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改革再讨论

2013-04-29

中国经济报告 2013年5期
关键词: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改革

4月11日,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提出,“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人民日报》近日连发四篇专题文章,似有肯定国企改革成果的意味。但是,国企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是否意味着不需要启动新一轮改革?国企改革的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国内外智库对此均有关注。

世界银行:公共资源应重新定位

在企业部门,应重点关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包括公共资源的重新定位,引入现代公司治理,在必要情况下实施所有制结构多元化),发展民营部门,减少进入和退出障碍,加强包括战略性和支柱性产业在内的所有部门的竞争。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健全法律和监管体制以确保金融稳定,为中国金融部门国际化建立可信基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有经济要重新布局

中国作为一个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国有经济的功能定位应既包括成熟市场条件下提供公共品和补充市场失灵,也包括解决不成熟市场机制和不完善制度环境下的市场失效问题。未来中国国有经济的比重肯定会不断降低,同时,比所有权结构更加重要的是,在对国有企业的定位、政策和管理方面,需要不断淡化所有制观念,强化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平等竞争。

4月11日,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提出,“坚定不移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理直气壮地发展壮大国有企业和国有经济”。《人民日报》近日连发四篇专题文章,似有肯定国企改革成果的意味。但是,国企改革的阶段性成果是否意味着不需要启动新一轮改革?国企改革的方向和最终目标是什么?国内外智库对此均有关注。

中国社科院:垄断行业改革进展缓慢

近年来垄断性行业改革虽然推出了一些举措,但总体判断,还只是在既有的体制框架内进行的初步改革,没有真正冲破传统体制的束缚。加快垄断行业改革,重点是铁路运输行业和盐业改革。继续放宽石油、电力、民航、电信等行业的市场准入,重点清理和取消限制竞争、保护垄断的政策,改革进出口环节和国内市场经营环节等保护垄断企业的政策。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减少资源价格的行政管制

减少资源要素价格的行政管制权应与破题垄断行业改革统筹考虑逐步使资源要素价格能够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供求关系,使资源环境成本反映到企业成本中去,倒逼和激励企业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减少过多通过产业政策干预企业的行政权力,才能强化市场竞争机制在促进经济转型中的有效作用。

天则经济研究所: 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

国有企业改革应当围绕打破国有企业的行政垄断,取消国有企业无偿或低价占有和耗费国有资源的特权,规范国有企业的行为等重要方面。国有企业的终极改革目标有两个:其一,将国有企业转变为非营利性公法企业;其二,建立国有资产的宪政治理架构。为实现终极改革目标,国企必须从营利性领域(而不单是从竞争性领域)中逐步退出。

安邦咨询:国企不能脚踏两只船

在国有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并由国家承担了历史包袱之后,国企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成为中国市场上新型的“脚踏两只船”的竞争主体,国企在很多市场领域建立了垄断关联型的竞争优势。政府、政策、国企结成了密集的“权力森林”,这是中国当前市场上最重要的游戏规则。如果不打破这些“权力森林”,中国难言改革,民企也难言真正获得好的发展环境。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重启改革的机会窗口

回望过去十年,2003年中央决议提出的顶层设计,有的目标没有得到落实(例如旨在打破行政垄断的促进非公经济发展“36条”、“新36条”),有的还出现了倒退(例如房地产等一些领域的国进民退、地方政府的公司化、发改委等部委审批职能的强化)。

极视智库:国企改革第一步——砍掉虚胖

国企现在的种种弊病是因为我们的产业政策和国企治理出现了系统性偏差,这种偏差让国企看起来虚胖。应该对国企的经营范围进行横向限定和纵向限制:一方面,横向限定产业,对于国企的经营产业要在章程内固定并立法确定;另一方面,在单一行业要限定国企不许做民企能做的下游和配套产业。只有靠这种方式增加的利润,才是国企真正的业绩。

猜你喜欢

国有经济国有企业改革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国有经济推进新中国工业化的成就和经验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国有经济对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效应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