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子牙模式”
2013-04-29阮晓东
阮晓东
内涵丰富的静脉产业“子牙模式”,对国内外的静脉产业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天津市静海县子牙镇是天津的一个郊县。之所以叫子牙镇,源于本地的一个传说,即姜太公当年在子牙镇钓过鱼。在子牙镇东子牙村西1000米处,有一块面积达1000平方米的土台,相传是商朝末年姜子牙躲避纣王在此钓鱼的地方。
走上土台,上面散落着上万片残存的青砖瓦砾,让人不禁念起《孟子·离娄》中记载的姜太公的经历:“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而如今,让天津市静海县出名的却不是这块土台,而是中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静脉产业基地——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区。
园区的形成
天津市静海县处于天津、河北交界地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里就因经营各种废旧物资远近闻名。2000年前后,这里的废旧物资的回收和拆解业务已经非常有规模,从业人员达7000多人,相关企业达400多家(户),并形成了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进口第七类废旧物品拆解销售市场。但是由于分散经营,生产粗放,当地的环境也被严重污染。据称,当时的空气中的塑料燃烧的味道一直难以散去,灰尘漫天,这也让当时子牙镇的一把手,现任子牙环保产业园管委会主任的顾春瑞忧心不已。
2004年,顾春瑞计划建设子牙环保产业园,目的是将分散在静海县子牙镇各个地方的48家企业集中到子牙环保产业园中进行统一管理。但由于当时政策不明确,园区前景也不明朗,要进行圈区管理,企业抵触情绪都比较严重。顾春瑞后来多次在相关部门和企业之间进行奔走协调,并让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最后终于让48家企业全部入园。这个过程历时一年多,也让子牙环保产业园度过了最初的规范期。
随着子牙环保产业园进入正常轨道,园区的发展也实现了良性循环。“天津市环保局等相关领导部门对园区发展特别重视”,顾春瑞感慨地说,“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不同,政府应该全方位、综合性地涵养和扶持地方经济收益。我们在园区的发展过程中始终贯彻了这一思路。”到2007年,入园企业达到81家,年拆解加工能力为80万~100万吨。
之后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让园区获得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总体规划(2008~2020)》通过专家评审,天津市人民政府以津政函〔2009〕126号予以批复。《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产业发展规划》经天津市发改委以津发改函[2009]165号予以批复并实施。2007年11月,子牙环保产业园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命名为国家进口废物“圈区管理”园区,2007年12月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08年5月7日在胡锦涛总书记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见证下,天津市和日本北九州市共同签署两市开展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备忘录,就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开展广泛合作。目前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已经是中国北方最大静脉产业专业化园区,园区入驻企业已达160家,年回收加工处理各类工业固体废料100万吨,可生产铜40万吨、铝15万吨、钢铁20万吨、橡塑材料20万吨、其他材料5万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80亿元。
园区在建设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静脉产业“子牙模式”,并且对国内外的静脉产业园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细解“子牙模式”
天津子牙循环经济园区的“子牙模式”的名声在圈内已经很响,并且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性。目前,子牙循环经济园区“子牙模式”已经和以建立企业类型多样化、产品链接紧密、资源闭合流动的开放型产业共生网络为特征的“泰达模式”,以通过围海造陆开发建设石化港区、仓储物流区与石化产业园区,实现海洋石油产业上中下游企业间资源优化配置、产品有机衔接的“临港模式”,以有效连接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化学品提取、电厂粉煤灰制砖和土地节约整理等项目,实现能量、物料的梯级循环综合利用的“北疆模式”,以及以集约利用土地、农民生态型集中居住、发展循环型产业的“华明”城镇发展模式并列为天津市循环经济五大发展模式。
不仅如此,“子牙模式”在学界也得到了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子牙模式”呢?其内涵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资源循环
南开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刘双喜认为“子牙模式”的突出特点可以用“循环、生态、智慧、便捷、宜居”来概括。其中的“循环”的特征表现在园区是以资源充分循环为目标,通过开发建设综合服务区﹑拆解加工区﹑精深加工区﹑污染处理区﹑仓储物流区﹑科技研发区﹑生活服务区﹑居住小区等8大产业功能区,实现了产业链条转化过程中再生资源的“零损耗”以及在整个产业循环过程中再生资源在区内的“自消化”。
不过北京师范大学刘学敏教授认为,“子牙模式”与传统的循环经济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园区内以静脉产业为主体,各个企业都在独立地从事同类的经营活动。与之差别明显的是经典的循环经济模式,即在园区内有一个主导企业,比如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各个相关企业形成一个有代谢和共生关系的产业体系。而子牙环保产业园中的各个企业虽然独立存在,但是却可以让废旧物资在产业区内得到充分循环,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最终以高附加值产品方式通过区内交易中心走向市场。这确实是“子牙模式”的特色之一。
以报废汽车拆解为例:首先是汽车空调中的氟利昂、蓄电池、废机油等对环境危害大的废弃物要进行收集,由专门的企业进行处理。然后是以车体为主的金属材料,分门别类在生产线上筛选、粉碎、压块,主要产生出一些钢铁材料;而汽车的电路板等拆解之后,可以分解出铝铜等金属;汽车的雨刷器、配件塑料制品等拆解为废旧塑料等;汽车的轮胎送入专门工厂经过处理成为新的橡塑原材料。企业之间独立又相互配合,保证了运转的高效率。
生态宜居
“子牙模式”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生态建设占据了较大的空间。
其中园区内统一建设集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废弃物处理等为一体的综合节能环保系统,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通过诸多措施实现了能源的梯级利用。
另外园区内还建设了兼具景观﹑环保﹑经济等功能的林下经济示范区。记者注意到,在首期开发建设的50平方公里范围内,工业区为21平方公里,科研居住区为9平方公里,而林下经济区达到了20平方公里。园区相关领导说,发展林下经济区主要考虑到了林下经济带的美观和景观效应,另外也可以隔绝噪声,吸收粉尘。由于林下经济区将工业区和科研居住区隔开,所以使得园区内的科研居住区条件非常好。
而林下经济区更加绝妙的一点,是解决了因园区占地导致的农村农业人口安置问题。相关人员介绍说,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占地面积大,在园区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 24 个村庄约 3.4 万人,统一迁至居住功能区中约 1平方公里的迁还安置区中。要解决这么多人的住房和就业,显然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园区的功能,所以在设计之初,就规划了林下经济区用地。
通过建设林下经济区,园区发展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文化教育等产业。比如园区先后投资2亿元建设了林下经济和高档设施农业基地,一期标准食用菌大棚就建设了700亩。通过在大棚里种植香菇、平菇、双孢菇等,平均每亩林地增收8000元以上,这就形成了农林牧各行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林下产业链条,也解决了农户的就业问题。另外园区还在公建和住宅上配置了地源热泵和太阳能供热系统,形成了统一建设、生活配套完善、自然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在中国静脉产业园的发展中,这种在园区中建设有科研居住区的模式还是首创。
科技支撑,服务高效
“子牙模式”给人的另外一个深刻的印象是科技项目多,配套服务好。
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就发现了包括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天津市专家服务基地、天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天津静海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国再生资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等数块牌子。另外,园区还建设有再生资源研究所、青少年循环经济教育培训基地等。这么完善的配套科研体系以及拥有的领先技术力量,无怪乎众多大学,如北京化工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以及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都将其作为课题开展的重要基地。园区领导介绍说,目前园区承接了多项以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环境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相关的课题,而这些课题既有国家的项目,也有天津市科技创新专项。如此多的课题,为园区内科技型﹑环保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另外,园区有企业130余家,每年的物流量巨大,一个高效的服务体系是绝对不可少的。园区通过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大厦,对各类建设项目实行集中审批、限时办理、一条龙服务,并设有工商、公安、税务、海关、检验检疫等派驻机构,而这也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客户。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方便从天津港上岸的废旧机电产品到子牙园区通关报检,园区管委会建立了海关、检验检疫验放中心,形成了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园区“四位一体”的联合监管体制和“全天候、无缝隙、保姆式”的服务体系。园区“海关、检验检疫验放中心”目前已正式开展天津口岸全部进口七类固体废物的查验监管业务。
当然,“子牙模式”也并非完美无缺。相关领导介绍说,目前尽管天津市规定本市的报废汽车等全部由子牙环保产业园来处理,但目前园区中很多企业还是感觉到原料不足,生产能力过剩。河北沧州、山东德州的废旧家电和废旧汽车很多,但是由于近年来国家推行的“以旧换新”政策都是以省域为单元而进行的,各省市都建立了自己的回收企业,市场的行政分割比较严重。另外非专业的拆解充斥市场,截获了大量的原料,所以一些企业只能在废旧物品的进口上寻求突破。
目前,天津市将子牙环保产业园纳入了天津市 “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制定发布了《关于加快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希望吸引众多符合产业发展规划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区。未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还需要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轨道上继续摸索,继续完善“子牙模式”,为我国静脉产业的发展提供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