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动策应 无缝对接 全力争当苏区振兴发展排头兵

2013-04-29吴晓文

老区建设 2013年5期
关键词:兴国苏区建设

吴晓文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正式出台,给赣南大地带来了振兴发展的春天,开创了振兴发展的新纪元。兴国作为原赣南苏区的核心之一,在享受《若干意见》阳光雨露的同时,更享受了国家关于设立瑞兴于经济试验区的特殊恩惠,享有了先行先试的“特权”。为此,兴国县将团结带领80万兴国人民弘扬苏区精神,立足工作实际,着力走出一条革命老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的新路径,争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排头兵,再创新时期的“一等工作”。

一、在思想认识上积极融入,以苏区振兴发展凝聚广大干部群众共识

积极引导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上积极融入,切实强化机遇意识、大局意识、危机意识,凝心聚力,共促振兴。

1、树立“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机遇带来发展,发展就是机遇。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惠及全市、造福子孙的宏伟事业,是兴国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的重大机遇。把握好这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兴国发展必将迎来更加持久的发展动力、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更加良好的发展局面。因此,要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焕发新的精神面貌,激发新的内在活力,进发新的创业热情,在全县上下形成人心思进、人心思干、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推进兴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树立“共促振兴”的大局意识。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实质上是统领八年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质上是引领长远发展的战略。因此,在未来八年兴国的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就必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鼓励创业者,支持改革者,鞭挞空谈者,教育失误者,在全县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讲实话、办实事、见实效,确保苏区振兴发展提出的奋斗目标早日变成现实。

3、树立“稍纵即逝”的危机意识。机遇难得,稍纵即逝,“天予不取,反受其殃;时至不迎,反遭其累”。如果不能在谋划上先人一步,在对接上快人一拍,在举措上快人一筹,就可能边缘化。因此,我们唯有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切实增强“等不起、慢不的。坐不住”的紧迫感,积极对接政策,主动争取支持,以观念理念的创新推动行动的率先,方能加快发展:唯有以人一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积极融入,主动对接,才能跟上起飞的“雁阵”,避免掉队的“危险”。

二、在工作举措上加快对接,以苏区振兴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是一项全新实践,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在工作举措上加快对接,不等不靠,扎实抓项目、兴产业、惠民生,努力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跨越,确保与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

1、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积累振兴发展后劲。充分利用瑞兴于经济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契机,精心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动政策项目化、项目集成化,真正把各项扶持政策变成具体项目,把各个项目变成振兴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专心规划项目。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协作配套”的要求,积极推动瑞兴于试验区总体规划的制订和实施。抓紧做好“一核两翼”开放合作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等13个重大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打造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二是用心策划项目。立足瑞兴于试验区发展实际,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产业指导目录和投资重点,聘请一流的专业队伍,按照质量效益好、品位档次高、动力后劲强的要求,做好一批论证充分、优势明显、中选率高的项目,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项目库,力争完成策划包装重大项目100个。三是尽心对接项目。重点跟踪对接吉安至永安煤运铁路兴国接轨、神华集团4×100万千瓦火力发电和1000万吨煤炭储备周转基地、中电投和大唐国际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加快对接昌吉赣客专重大项目建设,努力建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能源基地。

2、着力推动产业升级,培植振兴发展支柱。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规划布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将我县建设成为承接闽东南产业扩散转移的前沿、连接赣闽台的特色产业承接基地及旅游休闲的后花园。一是做强工业。以规划建设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和兴国至泉州出海通道为契机,扎实做好调区扩区工作,着力建设以军工产业园、机电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建材基地为主的“两园”、“两基地”。同时,积极引导各类要素向骨干企业倾斜,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群,加速形成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精深加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二是做优农业。坚持用工业化、市场化、生态化理念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发展壮大油茶、茶叶、苗木花卉“两茶一苗”三大主导产业,突出抓好新植、低改油茶5万亩,新建标准化茶园0.8万亩,万亩珍贵苗木基地建设,加快实现生产规模化、加工精深化、经营产业化,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示范县、高产油茶重点县、苗木花卉大县”。三是做特旅游。坚持红色为主、红古绿“三色”并举,加快推进中央苏区烈士陵园、苏园及将军园创4A级景区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苏区文化创意园,着力建设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进一步完善三僚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灵山冰心洞等景区开发以及五星级酒店、度假村、写字楼、游客集散中心、富阳山居生态旅游等项目建设,促进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休闲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真正把旅游产业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

3、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凝聚振兴发展民心民力。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振兴发展的根本目的,集中力量办好100件民生实事,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着力抓好以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为重点的民生工程,力争年内全面完成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改造三大任务。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启动社会福利中心、重度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建设,着力抓好南坑、枫边等10个乡镇敬老院改扩建工程,新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1500套。全力推进兴国中学、红军子弟小学、公办幼儿园等项目建设,抓好城区学校扩容改造和教师周转宿舍、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继续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扎实做好全县中小学“两红”人员直系后代及孤儿特困生免费就读工作,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孩”。与此同时,紧紧抓我县列入罗霄山脉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县机遇,加快推进贫困村产业化扶贫进程,继续抓好茶园扶贫开发示范乡和165个扶贫重点村建设。

三、在工作保障上完善机制,以苏区振兴发展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机制是振兴发展的“催化剂”。在推动苏区振兴发展过程中,努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科学体制机制。

1、建立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办事服务机制。按照“依法、创新、高效”的要求,结合为民、务实、清廉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不断转变和优化政风、行风、作风。深入清理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实现政府职能由行政管理向引导服务转变,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缩短办事时间、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全力规范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国有资产转让和公共资源管理等行政权力运行,全力打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办事服务环境。

2、建立灵活创新、供给有力的要素保障机制。探索建立与振兴发展需求相适应的资金土地保障、人才开发、科技创新等工作运行机制,让一切政策、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活力竞相进发。在资金保障上,积极引进国内外各类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创新融资方式,畅通民间资本运作渠道,消除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政策性因素,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实体经济。在土地保障上,严格规范用地行为,组织实施好土地开发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试点、低质残次林改造等工作,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在人才引进上,创新人才引进方法,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创业型领军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在技术创新上,强化技术支撑,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企业,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开展试验区经济技术合作和联合攻关。

3、建立上下联动、密切协作的合力推进机制。明确对接工作职能、任务、目标,加强各地各部门对接工作的统筹调度,抽调懂经济、能干事、肯干事的精兵强将组成对接队伍,积极“跑部进厅”争取项目资金,全力促成项目落地。加强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联合瑞金、于都完善瑞(金)兴(国)于(都)试验区总体规划。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强化配合,着力形成优势互补、彼此联动的推进机制。同时,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振兴发展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形成全社会的联动机制,形成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邵猷芬

猜你喜欢

兴国苏区建设
In-flight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for high-aspect-ratio wing based on 3D speckle correlation①
山歌迎你到兴国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西和赞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苏区创业致富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兴国之歌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