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羽的变化
2013-04-29党震
党震
王牧羽
原名王强,中国当代水墨画家。一九七五年生于山东,二○○六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获硕士学位,二○一○年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学习,拜著名水墨画家刘进安先生门下,任中国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现居北京。
展览与获奖:
二○○五年,中国画作品《下午茶》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山东展』并获奖。
二○○六年,完成论文《中国传统绘画的中和美学观》,获艺术学院硕士毕业论文优秀奖。
二○○八年,《中国书画》杂志编辑出版王牧羽个人作品年历《牧羽集》。
二○○九年,作品《小娜和冰冰》、《彩彩、小薇和美丽》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山东展』。
二○一○年, 『水墨party』当代水墨画联展。
二○一一年,『首师水墨』作品交流展;『叠加与互现』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宇辰水墨邀请展』;『首师水墨—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宇辰邀请展』;『《美术报》艺术节独立单元·学院新方阵青年艺术家新作展』。
出版:
多幅作品发表于《东方艺术·国画》、《中国书画》、《70后水墨》等杂志。
王牧羽的变化是从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进安先生工作室的高研班深造开始的,直到最近在绘通当代画廊看到他的个展近作,我惊讶于王牧羽艺术上的蜕变升华,他以“旷野云霞”为主题的新水墨作品,征服了我的眼睛,震撼了我的心灵,不由得要赞上一个“好”!
我与牧羽是熟知的老友,他在山东艺术学院读研之前曾经在淄博的高中执教,或多或少是因为教美术考生的原因,他的素描、色彩基础是非常扎实的。但从骨子里,牧羽从来不是一个安于现状的平凡者,他对艺术创作的渴望与心灵艺术的追求,使他毅然放弃了安稳踏实的教书匠生活,义无反顾地奔向内心的绘画之国。在山东艺术学院读研时的王牧羽已然显露出不拘成法、有意“改造中国画”的念头。那时对于抽象构成、笔墨肌理与色彩的微妙关系,他都通过一系列作品做了大量的实验。应该说,早期作品中他一直在追求某种空灵、简约的笔墨结构与意境,画面的理性成分偏多,淡墨用得很耐看。但似乎王牧羽并没有在此之中找到自己,我能隐约地感受到他憋着一股劲却没有释放的着力点。
刘进安先生开创了当代水墨沉稳雄强的一路,“首师水墨”显然更对王牧羽的口味。从去刘进安老师高研班学习开始,他放开了一切束缚,笔墨开始自由随性,题材也更加开阔,人物、静物、风景。王牧羽“不忌口”的方式拓展了水墨实验的疆域,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多有交流,几乎每一批新作都会让我看到一些明显的变化。一度,我曾怀疑这种硬拼直闯的方式是否过于莽撞,那个清雅睿智的“王强”(牧羽曾用名)不见了,依旧有着书生文气的王牧羽却在画面上一次次凶狠地脱胎换骨,成了刘进安老师旗下一员“悍将”。用“君子豹变”形容王牧羽一点也不为过。观其新作,那些笔力雄强纵肆、笔意落落苍茫的云蓝霞慰、天高地阔的作品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构图方式上显然受摄影作品广角镜头的启发,平远寂寥中释放出一股强大的精神穿透力,草丛的水迹墨痕丰富而细腻,云影霞光的大笔触渲染又不乏微妙层次。实处笔笔入纸,虚处洒脱自然,水墨技法在有法与无法之间游刃。这样放达自如的状态着实令人惊叹,牧羽在天际的云彩中找到了自己!细想,这种好状态的实现或许来自于时间的历练,人生经历会让每个人感受生命的炙热与严寒。与画面的放达相比,牧羽的心境是悲喜交集的,并非每个人都能于这喧嚣浮躁的都市尘埃中洗净心灵,蒙养智慧。牧羽喜欢写诗、品茶,当我看见他平静悠然的微笑时,我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浮起这样的念头:王牧羽的下一阶段作品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