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咖来袭
2013-04-29Rococo
Rococo
追求艺术是件美好优雅的事,绘风景、做刺绣、玩陶瓷……但总有一些艺术家不走寻常路,钟意夸张、怪异的另类艺术。就像当代艺术老爱拿人体说事一样,这四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也不例外。他们利用不同的材质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作出诡异甚至有些惊悚的作品,当然,也不失美好。在你眼中,这样的重口味是毁三观,还是在探寻艺术的灵魂?
用大人物记录社会
Ron Mueck(澳大利亚)
艺术类型:雕塑
创作材质:石膏、树脂、纤维、腈纶等
重口昧指数:★★★★☆
生于澳大利亚的ROn Mueck在英国伦敦走上了艺术之路,他的人物雕塑作品令人过目难忘,不,是永生难忘。
一个仿佛被充胀的巨型婴儿睡在墙角,半睁着右眼冷漠地盯着世界,肌肤上还带有些许血丝,这个“小生命”流露出的情感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令人心生不安。另一边,一个生病的老太枯瘦如柴,以胎儿一样的姿势蜷缩在毛毯上,饱经风霜的肌肤和寥落的头发看上去栩栩如生。它们是Mueck闻名世界的雕塑作品,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传递精神,让观者不可自拔地去深思人性。
Mueck爱做巨型人物雕塑,他获得世界关注的第一件作品是1997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展出的《感觉》,一个赤身裸体的死人,原型来自他的父亲。细看,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里长有纤细的汗毛,颈部和手腕的脉络清晰可见,尽管表情祥和安宁,但眼前的“它们”逼真得可怕,但静观,亦能读出一种可怕的隐匿之美。
用饱满弹性的肌肤和真诚流露的眼神与现实社会混淆,Mueck想让人们踏上一段心灵探索之旅,“有人说我创作的是人体模型,就是模特,我并不赞同,我一直尝试着令它们更加真实,像真人一样对待它们。它们也非模特那样任人摆布,其实它们在主动地传达讯息和情感,站在面前,你甚至分不清孰真孰假,但最后,它们得靠你用双手搬走。假装,就是我的理想状态。”
Mueck说来头头是道,但他并非科班出身,自学特技、制模、动画等技能。因为得到Saatch画廊的青睐,他从1996年开始用硅胶和玻璃纤维等材质创作雕塑。为参加2001年威尼斯双年展,Mueck创作了5米巨作《男孩》,眼睛有足球那么大,头发由玻璃纤维和钓鱼线制成,用树脂塑造出骨骼、肌肉和四肢,再肉色漆上色。因为坐船前往威尼斯,跟随Mueck拍摄的记者用镜头记录下这位目光谨慎的巨型“男孩”的水上之旅,第二年,这组照片获得世界新闻奖一等奖。
对话Ron Mueck
为什么要做“大人物”?
最初我用记号笔画草图,都是很小的一个人,但凝视设计图后,便勾勒出好几米的形象,这是直觉。设计图不能明确告诉我尺寸,于是就在雕塑过程中对自己说“试试大小吧”,结果,像牛一样大的生物出现在我面前。
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通常会花多长时间?
有了灵感,我会拍一些照片,在电脑上用剖面视图的方式呈现,再在纸上画好比例,接着就用个铁丝织网做立体骨架,缠上胶带后上石膏,最后完善所有的步骤。普通作品大约花4周时间,最长的一次我用了9个月。
有什么独特的材质运用或技巧吗?
我采用牙科石膏而不是熟石膏,把石膏附着在胶带上,水分干后看起来是黄色或褐色,因为很脆弱,我会再在模具上涂层彩色树脂,之后雕塑就会“新生”,是非常干净的粉红色,就像真实的肌肤一样,我会根据作品再绘些老年斑等。头发和体毛使用的是玻璃纤维,一种比头发丝更细的材质,加些深色腈纶就像真的一样。
人与自然的治疗游戏
Meredith Dlttmar(波兰)
艺术类型:装饰画
创作材质:各式软陶
重口味指数:★★★☆
因为婚后在美国定居,36岁的Meredith Dittmar开始怀念小时候在波兰的生活,“我的‘学校是大山、河流、雨林和沙漠,我身边的每个人都志趣相投,对一切充满DIY的态度,生活的质量远比赚钱更重要。”为此,从事Flash设计的Dittmar开始用软陶表达内心的感受。
一丝不挂的人将身体紧紧抱拥,孤零零地坐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央,看不见它的表情,因为它的颈部上方根本没有脑袋。城市之上,树木葱翠,木质阁楼建在森林的最顶端,从空中伸出纽带与地面上一座悬浮的孤岛城市相连。一幅天堂与地狱的画面被简单的软陶完美呈现,物质与精神交互的力量深深触动心灵。抑或,是一个长有驴头或熊头的人形生物在高山与海底挣扎、逐渐逝去,它们拥有纤长、优雅的四肢,却疲软无力。
用人与动物跨界组合来表现深层次的主题是Dittmar独有的符号,作品中所有的元素都由软陶制成,树脂黏土辅助,安静而富有感染力。原来,简单的材质也能令人读出主角的内心世界。
“所以我更愿意成为一个艺术家,因为我不善言辞,软陶就是我传递思想的语言。”Dittmar用软陶创造一个思维空间,以人与动物结合的行为艺术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理解。她说自己是软陶装饰画的重塑者,从收集图片、绘制图表甚至添上数学和文字符号,将所有的信息在头脑里组合成作品,但软陶是个体力活,设计与实际操作并非总能相得益彰,她已经习惯推翻之前的预想再重新塑造。
Dittmar一直追求作品的平衡,比如主角太消极,她会让身边的植物极力舒展自己,变得积极阳光;若装饰物是机械零件,她一定会加入羽毛、树叶等轻柔的物件。即便这样,依然有人认为她的作品寓意太黑暗,但这并不影响Dittmar的生意。她已有一家销售软陶装饰画的公司,自己扮演独立设计师的角色,至今手工制作了数千个独特的软陶人物,Dittmar笑称:“它们是我的男人。”
对话Meredith Dittmar
你通常使用的材质有哪些?
软陶和电线是我使用的主要材料,有时会混合树脂黏土和玻璃纤维。而镜子和喷漆是我常用的工具。
这些软陶作品的使用寿命长吗?
我一直在努力研究改善它们的持久性,比如在揉搓软陶的过程中分几次添加粘合剂,并有液体胶粘合连接的地方,而我会进入烤箱烘烤两次,使其更坚固。
你的创作时间一般是怎样安排的?
一般来说集中在早晨,洗澡的时候思考,边喝咖啡边画图设计,制作则会选择相对集中的时间,比如一整个星期。
开出视觉系的花朵
Nastya Klimova&Liza Smirnova(俄罗斯)
艺术类型:服饰
创作材质:丝线、服饰
重口味指数:★★★★☆
每次身体体检,拿到×光片之后会做些什么呢?俄罗斯设计师Anaslasb Klimova因一次身体小意外,便成就了一场“绣”。
Klimova意外得知自己的肾脏与心脏出了点小状况,屡次造访医院,听着医生用专业却陌生的辞汇分析病情,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的身体。观片灯在眼前不停地闪现,仿佛形成一个虚拟的非现实世界,但是她记住了自己透过X光留下的骨骼与内脏的摸样。“可能有些讽刺,但我真的被它们的形态征服,那是一种常人见不到的美。”
因为痴迷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丰富色彩与画面,恰巧Omut Naive Capsule时尚品牌与Klimova合作推出春夏复古服饰,人体的骨骼与内脏便成为不二之选。Klimova决定与刺绣艺术家Li2a Smimova尝试这个新颖的概念,结合传统刺绣与人体解剖学原理,在服装上展现骨骼与内脏。
心肺长在哪个位置、肋骨有几根、血管的走向……这些刺绣内容必须与不同的服装相互协调,只有在对的位置才能更震慑人心。Klimova对这一系列服装采用利落简约的剪裁,与刺绣形成鲜明的对比。难度最大的,是如何让现实版骨骼与内脏充满艺术的气息。
Smimova摒弃了大面积的鲜艳色彩,一针一线勾勒出骨骼与内脏,并精心地点缀上雅致的花朵,骨骼成为树枝,心肺变为花瓶,细腻的针脚与含蓄的色彩令人痴迷,温婉着颠覆了的春夏时尚视觉。
刺绣,也变得疯狂起来。
带上器官去逛街
Julia Harrison(美国)
艺术类型:首饰
创作材质:木头
重口味指数:★★★★
此刻,你是否读得有点腻,人体被艺术家门不厌其烦地放大缩小,但依然趋之若鹜,一切皆因人体充满了不可知的神秘性。来自美国西雅图的珠宝设计师Julia Harrison也深陷其中,不可自拔。
Harrison不同于其他同行对宝石的喜好,她钟情用木材进行首饰设计,《肢体语言》是她广为人知的一个系列,根据各种木材的特性与纹理,雕刻、打磨出人体器官状的可穿戴首饰。
双手相捧的是戒指、单眼睛的是胸针、各种肤色张着嘴唇还露出金牙的是别针、两只手缠绕成独特的项链……这些小小的物件形象来自身体的各个部位,但撇除了医学和血腥的视角。它们有着不同的肤质、神情和情绪,真实而有爱。《垃圾箱》是一条完整的人体骨骼项链,是Harrison近期最满意的一件作品,由黄杨木一块一块雕刻而成。“这条项链前前后后花了我一年多时间,先打磨肋骨,再雕刻胫骨,最后花了一个下午的时光完成头骨制作。”最后,Harrison用金属扣将一块块“骨头”按照人体骨骼的顺序相连,一条长约28厘米的项链看上去就是一件雕塑作品,散发温润却深沉的美感。
有趣的是,Harrison并不仅仅局限黄杨木的选择,只要是树木,她都能令其发挥最大的功效。“有些木材比石头更坚硬,而有些却比石灰还柔软,面部器官一般采用较软的木材雕刻,再手绘而成,创作时尽量顺着木头的纹理雕刻,会更加逼真。”Harrison喜欢分享,她将自己的爱好与工作结合起来,开办木雕教学课程,从认识木材到木雕高级班一应俱全。Harrison说至今也无法解释为什么会创作一系列人体器官首饰,“只是因为喜爱,但我不是重口味,我是个日本翻糖蛋糕的狂热爱好者,喜欢甜蜜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