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大学生民族自我意识跨文化探讨

2013-04-29郑尔东

群文天地 2013年5期
关键词:跨文化

郑尔东

摘要:中外大学生民族自我意识自然不同。当代大学生都是作为八九零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其自我意识有了新的特点。大学阶段是个体的心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和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中外大学生的民族自我意识不同主要是由于身处教育模式不同以及民族观念不同。本文对这两方面原因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中外大学生;跨文化;民族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是我们每个人所特有的,它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自我意识是慢慢培养的,它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比如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体态、体重、身高等)、心理特征(如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以及自己和他人的关系(如自己和周围的人们的相处关系,还有自己在集体之中的位置和作用等)。民族自我意识即:在不同民族的影响下所培养出的自我意识。它与民族地域、民族经济生活及历史发展特点是有关系的。有的还与宗教信仰有密切关系。这种民族自我意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大学生的民族意识主要是指大学生在中华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心理状态。中外大学生所处地球各处,民族自然不同,从小所接触的一切皆是不同的,所以中外大学生民族自我意识自然不同。我们当代大学生都是作为八九零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其自我意识有了新的特点。大学阶段是个体的心自我意识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和关键时期。笔者认为中外大学生的民族自我意识不同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身处教育模式不同

在我们考上大学以前,我们所有的学习都是应试教育,是为了将来能时入大学。家长和老师不时的提醒我们,不要松懈,只要我们有一点怠慢,大学生活就会与我们失之交臂,如若考入了大学就可以好好的放松,没有太多的课和作业,课外时间是很多很多的,而且毕业后就拥有了美好的生活。因此对大学生活有着许许多多的憧憬,大学就是我们梦想中的天堂。每天埋头苦干,不停的背啊写啊做啊,学习动力十足,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我们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在我们进入大学了之后,我们就认识到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轻松轻松了,不要再像中学那样了,每天只在书堆里转了,要把那些在书堆里转的时间全补回来!好像考上大学就是我们学习的终止点了!在大学的学习中,学习目的不明确,民族自我意识不清,当然也缺乏了有效的学习。现在的国内大学生中,小部分还是对未来有着强烈的兴趣,对未知的事物有好奇的心理,具有一定的探知的欲望。但有一大部分的学生不想学,也有一些不得不学的意味,进大学就是来混毕业的。主要精力不花在学习上,抱着只求考试不挂就行的态度。他们民族自我意识不清,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自我评价,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自卑,要不就是自负。缺乏目标意识和学习的动力。

然而,外国(以美国大学为例)录取新生标准并不是只凭高考的高分,平时成绩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的。学生在高中4年(国内高中是三年制)内的各科期末总评成绩必须在B以上(在国内,见A才算好),才能被本科大学或社区学院录取。期评成绩包括三个方面:平时作业,占50%;项目评分,即某一门课布置的专题任务得分,占25%;考试成绩,占25%。美国高中生的期末成绩是总评分为5个等级。所以要想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和考上大学,4年的各科期评成绩必须都在3分以上。这样,就避免了“一卷定终身”的偶然性。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次考试和作业。美国高考主要是指SAT(学术能力测试),考试的时间一年之中有4次到6次之多,学生一次付费就可以考三次,而在其中选择最高分作为成绩向大学寄发。即使你考了3次,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但自己认为还是有潜力的,考生还是可以选择重新付费,再重新考试。只要在大学所规定的申请时间内寄出SAT成绩,都是有效的。学生必须认真对待平时的每一次考试和作业。因此,美国高中生考大学,是一个完整的专业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过程。经过这样的过程上的大学,在大学里不会失去对未来有着强烈的兴趣,对未知的事物有好奇的心理,具有一定的探知的欲望。他们懂得如何去运筹时间,如何去充实自己,如何为未来做准备。他们能恰如其分地进行自我评价,不以自我为中心、不自卑,不自负,而是自信。充满目标意识和学习的动力。

二、民族观念不同

“人权观”影响了大学生的政治判断力的。“人权高于主权”,这个观念是世界上近年来的一种比较流行的人权观,也是当今的一个国际政治斗争的焦点问题。以这种人权观来看,人权是集体和个人的权利,人权是普遍的、崇高的、无国界的,人权于国家主权而言是主要原则。为了维护人权是可以越过国界,采取跨国行动。

虽然说人权几乎在每个国家都存在,但是由于民族不同,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沉淀,西方国家的这种人权论的认可度要远远地超过我们国家,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是帝位世袭制,皇权是高于一切,劣根性,新的中国成立不久,所以刻在骨子里的劣根性还没有全完被人权论所交换,远不及西方国家。这导致了在国内隐隐的存在贫贱富贵之分,有等级之分,其实这也是最近几年的悲惨事件(如李刚事件)频繁发生的根本原因。

再者,如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传播作为一種有效的宣传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具有极大的影响。而国内却控制网络信息,使我们无法真正的了解外界,了解外界对我们的看法。在我们的视野中只有自己的好别人的差,这样是摆不正心态的,长此以往,国内大学生的在国际问题上民族自我意识会变得自负,永远看不清真实的世界。

以上是笔者对中外大学生民族自我意识跨文化的探讨,笔者觉得要改善和增强国内大学生的民族自我意识不但要改革高考制度,还要加大交换生的数量和作为交换生的机会的概率!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俄大学生民族自我意识跨文化研究”,课题编号:12512229

参考文献:

[1]刘娜.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07.

[2]于辉.朝鲜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文化适应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吉林:延边大学,2008.

[3]张贺.试论朝鲜族中学生民族认同与历史文化教育[D].吉林:延边大学,2008.

[4]王亚鹏,万明钢.民族认同研究及其对我国民族教育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

2004(8):17-21.

[5]赵峰.民族精神与文化认同[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4(6):28-33.

[6]周建新,罗柳宁.试论多样性文化互动下的民族认同———以中国西南跨国民族地区为例[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2-95.

[7]郑富兴.经济全球化与国家认同感的培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3):31-36.

(作者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海外工程的跨文化管理
中日跨文化协作研究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也谈跨文化研究在中国
解读电视剧“鄙视链”——海外剧跨文化传播中的偏见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