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市场经济下的马克思主义该如何发展

2013-04-29朱然蒯清月

群文天地 2013年5期
关键词:贫富差距中国化生产力

朱然 蒯清月

摘要: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满足了中国社会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出发作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如何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成为马克思主义如何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下继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市场经济;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言以蔽之,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得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更好的服务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状。

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在解决中国实际困难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毛泽东思想围绕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和方向进行了艰辛探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主题进行了科学回答,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之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建设党的核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则继续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向前推进,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可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腾飞,如何在现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更好的诠释马克思主义,更好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需要对中国的市场经济进行深度分析,找出关键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才能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道路上更加深入和切合实际。

二、我国市场经济特点

(一)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习近平主席在两会报告中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這一新的论断,一方面肯定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肯定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则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阶段,需要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努力和奋斗。

(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1.经济发展模式处于转型期。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受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放缓,由改革开放初期的投资拉动,向以为拉动内需增长逐步转型。由于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化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准提高,将创造巨大而持续的投资消费需求,在这个阶段,应该更加尊重经济规律,强调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致力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贫富差距加大造成新的社会发展矛盾。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贫富差距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产生进一步拉大的趋势。将改善民生作为拉动经济增长和促进社会发展,将成为运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发展中国市场经济长期需要重点关注和解决的关键所在。

3.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内生经济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一些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显现,与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不相适应。坚持改革开放的道路和维护已取得的成果,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坚决破除一切妨害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更需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继续向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特色社会迈进。

三、中国市场经济下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探索

(一)继续发展生产力是安全渡过经济转型期的保障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力量,就要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促进国内城镇建设的进程,大力扶持城镇产业的稳步增长,构建完善的城镇产业服务体系,是拉动内需的重要途径,亦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论断。努力改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束缚,发挥生产力的最大效益,是保证中国市场经济安全转型的重要措施。

(二)建立完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是解决贫富差距根本途径

市场机制追求效率,社会保障则应更加注重公平。通过社会保障有效地实施再分配,使人民群众都能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构建共同的社会利益基础,才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和谐,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马克思主义指出,社会贫富差距的出现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完善保障制度,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用,又是促使其在中国市场经济特征下的发展探索。

(三)重视经济管理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着重点

现实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脱胎于马克思社会主义特征,是结合现实社会主义的特色以及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而形成的,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重要突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管理体系和宏观调控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选准突破口,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还将继续获得创新和发展。沿着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的思路和政策取向前进,我国一定能逐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实现既定的目标,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任务。

参考文献:

[1]赵学清,高玉林.论社会主义社会劳动的特点[J].中州学刊,2002(3).

[2]欧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市场经济透视[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9 .

[3]胡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作者简介:朱然(1990.3-),男,新疆克拉玛依人,研究生在读,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蒯清月,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贫富差距中国化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缩小我国贫富差距的几点思考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报告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凡事就怕做到极致 一个词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