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讯

2013-04-29

老区建设 2013年5期
关键词:最低工资农民工公益

2013国家给农民派送2000亿元红包

3月20日,农业部网站公布了“2013年国家支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38项政策包括农民直接补贴、农机补贴、农资补贴等,涉及国家支持农业的方方面面。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农业补贴金额或超去年规模,达到2000亿元。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2013年国家将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力度,在2012年中央1600亿元的农业补贴基础上,今年还会继续加大补贴,补贴将涵盖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包括种粮补贴、种子补贴、生产资料补贴、农机补贴等。

(每经网)

31位代表,身后是2.6亿农民工

5年前,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3位代表的亮相瞬间吸引了全中国的目光。缝纫工出身的朱雪芹、临时工康厚明、“打工妹”胡小燕,作为农民工的代表走进大会堂履行职责。

5年后,新一届全国人大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工代表人数增至31人。变化,也体现在地方,据江苏省人大统计数据,上届该省农民工代表有1人,本届增加到7人。

“从3名到31名农民工代表,还有十八大上出现26位农民工党代表,都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农民工群体更重视、解决实际问题更切合农民工需求”,江西省丰城市蕉坑乡驻台州流动党支部书记、办事处主任卢金生代表说。

2010年通过的选举法修正案明确了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原则,“同票同权”在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的选举中得以实现。

“农民工当选人大代表,就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有了话语权,可以充分表达他们的利益和诉求。”,中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委员说。

(人民日报)

到2015年完成6万个村环境整治

3月15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在回答农民日报记者有关“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提问时称,自2008年国家实行“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农村环保政策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达到了135亿元,支持2,6万个建制村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示范建设,5700多万农村人口直接受益。

“但是当前我国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农村环保任务十分繁重。”吴晓青说,下一步环境保护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联合国家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村污染治理工作,确保到2015年共完成6万个建制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农民日报)

首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关注高校公益发展

2月27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联合公益时报、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主办,主题为“携手公益·共赢未来”的首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

据悉,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举办的“公益未来”大学生公益社团领袖集训营的重头戏,本次论坛是为搭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公益平台,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高校公益中来,同时为高校公益社团提供更好的社会资源,促进青年公益发展。

近年来,社会责任成为许多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企业将相当一部分关注投向了大学生青年成长和高校公益。高校拥有的庞大学生群体、良好社会形象是企业选择高校公益的附加回报,而企业手中的理念、资金、机会也是高校学生梦寐以求的资源。但是,国内仅本科院校就有千所,并且遍布各地,无论是沟通联络还是活动管理都是对企业实力的巨大考验。中国扶贫基金会于2002年开始资助大学生公益项目,截止到2012年,累计资助公益社团400所次,公益项目1293个,并开展爱心宿舍、善行100等全国性高校公益项目,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办。

2013年开始,中国扶贫基金会将致力于推动高校公益全面发展,本次论坛有来自全国100余所高校的自强社(爱心社)的社长参与,与各界公益学者、企业家共同探讨2013年高校公益发展战略,交流优秀的企业和高校公益项目运作经验及企业参与模式。

(中国扶贫网)

农业保险6年向1.13亿户次农户赔款551亿

3月20日,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农业保险发展情况。2012年,共向2818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148亿元。2007年以来,我国农业保险6年累计向1.13亿户次的农户支付赔款551亿元。

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副主任董波表示,自农业保险2007年试点以来,我国农业保险在促进农业增收、解决农户“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支持了农业灾后恢复再生产,成为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的重要资金来源。

近年来,农业保险实现了快速发展,覆盖面快速扩大,保障程度不断提高。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达240.13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364%;承担风险金额达9006亿元,相当于2007年的7倍:承保农作物9,7亿亩,占全国播种面积的40.2%,与2007年相比提高了近5倍。

此外,保费补贴试点范围及品种也在逐年上升。董波介绍说,截至去年底,中央财政补贴的省份已扩大到全国所有省份,补贴品种从玉米(2458,-2.00,-0.08%)、水稻、小麦(2518.12,00.0.48%)等6种扩大到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奶牛等15种。

董波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仍存在保障水平和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巨灾风险分散机制还不够完善等问题。下一步,将完善配套制度,积极争取财税支持政策,逐步拓宽农业保险服务领域,提升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经济日报)

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对全球扶贫工作贡献巨大

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15日报道,联合国近日发布一份报告称,最近几年全球扶贫工作取得进展,其中发展中国家对此所作的贡献巨大,仅中国就有5亿人脱离贫困。截至2030年,全球高达80%的中产阶级将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联合国在最新的《人类发展报告》中表示:“历史上从未有如此多的人的生活条件和前景出现如此迅速巨大的改变,世界正在见证一个划时代的‘全球再平衡”。

报告指出,由于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国的经济迅速增长,人类发展指数(HDI)取得较大进步,其中仅中国一个国家就有超过5亿人脱离贫困。报告强调称,全球还有40个发展中国家具有较高的经济活力,帮助数亿人摆脱了贫困,并推动数十亿人成为全球新的中产阶级。这种增长已经帮助联合国实现“千年发展目标”,该目标呼吁从1990年截至2015年,全球每日生活费用低于1.25美元(约合人民币7.5元)的人口比例减半。

报告还发现,支持这种脱贫的原因是由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日益增长,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又是全球贸易增长的最大因素。

(环球网)

江西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45.1%

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能否缓解招工难

从4月1日起,江西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之后,月最低工资标准最多1230元,最少900元,平均增幅45.1%。这是江西省自1995年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以来第八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一类区域1230元/月、12.3元/小时;二类区域1150元/月、11.5元/小时;三类区域1070元/月、10.7元/小时;四类区域980元/月、9.8元/小时;五类区域900元/月、9元/小时。

南昌市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230元。此举能否缓解企业招工难的尴尬?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调整后,江西省最低工资标准将达到全国中等水平,增加了农民工返乡就业的吸引力,同时也倒逼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工人收入和获得完善的社会保障。

江西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处长罗水泉说,此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主要是出于提高劳动者收入和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倒逼个别依赖于“人口红利”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与前7次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不同的是,本次调整将职工个人应该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等因素考虑在里面,这主要是出于对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考虑。

“很多人认为工资水平低,拿什么作参考?最低工资标准就是直接指标。”江西人才市场综合管理部汤焱林说,尽管目前绝大部分企业的月薪都高于新标准,但是,此次调整后,江西省与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差距大大缩小,有利于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随着“招工难”现象愈演愈烈,江西省各地都在想尽办法“留人”。据统计,截至3月1日,江西省返乡农民工405.3万人,占全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77.8%。同时,返乡农民工中约六成已外出就业。全省累计组织招聘会929场,其中有30,3万返乡农民工达成返乡就业意向。

不过,许多地方都在给企业和返乡农民工“算账”。吉安市就业局在向返乡农民工分析本地就业优势的同时,也及时向企业通报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状况,让企业真实客观了解当前面临的招用工形势,引导企业合理确定招用工条件和薪资待遇。于都县今年实行了招工服务准入制度,不再向低工资、欠薪企业提供招工服务。

(江西日报)

吉安“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力推农村同步奔小康

“我们村困难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路,机耕道没有修好,车开不到稻田边,得靠肩挑手提;第二个是没有技术。”近日,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永新县石桥镇白鹭村,村民们围着前来调研扶贫开发工作的吉安市委主要领导一一诉说村里发展遇到的困难。

今年以来,吉安市切实抓好两大主战场:一手抓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一手抓扶贫攻坚,使贫困村同步奔小康。自3月始,该市对全市661个贫困村,每个村安排一个调研组开展调研,重点是最贫困、最落后、最偏远的贫困村,市领导带头,市、县、乡三级干部共同参与,三级分别各抓好200个贫困村。调研结束后,每一个调研组需提出符合实际的对策建议,并就地转为帮扶工作组开展扶贫攻坚。

在扶贫攻坚中,该市握紧拳头,实施“六抓”,确保两年内贫困村发生根本变化:一抓搬迁扶贫,将生存条件恶劣的困难群众向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县城和中心镇等地集聚;二抓产业扶贫,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策的思路,帮助发展六大特色产业;三抓基础设施扶贫,切实解决好水、电、路等“最后一公里”的基础设施;四抓劳务扶贫,完善就业服务平台,确保两年内每户贫困群众至少有1人在工业园务工:五抓智力扶贫,新招录的教师到贫困村支教半年以上,并抓好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六抓保障扶贫,进一步完善贫困村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制度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并加大保障力度、拓展贫困保障面。

同时,该市着力抓富民产业发展壮大,抓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型农业发展之路,在空心村整治这个难点上、农民无序建房这个难题上、群众主体参与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引导农民传承接续庐陵美好家园,建设“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乡村。

(江西日报)

崇仁2000贫困农民“家庭农场”里拿“双薪”

3月19日一大早,家居崇仁县郭溪乡陈铁村的低收入户王绍平和村中的几个中老年人来到村前头邵年平的“家庭农场”,为大棚里的茄子、辣椒松土、浇水。王绍平对脚下的土地再熟悉不过了,原本就是他村里的,他家也有12亩。前年,邵年平看好陈铁村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等优势,和村外的几个人合伙租赁这一大片地成立“家庭农场”,种植大棚蔬菜。考虑到儿子、媳妇在外打工,自己身体不适无法种植,老王将自家12亩农田转租给“家庭农场”,又时常到这个“家庭农场”做零工,一天的工资是80元,一个月20多天上班,有1600多元的收入。每年还另外领取土地流转“租金”。通过土地流转,崇仁县已有2000贫困农民在“家庭农场”里领上了“租金+工钱”的“双工资”。

这些年,崇仁县乡村大部分年轻的村民都外出务工,留下妇女、孩子和老人在家,种田成了问题。由此,崇仁县坚持“建设试点、培育亮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探索“家庭农场”式种植模式,选择了一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村,作为试点,对长期在外务工,无心种植土地的农户,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他们的土地进行流转,村与村民、村与承包户都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按照每亩每年一定的补偿标准,承包户补偿给农户,并且根据粮食价格行情,土地流转金三年调整一次。每年付一次。根据流转土地的面积大小,种植作物的种类,确定了水稻、蔬菜、葡萄、灵芝等不同类型的“家庭农场”。目前,全县共流转土地3万多亩,组建“家庭农场”200多个。村里的年轻人安心外出务工,留守在家大都是身体不大好、无什么特长的贫困户,他们在喜得田地租金的同时,大都还就近到“家庭农场”打工,成了名副其实的“双薪族”。“没想到这么大岁数了,还能打工挣钱,干一些松土、除草、栽苗、施肥之类的轻松活,每天有50到80元不等的工资收入,既累不着,还能挣点生活费。”家住崇仁县六家桥乡王铁村的贫困老人吴华学,平时在家没事干,就到附近一浙江入办的“家庭农场”打工,和几个老哥们一起边聊天边做些简单的栽花活,不但增加了收入,还活动了筋骨。

(江西省崇仁县委宣传部 崔伟群 周俊杰)

上犹县四措并举帮扶少数民族村产业发展

近年来,上犹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四措并举,大力实施少数民族村帮扶工程,目前该县少数民族村已发展成为集高山蔬菜、毛竹林种植、石蛙养殖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种(养)殖基地。

一是整合多方资源,开展“三送”服务。为确保帮扶工作抓出成效,上犹县把少数民族村帮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结合当前“三送”(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将帮扶内容纳入“三送”干部及乡镇目标管理考核范围,有力地推动了帮扶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二是开展免费技术培训。依托县农民培训学院,聘请市、县农业专家,举办蔬菜种植、家畜养殖培训班。近两年来,在少数民族村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800余人,为少数民族村产业发展积蓄了人才骨干。

三是选派技术员,亲临实地指导。近两年来,先后选派技术员120多人次,到营前镇、平富乡、油石乡等12个少数民族人口聚集地传授大棚种植技术,让众多少数民族群众在家门口学习最新、最实用的技术。

四是建设示范基地,以基地建设带动产业规模化发展。以该县少数民族村为重点,精心打造了平富乡信地畲族村、横坑畲族村及油石乡新田村等一批示范性蔬菜基地,对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江西省上犹县扶贫和移民办 刘裕勇)

猜你喜欢

最低工资农民工公益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最低工资的真相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