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研究

2013-04-29刘黎辉

金融经济 2013年5期
关键词:生态风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刘黎辉

摘要:资源是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型地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使生态环境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保护,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保持资源型地区的经济与环境间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资源型地区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矿产资源型地区—湖南省花垣县为例,客观分析其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生态风险,并对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地区;生态风险;环境保护;生态建设

资源型地区广义上是指依靠开发自然资源为主要职能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区域,它们凭借着自身所具有的天然地理优势,短期内使区域的综合经济实力得以迅速提升,为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从产业结构来说,它是以当地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地区。资源型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是其所在地区的自然资源,在发展的进程中往往过于注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地区产业结构畸形、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出现。如何使其经济活动从资源的路径依赖中解脱出来,如何使生态环境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得到保护,找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点,尽快从“资源开发—环境污染—发展粗放”的恶性循环中“突围”,保持资源型地区的社会、经济与环境间协调发展,已经成为资源型地区发展中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矿产资源型地区—湖南省花垣县为例,客观分析其生态经济系统存在的生态风险,并对其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提出了相应建议与措施。

一、资源型地区发展面临的生态风险

花垣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是黄金“锰三角”之一。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锰、铅、锌等10多种矿藏,现已探明或基本探明的矿产达21种,锰矿保有储量950多万吨,铅锌矿保有储量190多万金属吨。近年来,花垣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坚持工业主导战略,成功实现了县域经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转变,经济社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经济行为产生的“副作用”不断显现,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1、资源不断枯竭

全县经济支撑以“两矿”为主,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工业以矿产加工为主,中小企业比重较大,工业产品仍以低端产品和粗加工为主。存在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消耗高。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强,乱采乱挖现象严重,加快了资源的枯竭,同时也缩短了资源型产业生命周期。近年来,由于矿产开采规模越来越大,花垣锰矿和铅锌矿的储量逐年减少,锰矿品位由17%~20%下降到15%~17%;铅锌矿品位由4%~6%下降到0.8%~1.8%。这种以资源开采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极不利于花垣未来可持续发展。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花垣矿山虽多,但规模小,小矿多,大矿少,加上一些矿山缺乏科学管理,资金技术力量薄弱,采富弃贫,经营粗放,资源浪费严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山体开裂、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面沉陷、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土壤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破坏问题。花垣是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锰锌矿产开发生产基地,未来及今后一段时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仍将是花垣经济的主导,是花垣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资本,这必将对花垣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带来较大的考验。

3、水环境污染严重

开采矿山排放的矿井水、洗选废水等,具有排放量大、有机物含量高等特征,对水体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导致水质下降,区域一些工业集中的河段水环境明显恶化,大部分监测断面的水质不能满足水域功能要求,《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水体不断减少,两大河流Ⅴ类水质占到30%,主要污染物是锰、氨氮和镉,造成全县共有8万多人饮水困难。同时,由于区域工业经济持续扩大发展,工业排放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增加。今后一段时期,工业仍将是花垣经济发展的支撑,这给区域水环境质量带来严重危害,而且这种影响在短期内难以发生改变,水环境风险防范任务仍很艰巨。

4、水土流失、地质灾害严重

资源型地区以资源开发为主,主要是地下开采或者露天开采,因采矿开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比较严重,而矿山破坏土地的还绿复垦率低,其中仅有极少数的土地得到治理恢复。根据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花垣县水土流失面积为54627.0公顷,其中仅有15836.0公顷已治理。水土流失加速了环境恶化,使土壤中有机质及N、P、K等肥力指标降低,影响农作物生长,使洪涝灾害加剧,影响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在采矿区,随着开采活动的不断进行,开采深度逐步增加,采空区范围不断增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灾害常与自然灾害相伴发生,形成比较严重的灾害群或灾害链。

二、促进资源型地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政策建议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依据地区生态环境现状,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切入点,以削减污染总量为重要抓手,以防范环境安全为生命线,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1、科学规划,引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战略

规划是发展的先导和依据。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事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工程,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生态理念融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之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地区实际出发,并研究制定一个简明、求实、可操作性的关于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专项规划,研究制定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研究拟定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推进措施,将环保理念贯穿到各类经济计划与发展计划的各个层面,为推进地区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指导上的总体框架,促进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2、加大投入,夯实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基础

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需要政府加以鼓励和支持。一是建立政府环保发展投资增长机制,通过立法形式确定一定时期内政府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例或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并明确规定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投资增长速度要略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各级政府要依法安排和落实支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预算支出,把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资金作为财政的经常性支出,为财政履行发展低碳经济职能提供制度保证。二是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公共财政预算内投资应对促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基础性、战略性的项目和产业予以倾斜,通过专项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清洁生产、各类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环保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发挥政府投入的积极带动效应。三是政府可以设立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并注重和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吸引本地资本向环保科技和产业项目倾斜,多渠道、多层次筹措资金。

3、优化结构,构建环保产业体系

发展环保产业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花垣要根据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路子。一是要抓紧制定地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以及重点行业的产业政策和准入标准。通过产业政策和产品目录,引导产业向有利于促进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调整方向,尽快建立以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新型经济体系。二是根据区域空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合理确定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按功能分区提出鼓励发展、限制发展和禁止发展的产业名单,实施区域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通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的建设项目“过滤”掉,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程度,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不断壮大循环经济产业,加强高新技术和关键链接技术的研发推广,着力发展矿产资源开采加工的循环链,推动资源的循环利用。

4、创新技术,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科技储备

技术创新是实现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目标的关键因素。花垣要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储备,把技术创新作为推进工业节能降污的重要手段,建议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科研合作,共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大力开发节能降污技术。二是整合市场现有的节能、环保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对花垣重点行业现有生产能力进行调整和改造,找准行业节能的关键点,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生产工艺,提高现有生产能力的能源利用水平,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减少排放。三是加强地区间的节能、环保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共同研发,合理转让等方式提升花垣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5、加强宣传,营造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氛围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政府是主导,群众参与是重要的社会力量。要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途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曝光环境违法行为,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和普法活动,开展环境警示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倡导生态文明,弘扬环境文化,重视环保知识普及,增强公众的环境忧患意识,使环保成为每个企业、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家庭、每个人的自觉行动,全方位、多层次推广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要鼓励和引导公众和社会团体有序地参与环境保护,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群众性绿色系列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使用再生产品、节约能源资源等活动,动员公众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监督政府和企业的环境保护行为,支持各项环保事业的发展。

6、完善政策,形成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发展长效机制

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完善的环境政策法规体系与完备的环保基础设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道,共同构成改善环境质量的三大支柱。因此,建立健全与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环境保护管理决策相一致的环境政策法规体系尤为重要。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针,将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作为要素参与综合平衡,把保护环境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机结合起来,使环境保护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国土规划、人口计划、生态建设规划互相衔接、互为补充。二是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严格的惩戒机制,用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确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各项任务的实现。当前应从已有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立法经验,整合已有的法律措施,结合花垣的经济结构特征研究出台一些促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地方性法规及规范性文件,规范和约束企业、社会各方面的行为,形成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法制环境。三是研究建立有关环保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惩罚机制,强化政府责任,明确企业是污染防治的主体并积极鼓励和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探索建立生态补偿和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等制度。

参考文献:

[1]舒惠国.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网.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

[2]张新营,佟连军.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经济建设问题分析[J].生态经济.2005(1).

[3]陈孝杨,严家平.资源型城市的生态化建设与环境问题[J].资源与产业,2006 (8).

[4]李秋元,郑敏,王永生.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J].中国矿业,2002,(2).

[5]张秀生,陈先勇.中国资浑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2).

[6]花垣县统计公报及相关资料和文章.

基金项目:本方系省社科基金委托课题《资源型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11JD43)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生态风险生态建设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环境中三氯生分布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探讨生态堤防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克拉玛依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建设思考
地方高校对宿迁生态建设影响之研究
林权改革的生态风险及对策探讨
三丁基锡对水体种群的生态风险评价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