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仿古砖表面粉末状落脏的答疑
2013-04-29
问:某厂一条窑生产仿瓷质仿古砖,在去年底生产时,存在砖形不稳定现象,但砖面效果很好,没有落脏。今年开年时,我们针对去年砖形不稳定的情况,检查到窑内辊棒上结棒钉比较多,于是将辊棒全部换棒,并全部上好棒浆。重新投产后,窑内走砖稳定性好,砖形也较好。但是,砖表面却存在粉末状的落脏,有时也有片状的,呈白色状。在分级处,就算是没有降级的砖,用手在砖面上接触,还是感觉到釉面存在粗糙感。请问程工,为什么我们的窑会出现这样的落脏现象?如何处理?为什么在调节窑炉排烟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呢?
答:窑炉烧仿古砖,必须对仿古砖的釉面特性要求进行针对性控制。如果该窑烧抛光砖,砖表面可以抛削,那这种粉末状的或片状的落脏是完全可以忽视的,因为最终分级处是不存在这一缺陷的。而一般情况下仿古砖只作磨边处理,砖面保持窑炉烧出来的釉面效果,所以出窑时釉面效果差就直接影响到该砖出厂的品质。
针对以上的分析,落脏应该是从“换棒”这个角度去思考。因为换进窑内的棒,是从窑头开始直至急冷后段,所以基本上在整个砖面的玻化状态下,都是上了棒浆的辊棒在承载砖坯行进。窑炉辊棒承载砖坯传动,就会有砖底与辊棒的差速摩擦,导致在釉线上粘上的用来保护辊棒的砖底浆和辊棒本身在入窑前刷上的棒浆搓掉一部分形成掉落。因窑头段存在排烟风机的抽力形成大负压状态,掉落的棒浆粉和砖底浆粉被风机往窑头方向抽走并可能带入风机,砖面釉层还没有液相出现时,砖表面没有粘附力,所有的棒浆粉和砖底浆粉就会被风机往窑头方向抽走。而当砖面釉层开始出现液相时,如果此刻还有棒浆粉和砖底浆粉掉落,就有可能有一部分被粘附在砖面上(特别是辊上抽力大过辊下抽力时),因棒浆和砖底浆的耐火度高于砖坯本身所需要的温度,所以到出窑时形成粉末式落脏。仿古砖的釉面始熔温度低于砖坯本身的温度,而且因釉的装饰效果特性,仿古砖的釉层熔融共同体存在较高的高温粘度,釉面会吸附粉末落脏而砖底不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窑内辊棒上的棒浆会越来越少,那么产生粉末状落脏的概率也会逐步降低。为预防这一问题的重复出现,在这里笔者也建议技术人员,在窑炉中前段,砖坯在未出现液相前,装入窑内该段的辊棒尽可能控制上棒浆,至少得保证上的棒浆的粘附牢固这一质量要求。
(程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