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纸限令引发的议论

2013-04-29陈亭廷

中国收藏 2013年5期
关键词:陈逸飞吴冠中书画家

陈亭廷

国家文物局近日颁布了《1949年后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限制出境鉴定标准(第二批)》(以下简称“标准”),在2001年公示的第一批名单上,又追加了24名书画家。其中明确规定吴冠中的作品一律不准出境,关山月、陈逸飞的作品原则上不准出境,王朝闻、启功、黄苗子、黎雄才等21人的代表作不准出境。

国家文物局社会文物保护处有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出台此“标准”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防止珍贵的近现代书画作品流失。“考虑到2001年以后,一些著名书画家先后逝世,此次国家文物局在征求文物、文化、美术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增补了相关出境鉴定标准”。

新增补名单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而名单的拟定依据是什么?“代表作”、“精品”、“原则上”等字眼又怎么解释?一纸限令会不会“锁”住艺术交流?种种疑惑萦绕在人们心头。

有网友表示,在这份受限书画家名单中,有些书画家名头大,但有些却较弱;有些书画家的艺术成就并不大,但的确在市场上表现活跃,不过选择的标准不能一会儿看艺术成就,一会儿看市场表现吧。那么,评判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有意思的是,关山月在2000年就去世了,宗其香1999年去世的,他们却没有出现在2001年的名单中,反而出现在2013年的名单里。这又是为什么?

同样让人们感到疑惑的是“代表作”等字眼的界定。“什么是代表作?这个概念太难定义了,难道光凭几位鉴定专家说这幅是代表作,那幅不是吗?万一专家‘看走眼,或是其中的个别人士目的不纯,不管是不是‘代表作照样都可以顺利出境,人为因素在操作中难免会让事情‘变味,甚至出现违背保护初衷的情况。”著名画家程十发之子程多多告诉本刊记者。中国国家画院前副院长赵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限制出境对保护国内书画存量有益无害,但符合不符合艺术市场、符合不符合美术史的发展规律又是另外一回事。对名单当中有的书画家的价值认定,50年后或者100年后他们站在什么位置,我们说了不算。

事实上,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西方人对中国画的审美认知尚未真正建立。即便在国际拍卖中成交的中国书画,其价值也没有得到真正体现,而且竞拍者大多都是中国买家。那么,这样一纸限令是否会推高这些受限书画家作品的市场价格呢?一位艺术媒体评论人士认为,进入这个名单的书画家,其作品价位都已经到了一个高位,即便未来仍有上升空间,但也会是稳步攀升。“因为决定艺术品价值的是真、精、稀。”

另外,活水才能养好鱼。有业内人士认为,艺术品的生命在流通中。比如直至今日,西方人还在向中国输出毕加索作品。他们通过捐赠,让更多中国人了解毕加索,然后进一步拓展毕加索作品在中国的市场,不断提升其国际行情和知名度。所以,就像程多多所说的:“保护固然重要,但它不是商品,美好的事物应该是无国界的”。

微言微语

@刘双舟

限制和禁止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出境的官方理由是“为了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加强管理”。这个理由很牵强。流动的资源才有价值和效率,文化艺术品资源也不例外。这种举措与中国一直努力树立的“大国风范”及“文化走出去”的战略相悖。既不利于文化传播与交流,还可能滋生走私行为。

@大连风云

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途径是展示和传播,它不仅是对公众的艺术普及,也是树立和输出国家文化形象的方式。吴冠中在世时,把许多精品成批地捐献给了海外的美术机构,其用意,是要把中国的艺术传播到世界范围,这是种文化自信,也是文化形象的树立。

@万达郭庆祥

艺术家的作品必须经过历史的验证和筛选,这样匆忙出台政策将他们的作品“保护”起来,又不提供研究报告,最终只能起到误导作用。我相信,很多人看到该规定后的第一反应是:“这些东西都不让出境了,肯定更值钱了。”这不能不让人联想到,限制出境的是否在为市场炒作服务?

@林明杰art

制定政策的目的是什么?主要是防止国家重要文化财富大量流失海外。过去我国国力薄弱,艺术品购买力远远不及海外,不采取相应限制出境政策,将无法阻止重要文物艺术品的大量流失。但如今,国情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制定文物保护政策的思路却没有与时俱进。

@眠琴山房

虽然国外也有类似的政策,但我们的限制范围还是显得有点宽泛了。另外,一些去世不久的艺术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还需要时间的检验,不是现在就能够盖棺定论的。所谓的“原则上不能出境”、“代表作不能出境”,这样的定义也非常模糊。“原则上”是我们国内最常见的一个词,至于是什么原则我们就不得而知了;而一个知名画家小学时的作品,代表的是他在美术启蒙时期的水平,算不算其代表作呢?是不是也该限制出境?

@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库

限制艺术品出境的举措可以说是一件保护国家文化遗产的好事。但该规定的出台也需要从实际操作性上对名家作品标准的鉴定给予明确解释。

麻辣评语

国家制定限制艺术品出境政策的初衷,应该是防止国家重要文化财富大量流失海外,但事实上,吴冠中、陈逸飞等名家的作品原本大多“漂”在海外。近年来,由于国内艺术品市场行情火爆、购买力增强,名家作品在国内卖得比国外好,很多精品和代表作已经逐步回归。再加上许多艺术家生前已将最重要的作品成体系地捐给了国家收藏机构,可以说“主力”已扎根国内,其他“虾兵蟹将”在境内外正常流动,应该不存在国宝流失的问题。 中国网

画家是区分地域性的,在北京出名的,在上海未必就见得很了不得,代表作不准出境的21位艺术家中,其中京派画家占了半数以上,上海和其他地方的画家寥寥无几,政策制定者在制定名单时考虑得是否全面公允;作为齐白石的学生,许麟庐的名字能够被列入限制出境作品名单,那么同为学生辈的艺术家,吴昌硕的学生,吴湖帆的学生很多都是有名的海派画家,为什么不能上榜?其艺术家遴选的标准是什么? 《东方早报》

应该说,吴冠中、陈逸飞、关山月等24名书画大师,他们作品的影响力早已蜚声海内外,也是国际拍卖场上重量级的藏品。时至今天,才规定限制出境的要求,显然已是“慢一拍”、脱了节的举措。 人民网

“限制出境”的规定是不是应该再细分一些?比如对陈逸飞的作品,他是油画家,但原则上不准出境,是指他的“乐手系列”不准出境,还是“水乡风景”作品不准出境,还是“藏族人物”系列?原则是什么,应该有明确的规定。限制艺术品出境的标准,主要是依据书画家的艺术成就、国内存世的稀缺性等条件。在人们心中,对新中国建立前各历史朝代的书画作品不能出境,都有着非常明确的法律观念,对新中国建立后书画作品的限制出境,观念并非十分清楚。对于国宝级艺术大师的作品,人们也许都愿意将其珍藏在国内。但是,国际艺术品的交流和收藏趋势,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国界限制,过于限制艺术品的流出,似乎与这一发展趋势相背离。 中国新闻网

猜你喜欢

陈逸飞吴冠中书画家
吴冠中的点线面
陈逸飞:如果再有十年时间
乐器演奏绘画选登
探究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
《中华书画家》征订
吴冠中 山一程,水一程
书画家要力戒“三气”
吴冠中最负盛名者最遭物议
吴冠中《荷塘》为什么能拍出1亿
飞逝十年·怀念与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