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假象探析

2013-04-29龚骥龚瑜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3年5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交流评价

龚骥 龚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26-02

在仍以课堂为学习主阵地的今天,“合作学习”是新课改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其发生主体既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是学生与老师之间。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交流对话、合作探究,充分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思维,并相互启发、相互沟通,从而达到培养多元化思维能力的目的。其好处实在太多,已深入人心,无需我在此多费唇舌。但是,我想说的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管是生生之间,还是师生之间,都有太多假象充斥课堂,不厘清这些乱象,“合作学习”就有可能异化为一种新的形式主义。

笔者是一所西部农村高中的语文教师,也许是囿于我的见识,我以为有以下一些现象皆属虚假“合作学习”。 它们借助形式的掩饰,合理合法地行走在新课程改革领域,混淆视听,极大地阻碍了课程改革的深入。

1.以问代讲,用表面的“双向交流”来行“教师问,学生答”之实,这样的交流表面看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但是,透过现象我们就看到了老师事先挖好的陷阱,等着学生一个个往里跳。这种“双向交流”表面看避免了填鸭式的嫌疑,但两者在本质上并无二致。

还有的教师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低的问题来发问,让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响亮回答来代替自己的讲授,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有些学生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或不得要领,或不知所云,或偏离教师设计的解决轨道,但教师仍然保持笑脸,一口一个“很好”、“很好”。因为老师一旦不说很好,这样的虚假合作就维持不下去了。这样的课堂能期望它高效,那真是天方夜谭。

2.动不动就交流讨论,片面追求课堂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教学目的、教学时机及教学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及价值,都要进行小组讨论。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从实际效果看,多数探究属浅尝辄止。片面追求形式,结果是花费了许多功夫却无效果。合作学习的前提必须是学生个体扎扎实实的自主学习,教师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学生要有充分的思考,没有这个过程,学生拿不出独立思考的结果或结论,合作学习就只能是空中楼阁。另外,不要一有问题就组织学生讨论,而是要根据学习的内容,在恰当的时机进行。

3.小组讨论结束汇报结果时,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发言,而发言人往往是优秀生。他们的结论就是小组的结论,他们的见解就是小组的见解。而其他小组成员相对能力较弱,反应较慢。长此以往,他们要么形成对优秀生的依赖性,要么形成一定的盲从性,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并且在这样的合作当中,一些学生的进取心会逐渐丧失。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要用在刀刃上,用在突破学习的难点上,而不是为合作而合作。必须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积极发言,从而得以发展。

4.忽视过程,只重结果。在教学过程中,虽然适时适度的安排了合作学习,但事实却是,只注重了合作的形式,却没有重视小组活动的质量,也许,传统的教学理念还是占据了上风,那就是: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远胜于一切。这一堂课确实穿上了合作学习的新鞋,可走的还是原来的那条老路。虽然在学习的形式上分了小组,但并没有形成真正的讨论与合作。没有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讨论时,各说各的,没有配合。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小组内的成员分工不明确,其责任当然在于教师对小组活动的指导和监督不够,交流开始后教师也没有及时巡观、参与、串联、点拨。

5.没有落实真正的多元评价,由此造成合作学习内涵的虚化。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侧重于对学生个体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所在小组集体的评价;二是侧重于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评价。教师很少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参与程度以及创新意识、实践能力进行评价,特别是很少关注那些平时性格内向、少言寡语的学生。这种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极易挫伤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不可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

以上这些课堂合作学习形式化的现象在中小学课堂普遍存在,造成这些情况的真正原因,就是教师没有完全深入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过多地考虑了表层的教学方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因此,我们应加强研究,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不必事事皆举起小组合作学习的大旗,只有当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必要,而问题也具有开放性,这时才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2.在小组人员的组成上,教师应尽可能地保证每个组都相对均衡,要把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安排清楚,确立每个人在组内的角色和职责,可按人数的多寡进行灵活安排。保证每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事做,有责任和义务为小组的成功学习尽自己一份力量,也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合作的乐趣。

3.教师应指导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时学会在倾听同伴发言的情况下向同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组是一个学生群体,是一个团队,学会交往,学会倾听,本身也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习惯,更是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

4.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课堂学习是一种思维的交流,一种乐趣,从而激发学生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

5.准确、适量、有意义的语言交流是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在师生、生生交流活动中,教师要深刻理解语言交流的内涵,尽量创设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重视交流内容设计,多呈现开放性、参考性问题,适时适度追问,启发学生思维,以期听到学生发自内心的声音,通过真实有效的语言交流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

总而言之,只有师生、生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对话,这样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

新课改是一个长期的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新旧思想的碰撞还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脚踏实地地走好改革的每一步。课改中我们也需要“打假”,需要“返璞归真”,需要“诚信”,需要“平常心”,杜绝一切形式主义的东西,只有这样我们的改革才真有希望。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交流评价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