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运用偶发事件,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2013-04-29邓永青
邓永青
【摘要】课堂偶发事件,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然发生的,与课堂教学目的、教学计划无关的事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偶发事件,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巧妙运用这些偶发事件,不但可以使这些偶发事件不会影响课堂教学,打乱教学的节奏,相反有可能成为及时有效的教育资源,英语教师可以巧妙借助这些偶发事件,巧导入、巧释疑、巧复习和巧总结,促进英语课堂教学,这样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会纷至沓来。
【关键词】巧导入 巧释疑 巧复习 巧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87-02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需要精心预设,精心预设才能生成美丽;但是又不能拘泥于预设,生成才会充满智慧的火花。所以英语教师应让自己的“思想”与“智慧”协同登场,善于察言观色,敢于因势利导,撞击“思想”火花,催生“智慧”灵光,让未曾预约的精彩带给师生惊喜与成功的情感体验,让预设与生成共舞。新的课程改革倡导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充分地开发和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把我们在课堂上意外发生的一些小小的、有价值的“偶发事件”当作宝贵的课程资源,运用适宜的教学机智来合理的开发、利用,这样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不被偶发事件干扰,影响上课的氛围,而且更能给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借偶发事件巧导入
一节良好的英语课需要一个良好的课堂导入。导入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自然、新颖有趣的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英语教师在备课时总会非常认真地设计课堂导入的方法。好的课堂导入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但有时候,教师也可以运用偶发事件灵活导入新课,而不用已经准备好的导入方法。
二、借偶发事件巧释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性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新课程尤其注重在教学中诱发学生进行猜想和探究,以发展学生创造性、求异性和发散性的思维。但是当学生不经意地提出一些问题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向更新更远的知识领域探究,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如在学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时,很多学生很疑惑,不能区分它们的用法,突然有一个学生怪声怪气地说:“什么你的我的?有什么好学的?”其他学生听了,轰然大笑。我听了一愣,马上调整心态,觉得总是这样讲这些词的意思有什么用呢?还不如让学生运用一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这些词的用法区别,还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于是我对那个学生说:“刚才你说的那句话中,就有两个物主代词,你知道它们是形容词性的物主代词还是名词性的物主代词?”那个学生不好意思了,其余的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回答,然后我顺势说了其他的一些句子,让学生去运用这些物主代词,最后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这些代词了。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会教书,还要会育人,不仅要完成计划内的工作,还要随时做好准备解决突然发生的状况。如果我当时很生气地批评了这个学生,这个学生肯定心情不好,没心情上课,其余的学生也会因为课堂气氛不热烈而没有学习探究的热情。所以一个偶发事件的解决方式可以影响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效果。
三、借偶发事件巧复习
复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环节。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英语教师会运用很多形式多样的复习方法,千方百计地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提高复习的效果。但如果教师能巧妙运用课堂的一些偶发事件转入复习,会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参与复习,这样复习的效果也会更好。如在学习数词的那节课中,因为要给学生讲解数字的表达规律,所以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当我把全部内容都讲完的时候,全班学生也大呼了一口气,紧绷的神经才松懈下来。这时候有个男同学说:“离下课还差一分钟!”他刚说完,就有一个女同学大声说:“让我们来倒计时吧!”我刚一听到这句话脑袋突然灵光一闪,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复习方法。于是我就让全班同学一起从六十倒数到一,刚数到one时,下课铃声就响了,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起来。原本一节很沉闷的课因为最后的一个环节而唤醒了全班学生,活跃了课堂气氛。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本来我还在烦恼怎样来复习这些数词,没想到一个学生的无心之语,让全班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做到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四、借偶发事件巧总结
课堂总结能深化学生的记忆效果,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准确性,所以英语教师总会在每节课进行有效的总结,以提高教学效果。
记得学习“职业”的那天,正在上课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的家长来找他的孩子。当时全班学生正在学习职业的单词,但因为有些职业学生没有接触过,所以学起来没有兴趣。等学生的家长走了之后,我有了一个新的想法。我问学生:“你们知道你们父母的职业吗?”学生都说知道。于是我让学生按小组讨论的方式,互相询问父母的职业,然后全班归纳全班学生的父母一共有多少种职业,有些课本上没有的职业名称我就写在黑板上。这样,学生在聊天当中不只学会了询问职业和表达职业,还总结归纳了关于职业的词汇,印象特别深刻。所以,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上的“节外生枝”如果能够得到教师的精心呵护和耐心引导,不但不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而且,无法预约的精彩也会在“偶然间”发生。
总之,我们要重视课堂上这些小小的“偶发事件”,俗话说:“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只要教师能够灵活地运用,适当地引导,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还可以让我们的课堂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钱希洁 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导入“深加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5,(10)
[2]于勇主编 《教学技能训练》(中学英语)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年5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