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城市绿化 降低PM2.5浓度
2013-04-29傅剑波
傅剑波
摘 要:本文分析了PM2.5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探讨了通过优化城市绿化来降低PM2.5的具体措施,即选择合适的树种,增加绿化面积。
关键词: PM2.5浓度;降低;树种;绿化面积
今年春天,我国中东部多个地区出现雾霾天气,检测出的PM2.5数据大幅度超标,一些城市的中心区域甚至出现PM2.5检测仪器“爆表”现象。作为雾霾天气和空气污染的“元凶”,PM2.5因其粒径小,可以吸附住一些细菌病毒及毒害化学物质,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及肺部,很容易引发疾病,对居民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我们知道,污染的空气对身体健康有很多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它就如有害细菌在悄无声息中、一点点侵蚀我们的健康。因此,只有加大力度保护好我们现有的生存环境,才能令霾远去。
PM2.5分析
各大城市PM2.5数据超标,主要原因是燃煤、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扬尘等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再加上极端不利的污染扩散条件,形成了一次一次的以PM2.5、PM10为主的雾霾。在各地雾霾驱之不散,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各地纷纷采取紧急措施,加以应对。
纵观各地治理空气污染,降低PM2.5浓度的方法途径有两条:堵和疏。
堵,就是从源头上加以控制。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减少火力发电,以及喊停一些污染企业,这是一项系统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持续进行。这种办法虽然在短期内见效快,但主要基于政府的严格管理,稍有松懈就会强势反弹。就像北京奥运会时,由于周边省份的综合治理实现了风轻云淡蓝天白云,但奥运会结束后反弹明显,使北京成为了今年雾霾天气的最重污染城市之一。
疏,就是把已经产生的空气中的小颗粒物固定起来,如同清理垃圾一样加以处理,尽量减少这些小颗粒物对人体的损害。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城市绿化可以发挥有效作用,通过种植吸附PM2.5效果良好的树种,以立体绿化等方式有效扩大城市绿化面积,可以充分发挥植物降低PM2.5的重要作用。
城市森林的PM2.5净化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具有除尘、净化空气的功能,可以减轻和治理污染。对此,人们早有共识。在传统观念中,城市园林绿化承担着美化环境的作用,因此,在树种的选择上,主要着眼于树种的颜色、树冠的形状、花期的长短、花的颜色等。树木的另一重要作用往往被忽视,即树木的净化作用。即使认识到了树木的净化作用,也仅仅是树木给周边环境带来增加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城市绿化中,树木品种的选择基本按照美化来遴选。
近两年来,随着PM2.5成为热词,有关植物吸收PM2.5的话题也进入人们的视野,一些吸收PM2.5效果较好的树种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据专家研究,一些树木在吸收PM2.5方面的确有过人之处。
被誉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红豆杉,吸附PM2.5的能力相当大。研究表明,由于红豆杉叶片表面粗糙,表皮毛丰富,可以分泌一些黏性物,叶片可以成功将细小的颗粒物体滞留在表面,甚至将一部分PM2.5吸纳到叶片气孔内部。
综合来说,枝条和叶片表面粗糙、分泌物丰富、叶面积系数高的树种,会具有较好的吸滞细小颗粒物的功能。
与红豆杉类似的植物还有龙柏、侧柏、油松等,根据专家测算,在3米每秒的风速下,针叶树单位面积可以吸附20%到30%的PM2.5。阔叶树则有季节区别,在夏天长满绿叶时,毛白蜡、白杨、银杏、元宝枫等阔叶树也可吸附20%左右的PM2.5。与阔叶树冬天落叶相比,红豆杉、龙柏、侧柏等四季常绿,因此,在选择城市绿化的树木品种时,可以优先选用这些针叶树的品种,尤其是在北方地区。
据媒体报道,由于针叶树吸附PM2.5的特性被人们发现,在北方地区城市植树造林时,已经逐步在选择这些树种。中国园林网报道,北京地区今年新种植了7万多棵红豆杉,开始了园林绿化降低PM2.5的试验。
立体绿化效果好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性,要大规模增加绿化面积有难度,因此,在强化城市绿化时,还可以从内部挖潜,在有限的土地上采用立体绿化模式。立体绿化的模式可以从植物品种上加以强化。在南方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地面的绿化可以分成几个层次。第一在贴近地面的地方种植草坪,营造绿地景观;第二个层次可以种植灌木,一般高度在1米左右,树种的选择上可以有冬青等;第三个层次是高大的乔木,树木品种可以选择那些吸附PM2.5效果好的针叶树种。这样一来,低、中、高三个层次错开,同等面积的绿化效率就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的净化效果也同时提高。
在地面绿化潜力全部发挥的情况下,为降低城市的PM2.5数值,还可以从屋顶绿化上下功夫,通过营建“空中花园”,优选合适的树种,既可以美化城市面貌,也可以净化城市的空气。
国外在屋顶绿化方面已经做了有益的尝试。以德国为例,1975年,德国政府制定了屋顶绿化的规划和发展政策,由政府和业主共同进行屋顶绿化建设,并优选简易的植被屋顶,由此屋顶绿化的面积飞速增加。据统计,2000年,德国总的屋顶绿化面积是1000万平方米,2003年达到1亿平方米,到2007年,德国屋顶绿化率达到80%,成为全世界屋顶绿化做得最好的国家。
从国内一些城市来看,屋顶绿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广州的屋顶绿化率是0.5%,上海的屋顶绿化率是3%,和国外相比差距巨大。在城市寸土寸金的状况下,向空中发展无疑是一条很好的出路,一些城市已经出台了政策支持屋顶绿化,如屋顶绿化的面积可计入小区的绿化率等。在上海世博会上,屋顶绿化和墙体绿化已经比较普遍,总共200多个场馆中,有85%的场馆作了墙面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屋顶绿化要快速发展,首先要政策扶持,其次是解决技术问题。从技术层面来分析,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承载计算,二是防水措施。承载计算包括静承载和活承载,防水的技术难题基本已经解决。
屋顶绿化的政策和技术问题解决后,在屋顶绿化的选择上还应该重点偏向吸附PM2.5作用大的,而不仅仅是美观,这样就能起到美化和净化的双重作用。
总之,PM2.5是城市居民健康的巨大隐患,它的成因比较复杂,而解决之道也肯定是复杂的,需要多方多地合力才能产生明显效果。不管是提高油品质量、减少污染源、控制机动车数量、降低燃煤使用率、提升清洁能源供给等“堵”的方法,还是选择合适的树种、增加绿化面积这种“疏”的方式,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笔者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应结合当前城市绿化的实际,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积极更换树木品种,新增加的绿化面积应选择吸附能力强的树木,同时大力发展屋顶绿化,行之有效地应对PM2.5,使其从我们身边逐渐降低浓度直至不再危害人民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