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013-04-29刘彬
刘彬
农村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薄弱,且在操作技能、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上存在落后。此外,尽管信息技术课程能吸引较多学生的兴趣,但他们不得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主科的学习上,这给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也是能否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但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是“半路出家”,又缺少进修培训的机会,人数少、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教学活动的开展。信息技术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大多数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程不够重视,导致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受诸多因素制约,农村中小学普遍硬件设备数量有限、配置较低,甚至达不到课程开展的要求,因此,上课时总是多人轮流使用一台计算机,不仅减少了学生动手练习的机会,还会造成教学秩序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中小学更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且采取多方面措施进行改革,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首先,加强教师技能培训,提高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兴趣与欲望,推动教学活动的顺利、有效开展。同时,教师还起着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较强的教学技能,还要能将现代教育理念与信息技术课堂紧密结合。如摈弃传统的教学模式,立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实际,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的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完成课前准备工作;制作符合教学安排、能吸引学生的导学课件,等等。
其次,优化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将原理、方法和日常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譬如,教师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向学生布置难易适中的任务,鼓励学生探索、创新,在此过程中掌握技巧,培养创新思维和自学能力。教师还可适当引入“自主—协作学习”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强调师生、生生协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向主动学习的状态转变。
再次,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合理穿插课外实践。课堂教学能传授给学生相关的信息理论,但若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形成信息素养,还需要提供给学生相应的实践机会,延伸课堂,学以致用。实践的形式有多种,如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制作比赛,让学生自己收集材料,处理各种信息,制作出不同的计算机作品。还可以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大赛,让学生有机会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操作技能和技巧。形式多样的信息实践活动,不仅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还将让学生养成真正的信息素养。
(作者单位:北京北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