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读窦桂梅

2013-04-29陈朝蔚

新教师 2013年5期
关键词:民间故事清华读书

陈朝蔚

2012年5月的北京是美丽的,鲜花怒放,洋槐飘絮,到处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在这醉人的时节,福建省小学语文名师班的学员来到了北京,进行为期一周的跟班学习。我们先后到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以下简称“清华附小”)、北京小学、北京史家小学学习考察,几所学校现代化的校园设施、先进的办学理念、鲜明的办学特色、彰显魅力的校园文化,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尤其是踏入神圣的清华园,一次次走进清华附小,近距离地品读窦桂梅老师,听她的课,观她的人,心底油然而生一份崇敬与钦佩。

读课:窦老师的悄然改变

作为窦老师的一位粉丝,近几年听过她的不少课,《晏子使楚》《秋天的怀念》《圆明园的毁灭》等,窦老师的学养、才情,她的教学智慧、课堂魅力,一直深深震撼着我。她那用激情演绎的一堂堂语文课,让我始终有高山仰止之感。只是略有遗憾的是,在课堂上,教师的光芒常常把学生的精彩给掩盖了。记得在厦门听她的《游园不值》时,我发现,窦老师对诗歌的解读是孩子们无法企及的;去年在福州和杭州,两次聆听她的《林冲棒打洪教头》,在惊叹于窦老师根据文本的特点,以评书的风格彰显朗读指导的无限魅力之时,也深感窦老师站得太“高”了,她已忘却了课堂的主人应是学生,教师该引导学生主动地朗读、主动地理解、主动地发现。

然而,这次聆听窦老师的《牛郎织女》,却让我感到眼前一亮,这是我们熟悉的窦老师吗?这堂课,她以“预学、共学、延学”的结构来组织教学,80分钟的课以问一问、聊一聊、说一说的轻松状态行进着。透过课堂,我惊喜地看见她的学生观改变了,看到她对学生的尊重,看到她真正把学生放到自己的心里,看到她蹲下身子,不再一味展示教师的风采,而是把课堂让位给学生。这一“让”,“让”出了学生的无限精彩。无论是交流“预学”中的困惑,还是“共学”中学生小组合作后的汇报,既解决了同伴的不少问题,又生成了新的、更有思考深度的问题。课堂上,学生思维的火花在碰撞,精彩的对话博得了听课教师的阵阵掌声。在窦老师以“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为话题的“共学”中,她先帮助学生理清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用梳理人物关系的方法来概括故事梗概。接着,师生继续研究这一民间故事是“怎么写”的。在看似轻松的聊一聊中,学生发现民间故事写法的一些特点:情节的一波三折;巧设悬念;想象合理又离奇;一般以时间为线索;表达美好的情感。悟得民间故事的这些写作特点对孩子今后的阅读和写作都是很有帮助的,这一环节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最后,窦老师领着孩子们聚焦“为什么写”,她秉承“主题阅读”的一贯主张,引领学生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这几个民间故事加以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密码,感受民间故事带给我们的精神滋养。到了课堂的“延学”环节,窦老师还让学生将阅读与自己的思考、当下的生活对接,交流自己的思考与感言。孩子们的发言虽然稚嫩,但率真,不乏真知灼见,博得满堂喝彩。

窦老师的《牛郎织女》是一次教学理念转变的尝试,是一次对自我的超越。她的课堂更加开放了,学习的方式也得以改变。学生主动地质疑,小组内合作探究,教师基于问题组织课堂对话,课堂中不时闪现学生精彩的话语,这样的课堂,真正促进了学生的成长,孩子们不仅学习实践、运用语言文字,更是在主动积极的发现中学习语文,积淀情感!

读人:不知疲倦的窦老师

每次见到窦老师,她总是那么步履匆匆。这次能有机会近距离地见到窦老师,心中充满期待。然而,第一天的活动,一直没能见到她的身影,接待我们的是学校的一位年轻主任,据她介绍,窦老师正随北京教委的领导同赴天津。第二天上午的观摩课过半,终于看到她悄悄进入会场,原来,她刚参加完一个会议。上午活动结束后,她用沙哑的嗓音热情地与我们各位学员打招呼,合影留念,并安排我们中午参观清华园。下午本是安排她的点评,却只看到学校里的两位年轻教师坐在台上。就在评课即将结束时,窦老师匆匆赶来了,与教师们说了几句话。原来,她刚到医院挂完点滴。接下来,本是她与我们这些学员的对话交流,但我们内心都充满矛盾,既期待这样的交流分享,又不忍让她带病继续工作,况且,明早还有她的观摩课。但她毫不犹豫地把我们带到学校的教工图书馆,与我们开始了面对面的交流。

交流虽时不时因为窦老师剧烈的咳嗽而中断,但丝毫没影响她言语中流露出的自豪感。她特别引以为豪的是学校有一支强大的学术团队,有4个特级教师。她的管理团队有个特点——去功利化。她总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老师。

记得曾经看过窦老师在接受搜狐网记者访谈时说:一个好的校长首先得是一个有思想的校长,一个校长的思想有多远,就能带领教师走多远;一个好的校长应该是懂教育的校长,应该是长期坚持在“一线”,从“一线”里面走出来的出色的教育者;好的校长一定要充满教育情怀,能够把在一线里面的思想和经历化作一种情感和情怀,他(她)会将这个职业转化成他(她)的事业,更能够带领教师们走向明亮的一方。窦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好校长。她立足学校的文化特色,为学校描绘美好的愿景,带领自己的团队共同学习。她要求清华附小的语文老师对于教材中出现过的作家,一定要读过他(她)的几本书,每人至少要阅读50位作家的作品,要有这样的文化垫底,才能去上课。“语文教师要拥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在窦老师看来,文学素养的获得、精彩课堂的生成没有他途,唯有广泛地阅读。每学期初,她和团队的教师们就共同研究,把教材分成几类,培养教师审视教材的眼光,对教材中值得讲的定篇、样本,领着教师们认认真真研究几篇。

交流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在学校的办公室主任提醒她还有一个会议要参加时,我们匆匆结束了这次的交流。在窦老师的生活中,有多少个这样繁忙而劳累的一天啊。在这样的日子里,她把疲惫和辛劳留给了自己,把灿烂的笑容和殷殷的叮嘱送给了他人。

读书:浸润书香的校园

在清华附小听了两天的课,学生的文雅和多识令我们感叹。课堂上,学生精彩的发言常常引来我们的啧啧赞叹,课堂也因为学生的精彩更添魅力。孩子们为何这样出色?漫步校园,我找到了答案。这是一个浸润着书香的校园,每一间教室的门前都有一个开放式的书架,架子上的书并不整齐,看得出是孩子们看过后随手放上去的。专用教室除了门前的书架摆着与专用室相关的书籍外,窗台也成了一个开放的书架,书脊一律朝外,需要的书顺手可取。图书馆前的“读小说”“赏漫画”“查工具书”“看绘本”等书架上,一本本书或立、或躺,图书馆前的走廊上是一组组放大的绘本,窗台前放着一个大箱子,贴着“还书放箱内”。就连楼梯下的小空间也不浪费,墙上写着“杂志与你交朋友”,摆着八张半圆形的书桌,一本本的杂志静静地躺在桌上。

以经典照耀童年,这是窦老师对语文教育的质朴理解。清华附小有个书单,必读多少本,选读多少本,都有明确的规定。清华附小的学生在6年里能读近200本书,并把读书纳入考试系统,纳入课程。窦老师曾无比自豪地介绍到:“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培养孩子读书这一块,清华附小做得还是挺不错的。据了解,4月份是清华附小的读书月,每周都有一次大的活动。第一周每天下午全体停课,学生各自在校园里选地方看书,教师也看;第二周是跳蚤市场卖书;第三周请作家来讲书;第四周把书编成剧本演。学校把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内阅读教学化。窦老师希望学校里的每一位语文老师不仅会讲课,还能一篇带几篇,一本带几本,让学生多读书。可以想见,在这浸润书香的校园里成长的孩子们是多么的幸福!

窦老师的座右铭是:“读书,让读书成为习惯。”她说:“生命是一条河,要流动,就要蓄积水的容量和力量。读书,就是给自己生命的河流蓄积知识的容量和精神的力量。”是读书,让她的教育、生活走得更开阔、更深远;是读书,让她的团队教师们成长得更迅速、更稳健;是读书,让她的学生们浸润在书香的校园中,更幸福、更快乐!

(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市鼓楼教师进修学校)

猜你喜欢

民间故事清华读书
我画民间故事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骑行上清华
漫话民间故事
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