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轮经济发展缘何成扑面热浪
2013-04-29王寅娜
王寅娜
长期以来,邮轮游都被国人认为是一种奢侈的旅游方式,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邮轮旅游渐渐进入了平常百姓家。今年,国家旅游局确定了 “中国海洋旅游年”的主题,“到海上去,到邮轮上去”已经成了2013年最热门的旅游话题。
邮轮游受到热捧
行进于海上的邮轮,就象一座漂浮的小城堡。在这里,游客们既能亲身感受大海的浩瀚魅力,享用中西式美食,享受星级酒店服务,参与各式各样的健身娱乐项目,还能游览途经城市,享受美丽风光、领略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尽情享受购物的乐趣。邮轮假期没有了过多旅途辗转的辛苦,对老年人来说相对轻松;对有孩子的家庭来说,邮轮上随处可见的儿童餐椅、小餐具、儿童娱乐室、以及托管服务等也减轻了家长的旅行负担。邮轮上可口的各国美食,丰富多彩的娱乐设施,让每个人都觉得不虚此行。
国际邮轮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地区人均GDP达到8000-10000美元时,邮轮消费开始起步,人均20000美元时将达到高峰随后增速减缓。按照这一标准,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发达地区,已经具备邮轮消费条件。途牛旅游网的监测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 今年1月至3月,华北地区预订邮轮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50%,销售额同比增长370%。高端邮轮旅游线路如极地线今年也取得了突破,1月至3月,预订人数同比增长300%。这类线路售价较高,最低售价7万多元,个别线路售价高达15万元。
国外邮轮公司纷纷抢滩
“中国邮轮市场潜力巨大,令人振奋!”在2012年世界邮轮大会上,看好中国市场成为国际邮轮巨头的共识。而早在此前,三大邮轮巨头歌诗达、皇家加勒比、丽星已经纷纷开始在中国布局,三大邮轮公司先后将天津、上海、三亚辟为自己的邮轮母港,开始在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培育邮轮旅游市场。
据国际邮轮协会(CLIA)的统计,从1990年到2011年,全球邮轮乘客数量保持年均7%的增长,2011年共有1636万人次参加了邮轮旅游。未来五至十年,全球邮轮市场增长趋势将继续保持,预计2015年、2020年全球邮轮乘客将达到2500万、3000万人次的规模。而亚太地区是世界邮轮旅游市场中较年轻的,也是发展最快的一个分区。凭借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近些年不断兴建的邮轮专业港口,亚太地区不仅渐渐成为全球主要的邮轮旅游目的地之一,该地区的邮轮旅游客源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国际邮轮公司为了迎合邮轮旅游消费者对新目的地的需求以及自身开拓新的客源市场的需要,将其运力向欧洲和亚洲扩张和转移已经成为新世纪国际邮轮市场发展的趋势。
皇家加勒比邮轮有限公司亚洲区副总裁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刘淄楠说,目前全球每年的邮轮游客为2000万人次,其中美国和加拿大游客为1100万人次,基本处于饱和状态;欧洲处于上升阶段;亚洲为170万人次,虽然总量不大,但增长潜力被世界邮轮巨头普遍看好。“未来10年至20年,邮轮市场上最耀眼的无疑是亚太地区,这个地区相当具有市场潜力。”他说。
世界三大邮轮公司近年来都不余遗力地在中国推广邮轮文化、邮轮生活,同时加大对这一市场的投入力度。据了解,皇家加勒比持续加大在中国的投入,继去年14万吨级的海洋航行者号运营中国母港始发航线后,另一艘14万吨级的“海洋水手号”也将在今年6月首度登陆中国。另一家著名邮轮公司歌诗达今年也将在中国市场投入新船“大西洋号”。丽星邮轮也启用“双子星号”豪华邮轮执行三亚至越南的邮轮航线,希望进一步加大对这一市场的开拓和推动力度。
近百亿美元的“蓝海市场”
邮轮旅游之所以风靡全球,不仅因为它是公认的最舒适的休闲度假方式之一,更重要的原因是它拥有着长长的产业链,涉及生产和服务等诸多领域,其中最核心的包括邮轮建造、邮轮营运、邮轮码头区域配套设施的生产管理、供应补给,以及延伸至城市中心的商务金融等相关产业链条。
同时,邮轮旅游产业链广泛的辐射性也在母港城市产生了多元的就业效应。邮轮码头需要具备港口管理和配套服务的人才;邮轮的补给、维修需要船舶工程技术人才;邮轮的海上旅游,需要酒店、餐饮、娱乐等相关的管理和操作人才;游客上岸后的吃、住、行、游、购、娱都需要大量相关的专业管理人才,带动就业的效应是非常显著的。
正因为如此,中国旅游业将邮轮旅游作为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重点领域,国家旅游局正与相关部门编制《中国邮轮旅游经济总体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将突破100万人次。这是一个什么市场概念呢?邮轮游艇分会秘书长郑炜航说,一艘邮轮的造价在5亿美元至14亿美元,邮轮业对上下游的延伸有1比10至1比14的带动作用,即1美元邮轮造价能带来相关产业10美元至14美元的收益。显而易见,未来国内邮轮市场将是一个数十亿甚至近百亿美元的“蓝海市场”。
期待“全产业链”发展
面对如此诱人的“蛋糕”,我国企业该如何参与竞争,分得一杯羹呢?目前,全国各大港口城市掀起一股邮轮母港投资热潮。厦门、青岛、舟山、大连……沿着中国漫长的海岸线,这些拥有港口优势的城市都开始关注邮轮码头的规划与建设,争做中国的“国际邮轮母港”。
目前上海、天津、厦门、三亚的专用邮轮码头已投用,均是以邮轮母港的标准建造的。舟山国际邮轮码头2011年已经动工,深圳、青岛邮轮港口建设2012年也已经启动。大连、广州、海口、宁波、烟台、秦皇岛等其它沿海城市也不同程度着手邮轮码头的规划和建设。新兴的邮轮港口城市不断发展。中国沿海众多港口加大邮轮码头投资,积极建设大型专业化邮轮码头,以构建国际邮轮母港为目标,力争通过邮轮经济的发展带动港口区域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国内首家本土化邮轮运营公司――海航旅业邮轮游艇管理有限公司拥有的豪华邮轮“海娜”号于近日首行,标志着中国邮轮旅游市场将打破境外大型邮轮公司垄断的局面,中国邮轮市场进入本土品牌与外资品牌竞争的新阶段。
目前,中交协邮轮游艇分会也正在促进国家相关部门,在天津、上海两个母港城市进行关于邮轮产业试点区政策的推进,如对注册在试点区的邮轮公司、全球或地区总部迁移试点区的境外邮轮公司给予相关政策鼓励和便利;对试点区邮轮产业链相关公司企业免收营业税;试点设立的邮轮单船融资租赁公司,允许开设离岸账户,鼓励并帮助国内企业通过银行融资、邮轮产业基金等方式解决融资问题;争取在区内设立免税店和离港退税点等,这些政策真正实施起来,一定会进一步在邮轮产业中“链”上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