面的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和提供理论支撑的智库理事会等高端设计无疑是对约瑟夫奈对金砖国家能否团结起来的怀疑做出的最好回答。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不仅直接推动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而且为金砖五国之间的投资和贸易活动提供可靠的金融保证,并将惠及所有发展中国家。

首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将大大淡化美元的霸权和垄断地位,为金砖国家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重要投资项目的投融资提供可靠稳定的融资服务。世界银行是以美元来贷款的,对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贷款往往带有可见或不可见的政治附加条件。现在,金砖国家自己出资,并派员管理,提供项目贷款和资金援助的原则和规则,不受发达国家限制。通过金砖银行这个共同的平台来融资还可使用本币结算,减少了汇率风险。金砖银行除了对成员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中长期投资发放贷放款以外,还将涵盖金砖国家之间的共同外汇储备和应急基金。可以预料,金砖银行将是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外的又一具有全球影响的金融机构。

其次,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设立能够较好地满足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对资金的需求。无论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还是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在公路和铁路交通、发电和供水、通讯和教育以及公共卫生等社会基础设施上还有巨大需求。据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教授斯瓦兰辛格发表在2013年4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的文章估计,在未来10年内这些需求将达4.5万亿美元之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它们的附属机构无力支持。2012年世界银行的可用于新增贷款年净增收入仅为12亿美元,而新德里峰会和德班峰会中提上议程加以审议并原则同意的金砖国家项目就需耗资8-15亿美元。

共同外汇储备库也同样。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还在深化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规避国际金融风险,防止因国际游资攻击而出现国际支付困难、近而演变成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出现是金砖国家寻求经济安全的重要课题。新兴市场国家往往成为国际对冲基金、金融大鳄瞄准的目标,出现问题时却难以获得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金砖国家同意成立开发银行和外汇储备库正是基于对新兴市场国家目前面对的压力的考虑,据2013年3月29日《世界新闻报》转述的“俄罗斯之声”称,迄今为止,每当迫不得已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求助国总会感到所要承担的义务可致该国丧失经济主权,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就曾饱尝这样的苦果。

德班峰会上成立的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则象征着金砖合作已经形成了政府与民间的合力,企业将成为金砖合作的主体和动力。此次峰会中,约有600家大中型企业参加了德班工商论坛。经贸部长声明特意指出,工商理事会及论坛“为各国企业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互动的平台和网络”。

经贸关系势头良好

如果对金砖国家的合作基础作进一步追寻的话,还会发现金砖国家双边经贸往来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近几年,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以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四国间的贸易为例,从2005年到2009年,四国的出口增速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5个百分点,进口高出3.3个百分点。换言之,世界贸易年均增长率为1.9%,而“金砖四国”出口则增长4.4%,进口增长5.2%。如图所示,2005年到2009年,“金砖四国”占世界出口的份额从12%增长到15.1%,占世界进口的份额则从9.5%提升至12.9%。

其次,近年来金砖国家间经贸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01至2010年,金砖五国间贸易年均增长率为28%,10年间增长了15倍,2010年贸易额约为2300亿美元。其中,中国同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的双边贸易增长迅速,2010年增速分别达到43.1%、42.4%、47.5%和59.5%,均高于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体增速34.7%的水平。2011年,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继续增长,总额已经超过了320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金砖国家间贸易将达到近5000亿美元。

数据同时显示,在3200亿美元的贸易总额中,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2800多亿美元。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巴西、俄罗斯、南非的最大贸易伙伴和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对其他金砖国家的投资也已经达到了230亿美元。这意味着在金砖国家间贸易中,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间贸易占比达到了约87.5%,反映出金砖国家间贸易在总量上的巨大不平衡性。

为了纠正贸易份额的失衡,德班峰会期间召开的经贸部长会议通过了《金砖国家贸易投资合作框架》。这个文件明确把“强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发挥经济互补性,促进可持续反战和包容性增长”作为基本目标。要求通过推行贸易便利化和投资促进来增加其他金砖国家对华出口,建立金砖国家间高新技术企业对接平台来鼓励和扩大高附加价值产品的贸易和投资;尽快签订《金砖国家中小企业合作协议》,扩大中小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能力建设,提升金砖国家在知识产权上的合作;积极鼓励企业参与金砖国家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金砖国家合作承揽大型国际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具体的建议。

毋庸置疑,无论在人文社会上,还是在生产要素禀赋上,金砖国家间都存在巨大差异。但是,德班峰会再一次证明,只要紧紧抓住经贸务实合作,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就能不断地加深,金砖国家在全球治理中话语权和影响力就会不断扩大。人们期待着金砖国家在政治、经济各个交流领域不断地表现出更大的创新性和积极性,并创造出更有效率的合作共赢新型合作机制。

(作者为复旦大学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欢

德班金砖峰会
“女德班”与“傻家长”
外媒聚焦上合峰会:风劲帆满待启航
“女德班”的尴尬
香山峰会的新期待
峰会如何蝶变一座城
月度关键词
历届峰会回顾
El nuevo mundo de los BRICS
窑里金砖的演绎
迎金砖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