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内知识竞争力研究现状
2013-04-29蒋海龙庞宇杨鸿武
蒋海龙 庞宇 杨鸿武
〔摘要〕本文针对高校在进行信息化规划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研究不同规划内容中相应解决方法,通过了解和利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将其引入到高校信息化规划中,分析高校信息化进程,实现最大限度的获取与利用知识,最终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
〔关键词〕知识管理;高校;信息化;信息化规划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34
〔中图分类号〕G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151-04
21世纪高校的教育事业,信息化工作有着显著的成绩。高校信息化体系已初见规模,各个管理部门也非常重视信息化规划工作,不仅仅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投入,部分高校还制订了适合自身信息化发展的短、中和长期的规划方法,此举动使得高校信息化的内容趋向逐步地完善。由于高校信息化是比较创新的举措,国内、国外还没有一个比较成熟的理论和通用模式,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全面地、透彻地对高校信息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并制定符合实际的规划方法。与此同时,人们对知识管理、组织学习以及学习型组织的热情和兴趣显露出高涨的趋势,利用基于知识管理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指导会使得高校的信息化规划有更好的绩效,对于提高高校的竞争力也会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高校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带来的约束也日益引起教育管理者的普遍关注。目前,我国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都集中在对硬件设施建立和完善工作上,如:建设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开发应用支持系统等。基本网络服务包括最常用的Internet服务和实现上层网络应用所依赖的基础服务(如域名服务、目录服务、认证系统等)。应用支持系统是高校信息化的核心成分,包括学籍管理系统、数字化图书馆、远程教育系统、高校教务管理系统等。虽然已有的硬件设施的建设已有成效,但就真正高校信息化知识方面还是比较薄弱的。因此,本文首先通过对目前各个高校在进行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指出问题原因所在,然后引入知识管理的思想原理,并按照信息化规划的不同阶段分化给出相应的问题解决方法,提出基于知识管理的信息化规划方法。
1高校信息化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高校信息化实施的现状来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1思想观念传统
传统的高校信息化围绕着图书、课件、视频教学、办公、教务等硬件要素发展,缺乏对软件要素的关注与研究,未掌握高校信息化中知识的精髓,即面向知识资源的开发与共享。信息管理是较早被人们所认知的,很多人会误将知识管理当作是信息管理分支的一种细化,对知识管理的关注度较小。当人们逐渐开始认识知识管理的时候,也只是表面的了解,对知识获取、传递和利用等过程的掌握较少。
12规划不完善与绩效不明显
高校对信息化没有整体、系统、全面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基础项目性的临时工作上,阻碍了进程的开展,未能制定出总体规划方案,使高校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目标性和统一性。虽然高校已建成网络中心,但因规划中存在触及不到的问题使实际的高校信息化实施效果并不明显。
13忽略隐性知识
隐性知识包含原则、信念、经验、观念、判断力、总结和价值观等高度总结的知识。因其特有的存在形态,使其受到的关注度较低,同时高校也没有对隐性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忽略其重要性,使隐性知识显性化这一重大目标成为空话,将高校信息化规划的脚步放缓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高校在信息化建设上过度追求短期目标绩效,即希望能在短时间即见成效,将工作重心放在硬件设施开发与建设上。致使软硬件投入失调,网络利用率较低,各方面的资源不能进行整合分配。同时,我国高校未能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和共享型交互式技术平台。由于缺少这一平台,各部门的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可共享知识资源无法录入或重复录入,给系统运行带来负担,形成信息孤岛现象。
15缺乏组织保障和管理措施
首先,考虑到高校管理体制是科层等级管理制度[1]。这样的制度有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如:组织结构的僵硬化、等级制度森严,缺乏活力和创新力。以拥有行政权力为核心的管理体制,会影响知识共享组织文化的形成,造成对行政权力的过分关注与追求,相对地会分散对组织内部的知识或学术权力的注意力,阻碍了高校中隐性知识显性化进程。其次,在知识显性化方面普遍存在着运用激励手段不妥的状况,对教师这一职业有着过高的期望,将高校知识主体当成单纯的“经济人”,并以这一假设为前提对其进行激励,这样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2高校信息规划中的知识管理思想
知识管理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属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一种[2],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的一个热门话题。所谓知识管理,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调用组织或个人已拥有的但未被察觉的知识资源。其显著的两个类别是:知识创造和知识利用。
21知识管理的过程
知识管理是将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知识层面上,经过对知识的全面、系统的应用,最终创造出新的知识。作为一种管理的策略,能在恰当的时间之内,将正确的知识传达给确定的人,并且可以协助人们进行生产、共享、应用以及创新知识,如图1所示。
22知识管理的对象
知识资源作为知识管理的对象,存在于无数独立的个体之中。其核心是将无数独立个体的知识资源传播给其他人。学者们曾在著作中提及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个概念。显性知识是指比较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易于沟通和分享。隐性知识是指高度个人化的知识,难以寻求并实施规范化,根植于行为本身和个体所受的环境影响,不易传递给他人。如:存在于成员头脑中潜在的想法、直觉和灵感。显性与隐性这两种性质的知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关联的关系,如图2所示。
311高校信息战略规划
高校信息战略规划是从信息化角度出发,描述高校的战略与管理活动,并给出信息化战略实现的具体方式方法。这一过程不是选用一般在企业信息化规划中使用的战略地图和平衡计分卡等方法,因为以上这两种方法会分解流程中的业务战略,缺乏统一性、系统性,使规划战略目标繁琐且不易于实施。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使命、愿景等的差异或特点,实施结合信息战略指导与绩效指标分析法,再配合关键成功因素法,可以准确地抓住问题关键所在,更好的解决信息化过程中的战略制定等诸多问题。
312高校信息资源规划
高校信息资源规划是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传输、利用的全面规划。目的是建立高校标准数据库和相关数据库系统,形成稳定的高校信息化数据。信息资源必是可描述的,且适应于信息技术的特点。由于知识管理中隐性成分难以识别,使得规划进程受阻。因此高校应将那些可被利用的隐性知识显性化、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易于沟通和分享。在具体规划过程中,由于对于隐性知识的管理属于对思维活动的管理,对于技术设计人员外的管理者来说,较难用数学方法或逻辑数据库设计规划方法去简单的描述和理解,所以没有使用数据流图、E-R图等方法。而是需要通过需求收集、数据需求分析与优化的思维顺序导图,使信息资源规划更具逻辑性。
313高校信息系统规划
信息系统规划的目的,是形成适应高校战略发展的信息系统框架,主要由信息系统、程序、子程序以及通用模块组成。结合系统结构设计方法,对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完成系统结构体系建模,建立高质量知识管理平台[4],并实行有效维护措施。信息系统规划的重点是要防止形成各个部门或是信息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5]现象。
314高校信息能力规划
信息化能力是高校信息化中的一种组织资本。在高校信息能力规划过程中,依据各高校的现有信息化能力水平,制定一系列行动计划,以达到提高和完善。可利用雷达图分析方法,准确地找出需要提升和改善的部分。雷达图的维度可根据不同的能力指标确定。同时,可通过对高校组织中成员的信息能力进行信息化文化教育来培养。
315高校信息管理运营规划
信息运营管理规划通过管理的方法来激发高校信息化能力,然后将信息化能力转化为价值。传统高校内部组织结构存在教职员工与领导之间、教职员工与教职员工之间的等级差别,使得知识、意见和建议的传递是通过逐层汇报来完成的,这样给隐性知识的流动与转化设置了障碍。在具体规划过程中,重点应放在将知识管理工作中各项流程按照流程管理的方法,形成规范化的流程管理体系,可以更新或重组管理机构与组织,以达到良好的信息管理运营的目的。
32用知识管理推进高校信息化规划
针对上述高校信息化规划过程中的各个部分,以及高校信息化进程中的问题,使用基于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并配合上述规划内容阶段中已选取的信息化规划方法,制定基于宏观角度的实施推动高校信息化规划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321战略管理思想指导与绩效对比
通过确定信息资本的管理思想战略,清晰地标明高校信息化战略定位和总体信息战略目标,以便后期进行绩效对比。运用关键成功因素法,明确优化与提升战略目标的重点。知识以人为本[6],以“人本管理”理论为中心,执行知识管理战略指导,进行目标制定和绩效指标对比分析,促进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隐性知识[7]。在高校中使用各种办公、信息管理的相关软件、发展网络课堂、举办培训讲座,宣传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准确辨识出潜在知识提供者,根据他们提供的知识进行辨析、筛选、分类、总结,得到能在高校信息化规划中运用的知识,从而解决知识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等问题。
322知识资源收集与分析
通过制定需求调研计划、现场调研、资料收集,来获取现有的数据、管理方法、教学成果等,作为实施规划使用的基础。然后进行数据需求分析,职能域分析、知识资源规范化,不断挖掘整理隐性知识,并及时把已被显性化的知识编码分析、优化后存入高校知识库,易于今后进行数据建模使用。
323建立知识共享型管理平台
高校应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和Internet网、以太网、群件、知识库、数据挖掘、web技术等来建立基于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平台,有效地显性化教职员工的经验、诀窍,并实现交流与共享,以提高知识传播效率和知识创新速率,如:实现类似寻人数据库、专家网络系统、知识地图功能等,让教职员工和学生可以方便快捷的找到拥有某种隐性知识的人员,还可通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工具使分处异地的人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消除距离所造成的沟通障碍[8]。
324提高成员信息能力
组织和人员是信息化建设最根本的能力,是规划过程中必须提升的[9]。通过外聘等方式招募类似知识信息参考咨询员和信息管理工作人员,通过利用他们提供的初步知识搜索建议和指向,再与各学科的专家进行沟通和知识审阅,并挖掘他们拥有的隐性知识,如:尚未公开发表的文章、具有价值的教学资料,平时开发的技术类作品等,从而提高知识共享度与个人的信息能力。
325重组管理机构并设立知识共享指标
知识管理要求打破传统设计方案,建立知识型高校组织结构,实现管理层的纵向缩减和管理人员的全面精简,使教职员工把个人和学校的发展连接起来,保持积极性和创造激情,不断进行知识交流、转化、共享与创新。设立教师考核知识共享指标,让知识所有者意识到与他人共享知识比永远存贮在自己头脑中更具有可行价值;还可以建立一套教职员工愿意开发、传播和分享他人知识的激励机制,以促进高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大力推进知识创新[10]。
通过以上所论述的,给出了对应不同规划内容中高校信息化存在的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加合理的为高校信息化制定基于知识管理的发展方向,通过以上的方法不断的实现高校中隐性知识的挖掘与管理,更好的完善高校信息化进程。
4结语
高校信息化规划管理尚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通过全面的分析总结来看,发展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境,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管理理论的支撑。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再加之知识管理有着其显著的优势,因此将高校知识资源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必将取得长足的进步。高校信息化规划是一项全面、系统的活动项目,通过在信息战略规划、信息资源规划、信息系统规划、信息能力规划和信息管理运营规划五个过程进行合理规划方法的选取,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实施建议与计划,实现解决高校在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信息化规划方法方面的存在问题,为今后高校信息化发展提供指向与帮助。
参考文献
[1]韩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74-75.
[2]杨菊洪.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档案管理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21(1):145-146.
[3]樊海云.信息化规划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65-155.
[4]张新丽.基于知识管理的高校管理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94.
[5]蒋雅静.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初探[J].商场现代化,2005,(26):3-4.
[6]卓建霞,潘松华,刘晶晶.基于知识管理理念的高校竞争情报工作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9,31(10):23-25.
[7]谢卫忠.实施知识管理加强高校信息化建设[J].中国轻工教育,2001,(1):21-22.
[8]朱良华,张堂云,唐克冰.基于知识管理视角提升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的对策研究——以广西新升格本科院校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174-175.
[9]McInerney C.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Dynamic Nature of Knowledg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2.
[10]李显东,李彤.谈高等学校知识管理[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7(6):177-178.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