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癖的至高境界:私人博物馆
2013-04-29沈多
沈多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象征,与发达国家平均1~1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相比,我们的国民每60万人才能共享一个博物馆的现状,显然远远不能满足当下中国所处的伟大时代的需求。因而,设立非公立博物馆,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经之途。在鼓励私人办馆而没有明确门槛限制的状况之下,以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为首,依靠个人兴趣与民间资本,为个人收藏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开设不同主题的博物馆,成为近几年财富圈里势不可挡的风潮。私人博物馆,也可以说是中国软实力的另一种体现形式,而那些散落在民间的文明碎片,也是时间骇客用来谋杀时间的充分借口。
理想主义派的不疯魔不成活
在北京怀柔的杨宋镇,有一间老爷车博物馆,馆里收藏的106辆老爷车才只是馆主雒文有的部分藏品,受场地限制,未进展厅的50余辆车还在他承德老家的库房里停放着。尽管雒先生的收藏以“红旗”闻名,但在这间博物馆里,还是可以看到清朝镖局的运钞马车、民国时期的消防车、60年代的上海和东方红,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绝版车型,包括劳斯莱斯的1907年银色幽灵和30年代末美国飞虎队队长陈纳德的“斯蒂培克”座驾,40年代英国的“奥斯汀”、美国的 “凯迪拉克”、“迪索托”、苏联的吉斯110及50年代美国的福特”、法国的雪铁龙丑小鸭,60年代末德国的防弹“奔驰”,还有其制造时代已不可考,全球仅止两辆的金雷GT5000跑车等等。
这些藏品是雒文有用了三十年时间,全中国天南海北找回来的。在别人看,雒文有是典型的玩物丧志,这个曾经的河北首富,中国第一辆私家车的买主,在2004年,他事业最高峰时把三家营利状况甚佳的企业关闭,专心去做一件烧钱无底洞的事,单是收藏一百余辆车几乎已经耗尽了他的积蓄,更何况还要砸上千万元去创建一个博物馆,并支撑着它的长年运营。从老爷车收藏的市场价值来讲,中国的环境又没有国外好,在国外,只要尾汽排放合格,就可以上路,但中国有汽车的报废政策。而且相比字画、陶瓷、红木家具这些收藏,买回家放起来就完了,汽车太占地儿,又不易保存,还需要日常的维护和保养。所以如果对它没有爱,完全只出于投资考虑买回来还真不太值得。而且作为中国老爷车协会的创始人,协会的每一次活动也都是雒文有自掏腰包去举办,这些年,单是办活动零零总总的也花掉了三百多万元。
但雒文有豪气的很,有句老话讲,有钱难买爷高兴,这事让他高兴就值得。他也觉得自己并没有丧志,反而志向更远大了。表面看,他收藏的是老爷车,但事实上,他也在担当着一个历史文化的纪录与保护者的角色,在做一件造福后世的事情。博物馆门上悬挂着的“青少年文化交流基地”的牌子就让雒文有很是自豪,这可比挣多少钱,对他来讲有意义的多。
博物馆是8点半准时开门,但雒文有每天都雷打不动的四点半起床,清扫4000平米的厂房,再把所有的车都擦上一遍,至少都要用上三个小时。每天迎来送往的,给游客们细致讲解每一辆车的历史与典故,雒文有乐此不疲的享受其中,尽管那些故事已经讲了成千上万遍,但每次说起时,他依旧眼睛放光。雒文有对老爷车的热爱一般人难以想像,更难以担当。那份燃烧着的激情让他长久以来都保持着亢奋的状态,三十余年下来,这份激情不仅没有丝毫的减退,反而越加痴狂。曾经有记者问,雒文有觉得自己算不算成功人士,这问题还真让他认真的想了好几分钟。回望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过艰辛磨难,也经历过大富大贵、甚至经历过生死,该体验的都体验过了。而今,他活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守着一堆宝贝,每天快乐的忙忙碌碌着。在雒文有的自我定义里,这就是成功。
中企汇鑫投资公司董事长薛岩也是一位成功的理想主义者,这位英国温布尔大学工商管理博士现在最著名的身份是晋商博物馆的馆长。他的博物馆位于建国路58号,是一片隐藏在闹市中的中式仿古院落,馆中收藏了包括图章、印钞版、契约、票据等珍贵文物4万余件。而距此不远处,薛岩的“十大商帮博物馆”也已建设完成,正处于装修阶段,预计到今年10月便可以正式开馆。
薛岩最初的收藏只是因为好奇于晋商文化,但是在过程中,他渐渐将收藏范围扩大至所有与商业相关的文物,并开始系统的梳理整个中国的商业发展史。在中国历史上,不管是官方资料,还是其它,极少有关商人的记载,事实上,社会进步从来都是靠资本推动,商人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比如,明末清初的时候,政府修长城,都是由商人帮助政府来完成。遇到战争,晋商出了很多力,运送粮草,包括后期供给。从晋商身上能看到商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现在一提到商人基本上都是贬义词,皆因商人都追求利益,但不绝对,奸商只能得一时的利益,真正能做成百年基业的大家,一定都是‘以义为利,以德为邻的人,这里的义,不单纯是指义气,还有诚信和道义。”
古老的晋商文化不仅体现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商业、金融、股份制、经理人制等方面,有很多的理念也都是当下经济体制的前身。二战期间,日本人抢了很多的晋商资料,成立了国立级别的中国晋商研究所,很多国际知名的日本企业如三菱商社、松下电器、丰田汽车等,无不学习晋商的管理理念、组织结构与经营方法,日本二战以后经济发展跟研究中国的晋商文化有很大关系。
“现在的人都去读MBA,照西方抄,却又水土不服,他们不知道,其实股份制的形成在中国很早就有,有很多的商业规则都是从中国传出去的。”
在收藏之初,薛岩也想过,如果把钱用来做别的生意,或者投入到更有商业价值的文物市场里,如瓷器古玩字画等,一定会有更丰厚的收益,但是,为了弥补中国商业文化史上的断层,薛岩下决心要去做这件“极少商业价值”的事情。“如果在我们的时代,将这些东西散失掉了,就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
对于薛岩来讲,所有的文物都只属于历史,收藏者不过是一个保管员,而保管员的职责就是,在如白驹过隙的短暂人生里,以最虔诚的心守护着它。
建馆容易养馆难
私人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经历过两次高峰。上世纪初,西风东进,上海、天津等沿海通商口岸城市诞生了首批的私人博物馆,后因战乱而停滞。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私人博物馆的热潮又再次兴起。
上海曾经是拥有最多私人博物馆的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始,到最兴盛的90年代,曾经有150多家私人博物馆分散于上海各处,最知名的包括创建了蝴蝶博物馆的“蝶王”陈宝定、收藏了2000多双古筷箸的蓝翔,以及收藏戏服的包畹蓉、收藏三寸金莲的杨韶荣等,他们被称为收藏界各显神通的“八仙”,其风光程度可见一斑。但好景不长,2002年以后,这些私人博物馆陆续传出经营不善的消息,曾是上海私人博物馆密集的多伦路,十多家博物馆只剩下两家。
博物馆的房租和日常开支是让运行难以为继的主因,就算有门票收入,但观者廖廖。皆因整个国民的博物馆意识不强,文化消费在国民心中还没有形成自觉意识,所以缺少观众成为私人博物馆经营惨淡的主因。而另一方面,博物馆大都是靠痴迷其中的收藏者苦苦支撑,但如果子女对此不感兴趣,结果就是后继乏人,很难逃过闭馆的命运。
而北京最早的私人博物馆是于1997年1月18日开馆的的观复博物馆,由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创立,与观复博物馆一起获批成立的还有路东之的古陶文明博物馆,画家夫妇何扬、吴茜的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北京遗箴堂碑帖拓片博物馆。
1997年以后,全国先后由个人出资建立的私人博物馆有300多家,类别从古董文物、到家俱、皮影、门墩,再到中医药、空竹、匾额、扑克牌等等,如同一串文明瑰宝,散落在民间的各个角落。曾有收藏家总结了收藏的六大乐趣分别是,寻觅之乐、发现之乐、占获之乐、把玩之乐、展示之乐以及研究之乐,创建私人博物馆就正是满足了馆主们的展示之乐,但为此付出的艰辛,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如今十几年过去,大部分的私人博物馆都不约而同的步上了上海私人博物馆的后尘,只在刚成立时轰动一场热闹一番,过后就面临着供血不足的困境,不是闭馆,就是在夹缝中求存。高投入,低回报,完全依靠博物馆自身养馆,是私人博物馆发展过程中的致命问题。
以雒文有的老爷车博物馆为例,博物馆一年平均接待约9万人,但真正花钱买门票的才不到8000人。为了省钱,雒文有建馆没有雇佣人员,馆里一共只有三个管理员,他、他太太、他侄儿。即便如此,日子还是紧巴巴的,偌大的展厅内完全依靠房顶的自然光,没有安装任何人工射灯,雒文有说这是当初选址最看重的一点,“要不然我们肯定连电费都交不上。”
为了增加收入,老爷车博物馆专门拿出部分车子给剧组当道具车,连车带司机每天给600元。当被问到未来要靠什么养馆时,雒文有其实也没有更好的想法,“估计就只能硬挺着,现在确实没有什么固定收入,企业赞助想不都敢想”。
学经济出身的薛岩,倒是在建馆之初,就对博物馆的商业模式有过一些规划。“我们花了大概一年时间,仔细研究过国内外经营得比较好、商业价值比较大的博物馆,像美国大都会等,将它们作为学习样本,然后确定了,博物馆要走社会化道路,把博物馆品牌做起来,形成文化产业的平台,形成自己的产品,在建设过程中把一些商业功能预留出来,比如会议、会展,甚至一些高端的公关活动场所,都在博物馆内进行。”在薛岩看来,博物馆应该要被当作一个企业来经营,只是这个企业的功能不太一样,博物馆更多的是要承担一个社会服务的功能。“除了商业模式外,我们也引入了一些国际惯例,比如说国外博物馆一个重要的来源是捐赠,我们现在也在组建基金会,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下面列了一个晋商专项基金,用基金的方式把博物馆永远留在社会。”
尽管事先做了很好的规划,但“晋商博物馆”因为建馆时的资金不到位,很多想法都未能实现,过去的几年里,只能将周边的场地出租来维系运营资金,薛岩希望能把所有的商业模式都实践在“十大商帮博物馆”上,为中国的私人博物馆趟出一条光明大道。
博物馆也可以做到名利双收
中国的私人博物馆里,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与薛岩的晋商博物馆比邻而居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它是由最早登上福布斯财富榜的女富豪陈丽华于1999年创建,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档次最高的紫檀博物馆。在一万多平方米的展厅里,可以欣赏到用紫檀制造的古董家具、艺术品、雕刻工艺品,甚至微缩的中国古建筑景观。
尽管紫檀博物馆每年的门票收入只有一万多元,其它的运营费用全部来自于陈丽华的个人收入,但是,紫檀宫为陈丽华带来的无形的资产却是不可估量的。因为它的功用已不仅限于博物馆一项,这里的剧院和客房,已经接待过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德国前总理科尔就曾入住过它的总统套房。通过这些,紫檀博物馆建立起广阔的社会关系,仅就其与政府的良好关系而言,已让其它私人博物馆望尘莫及。
与紫檀宫的名相比,由地产商樊建川在四川大邑县安仁古镇创建的占地500亩的“建川博物馆聚落”则更重利,在这个投资5亿的项目中,樊建川规划要建成25个博物馆,已完成的11个馆中,以抗战系列、文革系列和汶川地震博物馆尤其引人注目。
虽然樊建川也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但在当年抽出公司一半以上的资金来投建这个博物馆群时,他已经考虑到创收问题。围绕着博物馆,他建造了酒店、客栈、茶铺、餐厅。在馆区尚未开发的空地上,还划出几亩地种上甘蔗和蔬菜,收获的季节里搭一个草棚现摘现卖。此外,他还专门设计了一个卖文物纪念品的场所,主要出售老报纸。这些报纸根据年代不同售价不等,70年代的每张标价380元~480元,60年代的标价580元~680元,50年代的上千元,更珍贵的民国老报需议价。报纸可以简易包装,也可以配礼盒,礼盒里附送博物馆制作的原件证书和当天大事记。这里一年的收入大概可达100多万元,差不多可以支撑水电费用。
将博物馆做成一个文化旅游的产业链,是樊建川更为长远的规划,他甚至还想到,要做一个博物馆的提供商,从策划到实施,帮助有心建馆的人完成一条龙服务。
在私人博物馆里,真正算得上名利双收的还是马未都,他的观复博物馆已从琉璃厂西街搬至朝阳区的大山子,规模也比初建时扩大了十倍,展厅面积达到4000平方米。因为马未都的名人效应,观复的每一个独立展馆都有一个企业冠名,比如IDG家具馆、奥迪工艺馆等。观复的门票是50元一张,是私立博物馆中较贵的。即便如此,在国家公立博物馆大面积免费开放的情况下,依然每天有一百多人慕名前来参观,原因一是馆内通过各种拍卖会购买新的展品来充实展览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观众,二是服务好,比如瓷器下面会放上镜子,方便人看到上面的落款,古家具也是可以让人亲手触摸的,这些在公立博物馆里根本不可能实现。除了门票、企业赞助外,观复的另外两项收入来源是纪念品书籍销售和企业包场活动。
如今的观复博物馆,是极少数不赔钱尚有盈利的私人博物馆,随着社会知名度的扩大,观复先后在杭州和厦门开设了分馆。未来,马未都还计划把观复迁回北京城内,找一个面积两万平方米以上的地方落户。管理模式上,观复也引进了国外的理事会制度,为博物馆成为永久性机构打下了基础,“我们将来会以基金会的形式管理,把博物馆留给社会而不是某个个人”。
但是社会制度的不同,决定了国外的成功模式也并不能够直接套用,例如,国外对私人博物馆的支持办法是,采取免税或惠税的政策,对捐赠或投资全部归入纳税款,并且,有专门的基金会对这类公益性的活动进行支持。而我国的私人博物馆在性质上则比较模糊,能否接受社会捐助、享受减免税政策,国家尚未有具体的规定。对于刚刚进入发展期的中国私人博物馆而言,路漫漫其修远兮。
TIP:中国私人博物馆大赏
古陶文明博物馆
馆主:路东之
地址:北京宣武区右安门内西街12号
特点:400平米的地下室内,静静地陈列着几百件新石器彩陶、秦汉砖瓦、战国封泥。作为全国第一座陶专题博物馆,它以3000件出土文物,构成以古陶文明为主脉、以艺术考古为特色的收藏体系,构成一部近乎完整的古陶文明史。
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
馆主:柏杨
地址: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王府公寓
特点:明万历三十六年创立的御生堂系山西榆次白家药铺,距今已400年历史,这里的展品都是由白家历代传人收藏而得。复原的御生堂老药铺是博物馆的重头戏,药柜、桌椅、板凳、药具都按原药铺场景摆放,乾隆御笔书就的“御生堂”匾额赫然悬于门上。
睦明唐古瓷片标本博物馆
馆主:白明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北里东区1号
特点:“睦明唐” 展区大约有三百多平米,藏有三十大类、五万余件古瓷片,平时的展出的瓷片大约有一千片。镇馆之宝有“宋代汝窑坐龙”和“元代枢府窑的福禄铭文瓷碟”
松堂斋民间雕刻博物馆
馆主:李松堂
地址:北京东城区国子监3号院
特点:旧址位于位于宣武区琉璃厂东街14号,2008年7月12日迁址重开。馆内从秦砖汉瓦到明清的石、木、砖雕;从民间建筑装饰构件到古代各式家具,一千多件(套)馆藏使博物馆蕴含丰厚。
长风堂博物馆
馆长:杨休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22号16层
特点:藏品共有6000多件,分名人故居、古代中国书画、近现代中国书画、西洋画、名人信札、成扇、古籍善本、瓷杂玉器等八大类。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康熙的“清和”大字、蒲松龄的真迹、陆俨少的《杜甫诗意百开册》,……市级文保单位的傅抱石故居也属于这个私人博物馆。
扑克博物馆
馆主:李维刚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报国寺东夹道1号
特点:展出由馆主从世界各地收藏到的三万五千多副扑克牌。整个博物馆的外形像一副巨大的扑克牌展开成的扇面,楼梯是13级,台阶上的花纹从扑克A到K依次递进。除了展示架上的扑克之外,无论吊顶、门廊、立柱甚至连洗手池龙头的设计中都巧妙隐藏了扑克花纹,扑克文化渗透在这座博物馆中的每一个角落。
管艺当代艺术文献馆
馆主:管艺
地址:北京通州区宋庄
特点:占地1500平方米,藏有来自50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雕塑、影像、照片、绘画等作品500多件。
东方红收藏馆
馆主:杨建清
地址:天津武清区杨村
特点:解放前那些革命先烈为新中国成立而做出贡献甚至牺牲的历史记忆,包括史料文献(报纸、杂志、内部资料、老相片等)、实物真品(望远镜、像章、瓷像等)。
玺宝楼青瓷博物馆
馆主:吴克顺
地址:深圳罗湖区宝安南路2095号
特点:馆中藏有2000多件稀世青瓷。历经3500多年的藏品囊括了各时期的精品,从青瓷初创期的印纹硬陶,到青瓷发展期的越窑,青瓷鼎盛期的秘色瓷、刻花青瓷、龙泉窑、钧窑等,再到青瓷衰落期的龙泉窑,应有尽有。
科举匾额博物馆
馆主:姚远利
地址:北京高碑店民俗文化村
特点:在这个三千多平方米的四合院里,收藏了历代与科举制度有关的石匾与木匾五百多方。
四海壶具博物馆
馆主:许四海
地址:上海市郊嘉定江桥
特点: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审批的第一个私人博物馆,馆藏从原始彩陶壶到明清紫砂壶千余件,日常展出中国历代壶具精品二百余件,同时也陈列了中国当代制壶大师、陶瓷艺术家的壶具精品杰作等
东华陶瓷博物馆
馆主:刘春华
地址:上海市延安西路嘉利大厦7楼
特点:以明清官窑瓷器为主要收藏陈列对象,如乾隆官窑绿地紫龙小碗一对、康熙官窑青花黄龙碗一对、乾隆官窑青花缠枝莲贯耳大瓶、雍正仿宋官窑双耳瓶、明正德白釉暗花云龙纹冬瓜坛、万历青花人物故事虎爪瓶、万历官窑青花花卉大盘等。
包畹蓉京剧服饰艺术馆
馆主:包畹蓉
地址:奉贤区海湾旅游区龙腾阁
特点:包畹蓉系我国四大名旦之一的荀慧生的嫡传弟子,收藏有各款蟒袍、裙袄、斗篷、开氅、女帔、云肩、大靠、官服、鱼鳞甲、龙套衣等千余件。包括一代宗师梅兰芳所存《宇宙锋》中穿过的黑色女帔;荀慧生在《红娘》中穿过的裙袄云肩:曾红极一时的黄桂秋用过的点翠头面等。
蔡伯昌老彩票博物馆
馆主:蔡伯昌
地址: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镇
特点: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家老彩票专业收藏博物馆。收藏有上自清乾隆年、下至解放前发行的各类老彩票600余枚,时间跨度200多年,既有清代官方发行的奏办彩票,又有民间商号推销的商业彩票,还有民国年间各地发行的赈灾彩票等。
陕西关中民俗博物馆
馆长:王勇超
地址:西安市南五台风景旅游区
特点:将正在拆除、具有浓郁民俗传统的关中民居大院完整保留,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
馆主:孙海芳
地址:绍兴鲁迅故居旁
特点:博物馆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藏品近4000件,其中不乏珍贵的孤品,特别是“双重列的车马神人画像镜”被称为绝世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