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信息社会: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利弊》教学案例
2013-04-29秦明江
秦明江
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利用因特网交流信息的机会正在日益增加,因特网已成为社会交往和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这需要学生能正确认识网络的益处和弊端,并能科学合理地使用互联网。《融入信息社会: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利弊》是中国地图出版社教材高一信息技术网络基础知识学习单元的结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可以熟练地利用Word和Excel制作作品,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处理基础。为此,这节课设置了探讨网络利弊的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时,教师利用开发的ASP网站,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在体验与尝试中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全面认识因特网的功能并加以理解,掌握查找信息、下载内容、收发e-mail、QQ聊天、论坛发帖、写博客等常见网络操作技能,能够通过因特网交流。
过程与方法:能够使用已经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创作出关于健康网络生活的作品,并互相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区分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客观认识因特网的正面和负面效应。用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去评价各种网络行为,形成良好的网络道德和上网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因特网的各种应用及常见的网络操作,虚拟世界的概念,网络道德规范及其意义。
难点:根据实际问题,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一人一机)、苏亚星电子教室软件、互联网、IIS课件/学件、FTP上传服务器、BBS、雪晖投票系统。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揭示目标
师:许多人认为中学生上网弊大于利。的确,网络中的信息鱼龙混杂,既有大量、丰富的有用信息,也充斥着各种虚假、暴力、黄色信息,由于中学生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有限,难以抵御网络的诱惑。
教师播放视频《“熊猫烧香”作者获利可买别墅》。
师:同学们,假设你是法官,尝试着给这个案例下个定论,这节课就是为你们创设一个活动舞台。(引出本课课题《中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利弊》)大家将在这堂课中探讨关于网络的是与非。首先,我想请同学们对以下两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选择。
教师出示问题:(1)网络的使用利大还是弊大?(2)中学生该不该接触互联网?
学生思考问题并完成第一次网络投票。投完票后,打开本节课的学习网站,在学件的引导下学习本课内容。
投票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生应该接触互联网”的学生有47人,只有1人投了反对票。从投票结果来看,学生的个人观点是高度一致的,但在其他选项上就有差异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投票结果。
师:在这两张表格里,我们联系起来看,有过网络交友经历的27位同学中,见过陌生网友的有9位,占到三分之一,比例可真不低啊。
学生笑。
师:的确,随着网络技术的完善,网络交友的应用也越来越丰富,如即时通讯、门户网站、专业交友等,在网上交友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往模式。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网络管理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网络诱骗未成年人。对于同学们来说,要随时保持警惕,不要轻易与不知道底细的网友见面。
我们刚才谈到了网络的弊端,但更多的时候,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是好的改变。我希望同学们来诠释这些改变。
设计意图:活跃课堂气氛,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并承上启下进入主题探究活动。
2.温故知新 体验新知
活动一:利用相关软件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
教师组织学生到网络上查找支持自己观点的论据,用问题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来寻求自己的答案。
学生下载表格文件《互联网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改变》、《网络行为和现实行为对照表》,首先了解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应用,再根据在网络上查找的相关论据,建立自己对网络利弊分析的论点。最后制作电子讲稿,可以是PPT幻灯片,也可以是Html网页或Word文档。
在课堂上,教师巡视,大部分学生通过百度来查找内容。有学生举手问什么是电子商务,教师及时回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全面概括网络的各项应用。
3.自主探究 及时点拨
活动二:生生交流,自我完善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BBS交流,学生在BBS上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BBS讨论主题1:网络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师:对“网络里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
杨章宏:大概就是指,网络是虚幻的,没人知道谁是谁吧。
韦罗权:所以,网上的事不要太当真。
BBS讨论主题2: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师:几年前,我们对因特网还很陌生。今天,它已经悄然融入我们的生活。来思考一下,网络究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讨论。
梅成云:光靠老师讲,并不能学习到课外的许多知识。
韦罗权:诚然,网络有一些弊端,但有弊端就等于弊大于利吗?我们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采取棍棒封杀政策。只要法制健全,措施得力,中学生上网何乐而不为呢?
丁少校:的确,现在从网上获取信息,就像打开水龙头一样容易,这大大提高了效率。
BBS讨论主题3:如何在互联网中自我保护?
师:在互联网的使用中,很容易泄漏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银行卡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那么,如何保护自己个人信息的安全呢?
杨铖:不轻易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
刘颖:精明点儿,不认识的人不要过于相信。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的重要性。BBS采用了实名制,杜绝了不必要的灌水。在线交流,全体学生都可以踊跃发言。
4.拓展学习 学以致用
活动三:总结评价,交流延伸。
师:网络世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网络世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同样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每一位网民自觉去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能让人安全、舒心地享受技术带来的好处,让每位网民受益。
教师指导学生使用留言板做好课堂学习目标的自我评定。
生:在本节课,我了解了合理使用网络资源的方法。今后,我要不断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做一个文明的网民。
设计意图:师生总结课堂收获。对课堂学习目标,学生进行自我评定并对他人观点进行评定。
教学反思
新课程致力于改变以前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然而,不少教师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认识有模糊和偏差。这堂课上,教师搭建的网上辩论空间,使学生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地与他人辩论问题、观点碰撞。健康、宽松、平等、民主、自主、自信的信息技术的学习情境,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
本课教学引导和规范结合,使中学生养成良好的用脑和上网习惯。通过各种途径告诉中学生网络的虚幻性、信息的庞杂性,使其有防范意识,学会区分现实生活和网络世界,培养他们的网络道德意识。同时给予适当的关心和爱护,多听听他们到底在想什么,既带好路,又提供保护。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少值得思考之处,比如,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对不足,当需要收集、整理、加工材料的时候,怎么办?此外,还要避免教师主导地位的缺失。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溧水县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