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图书馆实体资源评价研究综述与实践进展

2013-04-29孙莹莹

现代情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图书馆

孙莹莹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综述的方法对图书馆实体资源评价的理论成果和技术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国内外的实践项目做重点介绍,以期对各图书馆进行实体馆藏资源评价以及馆藏资源建设的制度完善提供支持。

〔关键词〕图书馆;实体资源;评价指标;实体馆藏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37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168-05

1馆藏实体资源评价的意义

虽然图书馆学作为一门研究学科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针对馆藏信息资源的评价研究却发展很晚。即使是在当代,“重建设、轻评估”的现象在图书馆界也是普遍存在。美国新泽西州Rutger大学Tefko Saracevie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为:评价体系不成熟、人们缺乏评价的兴趣以及评价理论还不足以指导实践[1]。Sheila SIntner则总结了关于馆藏评估的10个错误观点,并且一一对应地纠正[2]。我们认为,对于馆藏资源评价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没有被图书馆界重视,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认清馆藏评价对馆藏资源建设的重要作用。可喜的是,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业界学者意识到了馆藏评价的重要性,开始关注并研究馆藏评价方法,尝试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应用。

根据目前相关研究成果,馆藏实体资源评价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了解馆藏结构。国内外多数学者都把馆藏结构作为馆藏评价的最基本指标,包括馆藏数量、文献类别及比例、语种分布等等。虽然这只是馆藏评价体系中的一部分,但对馆藏结构的了解有利于整体把握馆藏概况,在评价过程中有的放矢。

(2)有利于明晰馆藏优劣。进行馆藏评价后,通过评价结果,进行馆际或空间上的横向比较,找出本馆藏资源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便于在科学依据上进行调整。

(3)检验并及时调整馆藏资源建设方针和发展方向。在纵向上,通过馆藏评价,测定本馆藏资源建设现状,更好地了解馆藏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否合乎本馆需求,从而为本馆下一阶段的资源建设措施的制定及方向的把握提供科学依据。

(4)有利于节省经费。通过馆藏资源的评价,去指导下一步的文献采选,保证文献采选工作的数量和质量,避免盲目采选导致的文献重复和采选经费的浪费。

(5)对于公共图书馆,馆藏评价可以了解用户需求,使其更好地对各类用户提供分层服务。通过馆藏评价中的文献利用情况评价,去判断各个读者群体的文献保障情况,进一步发挥优势,改正不足,从而更好地为各类读者提供服务。

(6)对于高校图书馆,馆藏评价可以衡量高校图书馆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文献服务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保障高校的科研水平。

总之,馆藏评估是图书馆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前提条件,其对馆藏资源建设方针起到了重要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2实体馆藏评价理论与方法

21评价指标的选取角度和原则

国际图联在2001年的《基于概要模型的馆藏建设指南》中指出,馆藏评估主要有两类方法:以馆藏为中心和以用户为中心。以馆藏为中心的方法即描述信息资源的内容和特征以便制定馆藏的规模、年限、范围和深度,来与外部标准相对比。以用户为中心的方法即描述馆藏利用情况,并体现出馆藏使用的效率。馆藏评估的最优方式是将两种方法相结合,其收集信息准确,描述流程规范,包含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结果[3]。在本调研过程中不难发现,此种概括虽简单但却非常确切,无论在馆藏评价的理论研究还是具体实践,无论研究者选择的馆藏评价的指标多么详尽繁杂,但是其指标选择无一例外地都是从“馆藏”和“用户”出发的,这也是选取评价指标的两个最重要的角度。但是具体的评价指标的确定,便是仁者见仁的过程,各相关研究所选取的指标各异,其中有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有单级指标和多级指标、有简单易获取的指标和通过繁复计算而获取的指标等等。

科学的馆藏评价体系是由多个评价指标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评价指标的简单排列,所以建立馆藏评价体系,首先便是明确评价指标选取原则。选取原则可以帮助确定评价指标的选取范围,从而制定评价体系的框架,这样才能保证评价体系的科学合理。

对于馆藏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Griffiths和King

贾莉莉列举了5条原则,即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指标的通用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目标导向性原则[4]。阚德涛等认为指标体系建立时应遵循完备性原则、科学性原则、适用性原则和导向性原则[5]。

对于馆藏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在调研过程中,很多文章或专著都有相关讨论,但是就内容而言大同小异,这里不做其他列举。

22评价体系总体建构——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

国外对于图书馆馆藏评价的研究相比国内要久一些,在Thomas ENisonger 1992年的专著中,对截至当时的关于馆藏文献评价的专著和论文进行了梳理并制作书目,囊括的文献达617种之多[6]。但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国外的研究者主要分析评价的角度和所用的方法,除非为介绍馆藏评价案例,极少有研究者专门讨论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原因,可能因为研究者认为,评价指标体系是应该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去制定,而非单纯地主观决定所有评价指标。

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统计与业绩评估分委会指定的ISO11620《信息与文献——图书馆绩效指标》目前是国际上传统图书馆统计和评价的主要指标。从1998年推出的第一版开始,经过多次修订,最新版与2008年发布,目前的指标已经分为4大类45个绩效指标,4大类包括资源、获取和基础设施(Resources,Access & Infrastructure)、利用(Use)、效率(Efficiency)以及潜力和发展(Potentials & Development)[7]。因为该标准的制定目的是为了在图书馆界广泛推广业绩评估指标,评估图书馆所提供服务和活动的整体质量和效果,而非单纯针对实体馆藏资源的评价指标,所以在实际借鉴时有必要进行指标筛选。类似的文献还包括1979年,加拿大国家图书馆颁布的《联邦图书馆绩效评价手册》(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Federal Libraries:A Handbook)、1982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公共图书馆绩效评价》(Output Measures for Public Libraries)、1988年国际图联(IFLA)出版《关于大学图书馆绩效评价的标准》等。

在国内,部分研究者会预先设定一个通用的评价体系,然后在实践中根据需要略加调整。张健在其专著中,列举了图书馆文献资源评价的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几个评价指标,包括文献数量(包括文献保障率、读者满足度)、文献质量(馆藏文献覆盖率、新书增长率)、文献结构(学科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结构、文种结构和文献类型结构)、文献效能(文献周转率、文献拒借率)[8]。

贾莉莉在分析影响实体馆藏资源质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实体馆藏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体系中分为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3个三级指标[4]。但是指标中既有定性评价指标也有定量的评价指标,虽然其提出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量化,但是没有给出具体做法,所以在实际应用中有待完善。

阚德涛等结合相关文献和实际使用情况,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量和定性指标,并在定性和定量基础上列举了一系列二级指标[5]。

23评价方法

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发布了《图书馆馆藏评价指南》[9],指南中不仅对评价的目的、对象、需求、范围、原则、计划等进行了简要分析,主体部分分别对于以馆藏为中心和以使用为中心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说明,且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其中以馆藏为中心的评价方法包括:目录核对(Checking list,catalogs,bibliographies)、馆藏直接检查(Examining the collection directly)、统计数据对比(Compiling comparative statistics)、馆藏标准应用(Application of collection standards);以馆藏使用为中心的评价指标包括:流通研究(Circulation studies)、内部使用研究(In-house use studies)、用户意见调查(Survey of user opinion)、可获得性研究(Shelf availability studies)、馆际借阅统计分析(Analysis of interlibrary loan statistics)、模拟使用(simulated use studies)。该文件最终指出,任何一个图书馆馆藏评价工作都会结合以上这些方法进行。通过调研发现,评价方法是国外研究者在馆藏评价方面的研究重点,但是在笔者的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研究者使用的方法都没有超出《指南》中的列举方法的范围,多是以上方法的演化或者细化。

在国内的相关研究中,魏育辉在其文章中首先提出了馆藏评价的一种基本方法——目录核对法,然后又解释了该种方法的几种演化发展,如馆藏分级、引文分析法、馆际互借分析法、课程分析法、基于流通数据的馆藏评价方法等[10];孙勇中等采用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方法,筛选学术图书的核心作者、核心出版社、核心机构等评价指标,同时通过特尔非法确定并分配相应的权重,构建出外文学术图书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采访模型[11];路茂林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定量评价指标——平均文献信息距离比,突破定性分析的局限,能够科学地指导图书馆馆藏建设[12];陈志仁列举了一些常用方法:直接观测法、用户评议法、统计分析法、目录核对法、引文分析法和馆藏文献结构分析法[13];曹志梅在其专著中例举了人们借助数学工具施行的常用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论法、多元统计法、坎特法、DEA法、SERVQUAL法以及LIBQUAL+法等等,其后又将动态模糊集、动态模糊关系及动态模糊逻辑理论引入到图书馆评价活动当中,提出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动态模糊关系评价法[14]。

笔者建议在评价实践中根据各馆实际和评价对象的不同,灵活地选用几种方法。在文献数量评价时,可采用直接观测法、统计数字分析法、比较法等;文献质量评价时,可采用专家评价法、数目核对法、引文分析法等等;文献效能评价时,建议采用流通分析法、用户评议法等;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权重设定时,建议采用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

24评价体系的实现——评价指标的获取和权重的设置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过程中,在所有评价指标确定后,一些定量指标如何获取,各指标在评价文献方面的重要程度怎样,各指标权重值如何确定,是整个评价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在调研中笔者发现,国外的研究者一般制定的指标都以通过抽样调查获取和通过统计数据或官方文件直接获取等比较简单的方式来获取定量评价数据,然后通过数据的分析或比较,来达到评价目的。这也符合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图书馆馆藏评价指南》中的建议。相比之下,部分国内的指标获取途径稍显复杂。

周佳贵在提出应该对馆藏资源进行可用性、相似性和实用性3个方面评价后,分别阐述了3类指标的获取渠道,即由学科专家与学科馆员对文献进行可用性评价,由采访馆员对文献进行相似性评价,由读者对文献进行实用性评价[15]。其所推荐的方法主要针对文献的定性评价。

阚德涛等在提出馆藏综合评价的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后,对各指标数据衡量方法进行了设定,并采用了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进行了确定。但是由于篇幅限制,其没有能够具体详细地说明最终的评价体系的实现程序[5]。

卞福荃等就中等普通本科院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馆藏文献评价提出定量的评价参数和评价指标体系,因其目的是评价馆藏各学科的文献保障情况来说的,所以其建模的基本指标是各学科类别和文献类型,其权重划分是根据学科建设综合情况[16]。与上篇文章类似,李冕斌等也就高等院校研究级学科文献收藏质量和水平的评价标准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可行的定量评价体系[17]。

3实体馆藏评价实践案例

虽然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绝对权威性的实体馆藏评价体系,但是很多机构图书馆根据自身需要已经尝试对实体馆藏资源进行评价。就目前调研情况来看,比较成功的实践案例有以下几个:

(1)OCLC WorldCat馆藏分析工具(WorldCat Collection Analysis)。它是一个基于网络的馆藏信息收集与分析服务工具,主要依据OCLC的WorldCat数据库中的馆藏信息,为图书馆提供馆藏分析和馆藏比较。Culbertson M等人利用该系统工具,以10余所大学图书馆的馆藏作为比对目标,对图书馆为学校12个重点学科领域提供文献支持的能力进行了评价,本案例为目录核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的典型案例。

(2)LibQUAL+。它是ARL于1999年提出并实施的一种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新方法。它是根据SERVQUAL的理论基础进行持续性改进发展而来的。其分为4个层面25个方面,通过测评用户满意度来评价图书馆服务。超过1 000家图书馆应用LibQUAL+开展测评,包括美国、非洲、澳大利亚、欧洲、亚洲的各类型图书馆。

(3)沈玉兰等采用文献计量学和信息分析等方法对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预定外文科技文献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价。利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评议法的结果制定定性评价指标,如是否被权威数据库收录、是否世界著名出版机构出版、被国外著名图书馆收藏情况,SCI影响因子值及SCI被引用次数、国内缺藏情况、是否属于收藏薄弱学科的期刊、被专家学者推荐情况等,通过与对照评价目录的比照来评价馆藏,对今后的采访政策进行相应调整[19]。该评价方法对于指导如何从海量的外文文献中如何采访到高质量的文献,其评价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这种方法也具有不可克服的主观性,而且因其没有考虑用户方面的评价,有失完整。

(4)其他。国内多数研究者所选择的评价指标角度比较单一,但是其制定的指标体系能够反映部分问题,如解放军医学图书馆的马红月等人[20]、淮南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储昭霞[21]以及上海大学图书馆的万燕萍等人[22]根据本馆文献入藏的相关数据与利用相关数据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提出本馆文献的不足,对图书馆的学科建设提出可行性建议;汪跃春等通过其图书馆的读者发文的引文统计对馆藏各类图书对读者的满足程度来看馆藏图书质量,并用这种方法对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进行馆藏图书评价[23];雷顺利单从读者满意度的角度,运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用户调查结果,对前期构建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用户满意度评价量表进行了信效度检验,继而确定了量表维度和条目的评价权重并探讨了用户满意度与用户行为的关联[24];尹秀波以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资源保障度、资源利用情况和读者资源满意度指标进行分析,对馆藏质量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评价[25]。在其另外一篇文章中,其对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的外文藏书数量、藏书结构及藏书利用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对馆藏外文图书进行评价[26]。

4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评价工作的建议

(1)根据评价目的等实际情况制定评价体系,不可盲目效仿。因评价工作的前期调研阶段,会接触到的评价体系多样繁杂,各有特色却很难主观评价孰优孰劣。所以在图书馆实际评价过程中,应以本馆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出发点,去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规则。例如我国高校图书馆藏书评价指标体系强调图书馆藏书对教学、科研的保障能力,也就是高校图书馆藏书的学科结构是否与读者的专业知识结构相适应,科研方向是否匹配;但对于公共图书馆,更多的考虑馆藏资源所辐射的居民人均进行计算,不造成浪费也避免匮乏,使读者能够公平且充分有效地享用馆藏资源。评价目的不同,评价的指标体系一定不同,所以在借鉴实体资源评价指标的时候要加以注意。

(2)在指标的选取上也应注重可获取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片面追求指标的数量和规模。在设定评价体系时,是否能够有效达成评价目的才是检验评价体系的惟一标准。在这一前提的指导下,选取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和方法,便于评价结果的析出,从而保证评价工作的效率。在指标数量上和规模上也要有所控制,过多的评价指标反而可能影响评价工作的针对性。

(3)评价工作应由具有一定外语能力和数学能力的专业人员负责。因为国外的研究历史和研究深度都远远领先于国内,一些重要的标准和实践项目也都是国外主持的,所以需要对专业外语比较熟悉的人承担前期的调研和指标的选取工作。在评价指标的挑选和权重的设置上,可能会用到数学矩阵模型、层次分析法等数学方法,这就对评价者的数学能力也会提出很高要求。

(4)由于目前图书馆资源评价方面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也陆续出现很多相关基金项目,如:黑龙江省图工委2009年科研项目(2009-B-09)、北京市教科委科研计划项目“学科文献保障能力的评价方法研究”(编号SM200910005015)、淮南师范学院教研基金项目(HSJY200932)、金陵科技学院科研资金资助项目“馆藏图书结构优化定量研究”(编号JIT-N-2009001)、海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资助项目“基于ILAS系统馆藏资源评价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编号Hjsk2008-74)等,值得深入研究和借鉴。

参考文献

[1]Tefko S.Digital library evaluation:toward an evolution of concepts[J].Library Trend,2000,49(2):350-369.

[2]Sheila SIntner.Making your collections work for you:collection evaluation myths & realities.Library Collections[J].Acquisitions & Technical Services,2003,(27):339-350.

[3]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section on acquisition and collection development.Guidelines for a collection development policy using the conspectus model[EB/OL].http:∥www.ifla.org/files/acquisition-collection-development/publications/gcdp-en.pdf,2012-07-15.

[4]贾莉莉.复合图书馆实体馆藏资源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9):51-53.

[5]阚德涛,张志武.馆藏评价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8):11-14.

[6]Thomas ENisonger.Collection evaluation in academic libraries:a literature guide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M].Englewood,Colo.:Libraries Unlimited,1992.

[7]ISO11620:2008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Library performance indicators[EB/OL].http:∥www.iso.org/iso/isocatalogue/catalogueics/cataloguedetailics.htmcsnumber=37853,2012-07-15.

[8]张健.图书馆评价理论与方法[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8.

[9]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Resources and Technical Services Division.Guide to the Evaluation of Library Collction[M].Chicago and London: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1989.

[10]魏育辉,刘健.馆藏评价方法研究概述[J].图书馆建设,2010,(9):16-18.

[11]孙勇中,袁曦临,钱鹏.外文核心学术图书模糊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7,(6):134-138.

[12]路茂林.文献采购中平均文献信息距离比评价指标分析方法[J].图书馆建设,2010,(2):30-32.

[13]陈志仁.关于馆藏文献的评价[J].佛山大学学报,1995,(10):88-92.

[14]曹志梅.图书馆动态模糊评价与实证分析[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15]周佳贵.论文献评价的三个层次[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3):36-39.

[16]卞福荃,李安国,等.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文献保障体系评价[J].图书馆建设,2004,(6):31-33.

[17]李冕斌,赵德霖,卞福荃.研究级学科文献收藏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2002,(2):163-164,168.

[18]朱宁.LibQUAL+与我国图书馆评估体系的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5):747-750.

[19]沈玉兰,潘淑春,马亚敏.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预订外文科技文献资源分析与评价[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69-72.

[20]马红月,杨春华,张梅,等.从文献借阅量化指标审视馆藏文献的管理与利用[J].图书馆建设,2011,(6):67-69,73.

[21]储昭霞.馆藏纸质文献质量评价分析——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4):39-43.

[22]万燕萍,刘华.现代图书馆馆藏评价与优化[J].图书馆论坛,2009,(4):159-161.

[23]汪跃春,胡敏.基于读者发文引文统计的馆藏图书评价与分析——以金陵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0,(5):18-21.

[24]雷顺利.基于用户满意度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评价模型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0,(4):33-38.

[25]尹秀波.基于馆藏资源适用性的图书馆馆藏质量评价方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9,(8):32-34,37.

[26]尹秀波.外文藏书质量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以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1):35-38,41.

(本文责任编辑:孙国雷)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理论与实证分析
中国药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第三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飞跃图书馆
基于UML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资源型企业财务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