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助推中国梦 大学要先行

2013-04-29高杨韩家清

河南教育·高教 2013年5期
关键词:河南学科建设

高杨 韩家清

习近平总书记把实现中国梦的内涵、实质、路径阐述得精辟、透彻,中国梦,就是国家强盛之梦、民族复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先导和基石。而高等教育又是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必须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

地处中原大地的河南,岂不是如此。中原崛起,梦想成真,大学必须先行。

从“精英”到“大众化”,从“独木桥”到“阳关道”,河南高等教育曾经的无奈与辉煌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又有多位代表继续为河南学子鼓与呼,请求中央有关部门关注河南孩子的需求,按考生基数投放高校招生名额。

我们没有考据,这是河南“两会”代表第几次在类似的会议上为中原学子们“鼓与呼”了。每当此时,或全国高考前夕,河南的“两会”代表、河南的父母官们或在有关会议上,或亲自带队到首都“跑高校、跑机关”,甚至召开新闻发布会,不遗余力地奔走呼号。

其效果往往可嘉,很快会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教育部领导表态,继续坚定地支持河南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北大、清华等著名高校也会在河南增加三个五个、十个八个的招生名额,算是对河南考生大省的积极回应。的确,喊喊,总比不喊好;跑跑,总比不跑强。学子们应当感到欣慰,在我们孜孜以求的同时,还有这么多的领导、乡亲关心我们,替我们排忧解难、寻觅出路。

不可否认,纵向比较,河南的高等教育事业的确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横向比较,不仅落后于经济发达地区,甚至被过去落后于我们的兄弟省市超越了。

请看2003年12月13日的《河南日报》讯: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郑州大学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纳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管理,结束了我省高校无重点实验室的历史。至此,河南高等教育终于告别了无重点大学、无重点学科、无重点实验室、无本土院士的“四无”尴尬。

今日之河南高教终于可以走出窘境,我们有理由来盘点这辉煌的家底了:1996年,郑州大学正式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序列。2001年,郑大成为教育部、财政部重点支持的高等院校,进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结束了我省无重点大学的历史;2002年,郑大凝聚态物理和材料加工工程两个学科首次入选“国家队”,跻身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2003年10月,该校33个重点学科又全部通过评估验收。2003年11月,默默耕耘45年、德高望重的化学系教授吴养洁成功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的当选,为我省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科学研究上水平、上层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不仅如此,河南省的学位点建设同样取得了重大突破。仅以博士点建设为例,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近1亿人口的大省仅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并入郑州大学)有两个博士点。至2011年,全省高校一级学科博士点已经达到35个。有博士点的高校增加到5个。其中,郑州大学:4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5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2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河南大学:33个硕士一级学科,20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8个博士一级学科,7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1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另有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也拥有了若干一级、二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当我们抬起头来环顾四周,却发现我们的差距如此之大。以我们的邻居湖北省的武汉大学为例,新中国成立之初和河南大学比肩的一所“国立”大学,现有43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243个二级学科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342个学科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而全国912个国家二级重点(培育)学科,河南仅有8个;287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河南仅有1个。

诚然,从全国的角度看,几经扩大招生规模,高考从“独木桥”发展到了“阳关道”,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过渡到了“大众化”。河南省的高招录取率也高达百分之七八十,郑大、河大的在校生规模都达到了数万人。然而,我们同样看到了这样的报道:2012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2391.3万人,河南为155.9万人,占6.5%;2012年全国在学研究生172万人,河南仅3.2万人,占1.86%。

有关专家坦言,这与河南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极不相称。

尤其令河南考生愤愤不平的是,河南的考生依然是上大学难,上好大学更难。他们想上清华、北大等国内名牌高校,高考成绩要高出一本线80分到100分,即便是想上一般的一本大学也要高出一本线40分左右。而河南的高招分数线长期位居全国前“三甲”。

河南的学子们是无辜的,但是,造成这种尴尬与无奈的责任和原因,我们又能够去追究哪一个部门、哪一个人呢?

从《河南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4-2020)》到“高教质量20条”,河南正确决策引领高等教育逐步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是呀,我们的高等教育事业落后,没有理由去埋怨任何人。

比如,至今很多业内人士,把落后的原因归结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院系调整,国家打散了在当时国内排名非常靠前的河南大学,致使河南高教很长时间喘不过气来,甚至一蹶不振。但是,凡事皆有利有弊,一个老河大倒下去,开封师院、新乡师院、河南医学院、河南农学院等新高校站起来了。尤其是新河大人并没有抱守残缺,以不屈不挠的河大精神,发愤图强,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绩。几经变化,而今日之河南师大、河南农大同样光彩照人。更何况,我们新建起了新中国第一所综合性本科高校——郑州大学。就在不久前,国家公布的“2011计划”高校名单中,河南农大光荣入选。

知耻而后勇。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奋起直追,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才有希望迎头赶上,才有可能向先进靠拢。

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历届省委省政府的领导高瞻远瞩,正确决策,都把发展高教事业、培养建设人才摆在重要的议事日程。省教育厅历届班子,同样重视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使得河南的高教事业稳步前进,从而,进一步缩小了与先进水平之间的距离。

2004年,《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004-2020)》提出了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以及促进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该规划实事求是,提出的目标任务也是切实可行的,“按照2010年接近全国高等教育平均发展水平、2020年达到或略高于全国高等教育平均发展水平的基本思路,构建我省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体系。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积累,逐步健全和完善我省高等教育体系,培养和造就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原崛起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政策措施也是得力的。比如,更新观念,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现代高等教育制度;深化改革,增强高等教育发展的生机与活力;推进教学和科研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队伍;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推进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多渠道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健全完善高等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等。

为了保证目标任务得以实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2012年8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即“高教质量20条”)。瞄准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战略和科技需求,建立30个左右的河南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按照“扶需、扶特、扶优”原则,启动实施“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提升计划”;重点建设500门精品开放课程、100个教学团队;支持500项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在该意见出台的同时,河南省教育厅、财政厅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实施河南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对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凝练学科方向、会聚人才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难能可贵的是,蒋笃运、王艳玲等几任老厅长,以及现任朱清孟厅长,都是从高校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是高校教育与管理的行家里手,深谙高校的改革与发展规律。在他们的引领下,河南高等教育正在内涵式发展之路上阔步前进。

从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到“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河南高等教育沐浴在快速发展的春风里

2013年,阳春三月,大地回春,万物复苏。教育部公示了本年度新设置高等学校和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的名单。其中,河南有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升本成立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升本更名为信阳农林学院;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升本更名为铁道警察学院(由公安部申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将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省教育厅同时公示郑州华信学院更名为郑州工业学院。这是我省高校在国家实施“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后,高校建设发展的又一喜讯。

众所周知,“中西部塌陷”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鉴于此,从2012年开始到“十二五”末,国家开始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该计划包括“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等。即“十二五”期间,中央安排专项建设资金100亿,在中西部24个省份支持100所左右普通本科高校加强基础办学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地方发展。河南省有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和河南中医学院等7所院校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数量位列全国首位。

“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是指在没有部属高校的14个省区,教育部、财政部专项建设一所本区域内办学实力最强、办学水平最高、区域优势明显的地方高水平大学。该工程是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重大战略,它对优化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加快缩小区域间高等教育差距,促进中西部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意义深远。河南有郑州大学入围。这是继“211工程”和“省部共建”后,河南省高等教育在国家支持方面的重大突破。

至此,河南高校建设国家一流大学又跨出实质性的一步。河南高等教育沐浴在快速发展的春风里。

从重点学科建设到人才强校,从扩大规模到提升办学质量,河南各高校因校制宜,各显其能

入围国家“两个工程”的河南高校,落实十八大精神,助推中国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因校制宜,各显其能。

作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河南入围“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的唯一高校——郑州大学正在抓住机遇,全面启动《郑州大学创建高水平大学服务中原经济区行动计划》,深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科技创新工程、人才强校工程“三大工程”,推进重点学科振兴计划、区域服务支撑计划、国际合作拓展计划“三大计划”,全面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说得好,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力量。在国人憧憬中国梦的同时,1亿多中原人的心里也激扬着一个奋发崛起的中原梦。今年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关键一年,如果教育的“短板”发展不起来,中原经济区的腰杆就难以硬起来。因为,教育发展不上去,就难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没有高等教育支撑,就没有中原崛起。为中原崛起添砖加瓦,百年河大义不容辞。

河南农业大学决定把从2012年开始的3年时间作为“核心课程建设年”,学校为此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各学院要结合各自实际,重点抓好政策的细化和组织落实。职能部门要重点抓宏观管理,着重于强化督促检查。对于核心课程建设,一定要明确主题与重点,特别是要加强不同专业共同开设的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把握好各自的定位,实行差异化管理,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加强调查研究,改进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

河南师范大学在2012年中国大学评价中排名快速提升,教师学术水平排名中列第105位,在首次设立的大学性价比排名中列第10位,两项排名均位居河南高校首位。这些成绩的取得,是该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是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学校党委书记周铁项认为,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有机遇,更有挑战,要按照“发挥优势办师大,跳出师大办师大”的理念,解放思想,再接再厉,开拓进取,狠抓落实,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

提升高校办学质量,学科是龙头,专业是基础。根据河南省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的意见》,河南理工大学按照“扶需、扶特、扶优”的原则,实施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提升计划,构建一批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群,形成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适应、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需求、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

河南工业大学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努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第一,大力做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提供支撑;第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毕业生质量;第三,进一步强化科学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第四,切实加强国家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的培育,努力增强学科建设实力;第五,加大开放办学力度,提高国际化水平和视野。必须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和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解放思想,克难攻坚,努力推动学校的质量和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继续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工作重心;继续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深化改革,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特色发展道路;继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科学研究为支撑,社会服务为方向,文化传承创新为引领,走协同发展道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继续坚持以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人才管理队伍为支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面加快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建设步伐。

河南中医学院则从抓学科建设入手,实现由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大力提升学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在“学校——院部——学科”三级管理的基础上,实行一级学科带头人总负责制。学院要求一级学科带头人切实抓好支撑其建设的二级学科建设,不断加强规划和督导,强化学科学术交流工作。抓住入围“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机遇,在学科内涵建设上下功夫,努力构建高水平、高层次的重点学科,切实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推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从“不能坐等观望”到“一定要抢抓机遇”,从“不要一哄而上”到“一定要注重质量”,关注河南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仁人,其逆耳忠言仍在我们耳畔回响

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不久前召开的“高教系统中国梦教育活动座谈会”会上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是核心任务,应始终贯穿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各项工作之中,特别要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出路,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积极稳妥推进高考改革,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大力推进协同创新。

其实,关注河南高等教育的志士仁人,对我省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早就关爱有加。他们坦诚相见,不断建言献策。比如,我们不能有“等”“靠”“要”思想,要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不能求大而全,一定要注重培养人才的质量;衡量高校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是比规模、比大楼、比论文,更重要的是比内涵、比特色、比贡献等。

故而,身为高校领导,必须与时俱进,正确决策,少一些“官府气”,多一些“学府气”;宁愿少建设一栋大楼,也要多培育一位大师;宁可少讲究一点级别,也要多培养一批人才。各高校一定要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务必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致力于培养学术大师和学术领军人物,力争多承担大项目、多产出大成果,努力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杰出人才,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能力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使更多的河南学生在省内就能享受到一流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这既是领导的要求,也是人民的希望。

作为高校教师,需要切实肩负起育人使命,坚持师德为先、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坚持教学为要、心无旁骛地投入教学工作。坚持科研为基础,以高水平科研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要将爱国精神、事业心、责任感、团队意识、认真刻苦等品格,融入课堂、融入课题、融入文章,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紧密结合在一起,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才。要立志高远、涵养大气品格,修身求知、追求一流学问,知行合一、创造精彩事业,甘于奉献、践行责任人生。

当如是,河南高等教育事业必将厚积薄发,生机蓬勃,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河南学科建设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超学科”来啦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