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ELISA法测HBSAg弱阳性漏检
2013-04-29贾晓伟
贾晓伟
【摘要】本方法对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处于灰带区(高值阴性),酶标仪判读吸光度CD值0.095~0.11之间20例结果进行分析。其中50%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及弱阳性。15%三个月后复检转为阳性。35%为乙肝表面抗原阴性。因此,认为ELISA方法应严格操作,防止阳性漏检。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弱阳性结果,防止漏检
【中图分类号】R39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3)10-0125-01
在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时,发现有些检测结果处于灰带区。目测判定为阴性,若用酶标仪判读,测定值等于或接近Cut-off值,为探讨“高值阴性”的确切意义,本室观察了测定值在0.095~0.11标本20例,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1、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检测门诊及住院患者HBsAg,记录其检测结果,收集测定值在0.095~0.11之间标本20例。
1.2 试剂 上海科华有限公司HBsAg试剂盒。
1.3 方法 ELISA法。
2、结果
测定结果见下表
20例中有10例经反复检测,HBsAg测定值>Cut-off值(0.105)为阳性。7例转为低值阴性,仍有3例介于Cut-off附近。经跟踪复检测定值>Cut-off值转为阳性。
3、讨论
笔者认为,人体感染HBV后,HBsAg为较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从感染到血中出现HBsAg间隔时间与感染的途径和数量有关,一般在感染后29~43天或18~84天出现,如数量大则间隔时间短,约2~3周。如数量小则间隔时间长,可达3~4个月,甚至半年。因此,HBsAg在感染后达到可检出水平,有一个高值阴性、弱阳性、强阳性的过程,“高值阴性”,者中包含一部分阳性结果,应反复检测,有条件应跟踪复检连续观察半年。
ELISA方法测HBsAg的滴度(浓度)高低与肝炎病情轻重成反比。经临床观察,在急性肝炎中暴发性肝炎滴度最低,慢性肝炎中慢性活动性肝炎滴度最低,肝脏损坏与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反应,而不是感染病毒的数量。一般讲免疫反应低,则肝细胞损伤轻,HBsAg呈高滴度,反之则呈低滴度。因此,HBsAg可以时高时低,时阴时阳。在此时,弱阳性标本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高值阴性”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初检时,“高值阴性”者中很有可能是一些临床症状较重的暴发性及活动性肝炎患者。此种情况单项HB-sAg很难判定,应结合HBsAg、HBeAg、HBeAg、HBcAg-IgM综合判定,如果其它几项呈阳性,对此时灰色区域的HBsAg应慎重报告。
ELISA方法测HBsAg影响因素很多,应用国产试剂盒ELISA阳性漏检率为3%,其中窗口期占90%,血液中浓度纸、HBV株的变异、非典型血清转阳和人为差错共占10%。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排除ELISA影响因素,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我们认为,影响测定,首先考虑到的就是浓度漏检HOOK现象,以前用国产试剂盒检测HBsAg多为“一步法”,即将待测物与酶标记物同时加入包被好的反应孔中,温育、洗涤、显色。而现在“两步法”是先将待测物加入包被好的反应孔内,经温育、抗体牢固结合。洗涤掉游离的抗原、抗体和非特异性蛋白等污物。再加酶标记物温育,形成“夹心复合物”洗涤,显色。而现在“两步法”检测中高浓度的HBsAg只與包被的固相抗-HBs“饱和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多余的未结合的游离HBsAg第一次洗涤时被洗掉,随后加入酶标物就能形成“双抗体夹心复合物”加底物显色试验中发现“一步法”检测HBsAg阴性的血术经“两步法”检测HBsAg确有阳性。采取“两步法”可以削弱HOOK现象降低HBsAg的阳性漏检率。
另外,对ELISA判断在灰色区域范围的人群除行综合试验确诊是否HBsAg阳性也可建议进行FQ-PCR以判断是否为乙肝患者。因为我们知道HBV中的Dane颗粒仅占0.2%,而小球型颗粒及管型颗粒占98%以上,其仅表达HBsAg而不含DNA,所以,对于ELISA检出HBsAg阳性并不表明HBV、DNA阳性,因FQ-PCR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现在基层医院尚未普及。基层各中小医院还在普遍应用ELISA方法。
ELISA方法虽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但它对操作要求较高。我们要想避免操作中的人为技术差错,必须按ELISA操作规程标准操作。笔者认为ELISA方法则HBsAg必须每板随测定值1ng/ml临界值质控品。它是做为试剂盒中第三个对照品,可以灵敏反应出试剂盒的检出水平,确保弱阳性标本不漏检,同时也是反应结束的判定标准。只要从试剂平衡、回样、保温、漂浮、洗涤、显色等每一步骤都严格控制,其结果重复性很好。
当然,“高值阴性”中也有相当比例的阴性结果,多为操作中洗板不净等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