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2013-04-29郭有田
郭有田
摘 要:实验教学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和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物理实验教学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多渠道实验
物理是实验科学,中学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的开展就成为了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改变实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教学目标是学生实验教学的灵魂。新课改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整合起来,体现了新课程的价值追求,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研究制订中学阶段各个物理实验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之成为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有机整合的载体,并进一步形成中学物理实验学习的总体目标,为物理实验教学指明方向。
另外,教师要通过实验促进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复习和应用,引导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解决真实的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精心创设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时,精心创设实验教学环节,首先需要教师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这种创新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激发。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用验电羽演示两个等量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实验,一般是将两个代替点电荷的绝缘金属小球放到一定距离处,两个小球用导线跟起电机两个极相连。摇动起电机可见,两球的验电羽“飞”了起来,根据验电羽的分布说明电场线的分布。但如果先将两球离开较远的距离,起电后可见孤立点电荷的电场线分布,然后将两球慢慢靠近,随着距离的减小,两球的验电羽作用增强,表现为:异种电荷相吸——验电羽“手牵手”,同种电荷相斥——验电羽“背靠背”。这样由“动”变“静”的分解,这个实验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做,同时让学生解释原因,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他们主动学习物理的热情。
三、精选课外实验活动,和学生共同探究,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物理课外实验活动是物理常规实验教学的必要补充,在目前的实验教学中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进行落实。教师应依照教育规律,通过落实课外实验的内容和要求,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使学生获得更多开放、生动、民主和创造性的生活情境体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课题研究
指导研究性学习小组做研究课题,让学生从身边自己熟悉的事情开始研究。例如: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过山车的运动知识,足球、乒乓球的弧线球的产生原理,家用电器的人性化设计,等等。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能学到在课堂上不能够体验的知识。
2.鼓励家庭小实验
家庭中的许多常用物品都可以用来做小实验。例如:可用可乐瓶做“完全失重现象、水流星表演”等实验,利用玩具手枪测量子弹射出时的速度,利用电视机的荧光屏做静电实验。家庭小实验便于就地取材,对学生来说比较亲切,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与兴趣。在课后,教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测电笔、指南针等。比如:在学“超重和失重”时,指导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失重实验装置并观察失重现象,甚至有些学生还搜集了有关宇航员在太空中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生活的资料……这样,就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提倡科技小制作、小发明
在我校所组织的科技艺术节中,涌现出许多小制作,尽管有一些并不是首创,但是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同时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比如:利用可乐瓶制作“水火箭”,利用凸透镜制作天文望远镜,利用毛细现象原理制作自动饮水鸟,利用电动机制作小电扇等。通过体验小制作、小发明时间上、设计上、操作上的高要求和制作成功的喜悦,可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实验设计和实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通过长期、有计划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实验活动,使学生产生了关注周围世界、探索其中奥秘的欲望,并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
总之,教师一定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精心创设探究实验,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方法,积极开展课外实验,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放在首位,激发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端翠.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7,(10).
[2]董汇泽,田春山,李会山.构建新型物理实验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