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企改革亟待再定位

2013-04-29

中国经济报告 2013年5期
关键词:竞争性公益性行政

国资委最近表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有望在2013年上半年出台,改革方案将明确下一步国企改革的方向和路径。改革的突破口在于,明确国有企业战略方向,通过对公益性国企和竞争性国企进行分类,形成新的国资产业布局和监管体系。据此可以厘清国企的边界和国企政策的适用范围。

但是,过往的改革历程显示,仅仅靠国企领域内的改革是无法有效解决国企现存问题的。国企对于整个社会的不经济性和外部性主要体现在各种形式的垄断所导致的利润虚高和不公平分配。为此,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曾经建议,下一步需要改革和重组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发展民营部门,促进竞争,深化土地、劳动力与金融市场改革。

数据显示,国有企业名义利润率低于非国有企业的水平,2001-2009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16%,而非国有企业这一指标为12.91%。如果扣除资源租金、融资成本及政府财政补贴等应付未付成本与补贴,国有企业的实际收益率将更低,实际盈利也是集中在少数具有所谓“市场力量”的企业。国有企业人员的人均工资比非国企单位高17%以上,还没有算上各种隐形福利,同时与节节攀升的员工工资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断调低的红利上缴比例。

随着国企愈来愈显现出不经济性和外部性,亟需理清国有企业的性质和定位,真正把国企改革推向深入。

国有企业改革的近期目标,应当围绕打破行政垄断、退出竞争性领域、规范国企行为这些方面进行设计,否则国企恐怕无类可分,必定会产生一些国企依靠行政权力游走在市场边缘或借分类甩掉巨额负债,在竞争性领域挤压民企,在公益性领域高枕无忧。

促进平等竞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经济效率,应当是国企改革的着力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打破行政垄断以消除垄断利润。国有企业的名义与实际收益率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地租、资源租上,低价甚至无偿使用这些要素资源,同时还享受着在信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夸大了垄断国企的经营绩效。而随着政府部门对土地、矿产、金融等资源控制力量的不断增强,国企与民企在获得这类资源时存在严重不平等,相当一部分国企在没有提高效益和创新的前提下就可获得较高的利润。尤其在全球化大局下,如果没有行政保护,国有企业在面对国际知名企业的挑战时往往表现得缺乏竞争力,距离将国有企业培育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退出竞争领域以降低准入门槛。国有经济涉及到自然垄断领域,有的事关国家安全,在这些领域保留国有企业,大家并无争议,问题在于国企大量存在于竞争性与盈利性行业,并借助其政策和信贷优势挤压了民营企业。国资委下属的央企数量现为115家,与2003年的196家缩减了81家,但集中度在增加,而且存在结构性的国进民退。大量国有企业将巨额资金投入到非主营业务,如房地产、金融、传媒等,一些非金融类国企甚至获得了全套金融牌照。推动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是破除行政垄断的长远之策,一方面,在竞争性领域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股权多元化改革,另一方面,让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到市场竞争当中。

规范国企行为以明确权责。比垄断更值得担心的是,国有资本加紧进入公益性领域,权力与垄断势力结合,有政府兜底,国有企业攫取国家资源,占有社会财富。金融危机以来,借助经济刺激计划,国企找到了大肆扩张的借口,全国不少地方都出台优惠措施,引入央企,央企扩张,对地方经济结构的影响很大。为此,必须规范国企行为和进入领域。

上述改革目前看争议不大,推进只是时间问题。但这势必会导致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改革的推进也需要有相应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有赖于财政、金融、要素市场乃至政治体制改革的相应推进和配套进行。

(本文根据几位政策专家观点整理,吴思执笔)

猜你喜欢

竞争性公益性行政
行政学人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准公益性和公益性水利项目PPP回报机制的探索
一家医院的“公益性报告”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戴夫:我更愿意把公益性做到最大化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