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仁宝谢幕:中国企业家精神永不凋零

2013-04-29张小平

记者观察 2013年5期
关键词:鲁冠球华西村企业家

张小平

“最早的时候,我想干到60岁,再后来我想干到70岁、80岁,现在,我要继续再干到88岁,为华西未来50年发展夯实基础。”有“最牛村官”之称的吴仁宝,在84岁高龄时说过这样一段话。

可惜天不遂人愿,他即将到达预想中的终点时倒下了。“天下第一村”江苏省江阴华西村于2013年3月18日对外发布消息:“我村吴仁宝老书记因肺癌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18日晚6时58分不幸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

一位具有浓郁共产主义情怀的企业家,终于完美谢幕。闻者喟叹——这是一个时代的远去,也意味着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逐次凋零。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是一个国家在巨大转型时期的产物。他们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开始踏上创业的艰辛之旅,今天,他们中的大部分已经过了花甲之年,但他们依旧在奋斗不息。他们一般都有着低微的出身和学历,然而却有着上天赋予他们的不菲的财富——人生阅历丰富,尝尽人间冷暖、洞察世间曲直。这些人都经历过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体制艰难蜕变中,他们的灵魂和肉体都得到了淬炼。

虽然身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家,但他们骨髓深处流淌不息的是共产主义的血液。在很多场合,他们更像是一名政治家,还不是一名企业家。例如吴仁宝,即使到了去世的前夕,仍然表现出了一名共产主义者的言行举止:“3月15日晚上,他翻来覆去睡不着,示意要了解当天的新闻。当工作人员把《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上有关国家领导人选举及两会情况读给他听的时候,他突然非常平静,听完以后就睡着了;16日早上一醒来,就问村里的负责同志,这个月的经济效益如何?大华西的规划实施如何……”

吴仁宝的逝世,让我们想起美国麦克阿瑟将军在自己母校西点军校的一句经典演讲词“old soldiers never die,they just fade away。(老兵不死,只是凋零)”。

像吴仁宝一样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亦如此!

企业家躯壳,政治家头脑

从吴仁宝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我们可以判断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在思想和改革以及创业道路上和他都有着相似的感受:20世纪50年代“听”,上面说啥就做啥;60年代“顶”,发现明顶要吃亏,就改为暗顶;70年代“拼”,拼命大干;80年代“醒”,实事求是、加快发展;90年代“警”,警惕脑子不清爽,说错话干错事。

这个在中国的行政序列中微不足道的芝麻官——村支书,在吴仁宝的生命中,一任就是近50载。他深知,国有国法,官有官规,他谁也不能得罪,谁也不敢得罪。但既然他是华西的一家之主,那么他就要制定自己的家规。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吴仁宝并不是一味盲从,在制定家规的时候,他就以“形式主义”反对“官僚主义”。

在20世纪60年代,最时髦的社会活动之一就是“割资产阶级尾巴”。而吴仁宝一边猛掀“农业学大寨”的热浪,一边偷偷办起了小磨坊和小五金厂;80年代全国农村都搞分田到户,但吴仁宝却没有跟风,却坚持要走发展做大集体经济的道路;90年代全国掀起乡镇企业改制浪潮,吴仁宝又提出了“一村两制”的构想,村民既可以进集体企业也可以从事个体经营……

世人都称他为“农民思想家”。他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淡定自若,宠辱不惊。这称号来得并不突兀,曾经有位教授听完他的演讲后感慨赋对:“聆智慧老农讲经,藐天下学者论道。”吴仁宝不管外面如何风云变幻,始终坚持那一套“土办法”:在市场经济按劳分配基础上实现了劳动大众的共同富裕。华西村从当初的600多人和0.96平方公里的一穷二白的小村子,发展到今天的5万多名村民和职工、35平方公里、年销售额400多亿的大华西村。共产主义的美好前景更多地只是留存在人们的憧憬中,而吴仁宝却让它在华西村这个小地方呈现出炫目的现实光彩。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他不仅有着智者的思维,还是一名具有卓越政治头脑和前瞻性思维的人。他对大政策、大环境,有着惊人的预见性和敏感性。2008年,当全球金融危机肆虐,雷曼兄弟、花旗、高盛、摩根斯坦利等国际投行巨鳄一个个陷入困境时,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多米诺骨牌”的摧残下也未能幸免于难。然而,偌大的华西产业却几乎没受什么影响。因此,可见吴仁宝深远的政治谋略,他能在每一次国家政策调整和宏观经济动荡之时,先觉先察,从而未雨绸缪。

正是这个农民政治家,将华西人团结起来,以“艰苦奋斗,团结归口,服务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建设出一个“乌托邦”般的“天下第一村”。

第一代企业家基因

刘永好四兄弟的创业传奇,早已成了新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崛起的楷模。用变卖手表、自行车等家当所得的1000元资金撑起一片广阔的希望天空,从一个育种场最终发展成为“中国饲料工业百强第一”“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一”的希望集团,成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面旗帜,刘家四兄弟上演了一场敢为人先的创业戏。

这些中国第一代的民营企业家们,他们是改革开放的最先受益者,同时也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机遇,立足于低成本制造优势,全面参与全球产业分工。他们为解决就业压力巨大的中国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同时,由于处于产业末端,没有核心竞争优势,加上自身管理基础和流程的薄弱、高级管理人才的极度短缺,这些民族制造企业很难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去。而顺利实现全球化拓展的鲁冠球,是其中硕果仅存的佼佼者之一。

在创业的基因上,这些企业家们同样有着优良的品质:坚韧不拔的毅力、敢为人先的闯劲、规范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善甄人才等,这些独特的个人魅力和能力都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商业素质。

以吴仁宝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企业家,都表现出了天下为公的思想和强烈的责任心,对个人的享受反而无为无求。据说,在华西村,住在最破旧房子里的,是吴仁宝。这在号称“天下第一村”、家家住别墅的华西村,是难以想象的。同样,像鲁冠球、刘永好这样的企业家,他们充满智慧同时又真诚善良,在努力发展生产的同时,还对社会发展作贡献而且不事张扬、心态平和。

被誉为“忍者神龟”的鲁冠球,忍耐是这位中国最为长寿的企业家的最大特点。龟和兔赛跑,比得其实不是速度,是毅力,是经受住人生考验的耐力。与那些急于求成的同时代创业者相比,他用长达20多年的时间来缓慢、隐蔽而又坚定地推行着自己的产权改革。这恐怕是全国乡镇企业最早的产权制度改革。在规范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上,鲁冠球十分重视。“小规模的公司MBO,人家不注意。我们规模大,就要做得更规范。”鲁冠球显得格外小心翼翼。

在企业管理上,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更多相信“子承父业”,而对职业经理人大多嗤之以鼻、不愿轻易信任。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阶层,法律也尚不健全,致使许多家族企业无法相信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两权相害取其轻,还是家人背叛的可能性比较小!于是,我们看到,吴仁宝选的接班人是自己儿子吴协恩,鲁冠球选定的接班人是自己的儿子鲁伟鼎,周海红选的接班人也是自己儿子周耀庭……

他们相信不老的神话,在自己修筑的“神坛”上做起了“太上皇”。他们相信,只要自己还在,自己的“辖区”和“子民”就会持续享有公正与富足。

永不凋零的企业家精神

相比吴仁宝们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心路历程而言,那些在20世纪80年中期以后创业、年龄在45岁至55岁的企业主,算得上中国的第二代企业家。和第一代企业家相比,他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他们一般受过比较良好的教育,有的甚至具有海外留学背景。因为恰逢改革开放,因此,他们较少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对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接触勇快、更全面。

这一代的民营企业家大多从事的是服务流通和信息产业。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经营的传统制造业不同的是,这些后起之秀,如杨元庆、李彦宏、史玉柱、马云等^更多的像一个“海绵”,他们精于中西管理之道,能够融合海纳百川的信息,并根据市场信息做出快速的反应。他们的商业模式大多从西方国家直接复制过来,并能够为己所用。这种借鉴方式,在互联网产业更多的表现为借鉴美国硅谷的创业氛围。

没有第一代长年累月的原始资金积累过程,第二代民营企业家更多是选择合作、合资,通过私募融资、海外上市等途径实现企业的迅速扩张,以并购等手段进行整合,从而跃上行业领袖的地位。

和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大公无私比起来,第二代民营企业家更崇尚自我、更注重个人价值的体现。他们更信奉商业规范、更尊崇股东利益,更在意对企业股权的牢牢掌控。对社会慈善事业,他们会选择量力而行。这当然和转变的时代价值观有关,第二代民营企业家在引进西方先进的管理模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西方注重实现个人价值观的思想。

在延伸企业常青的基因上,他们比第一代民营企业家更相信专业的现代化企业管理,信任职业经理人,而不是传统的家族制传承和管理体制。比如马云在2013年辞去了CEO一职,成为董事会主席,将阿里巴巴的未来交到他信任的职业经理人手上。

当时间的钟敲响它最后的暮鼓时,第一代企业家虽然逐次凋零了,但长青的企业基因却蓬勃而长。两代企业家在希冀企业常青的热望上是一样的;都有坚忍不拔的创业精神;都具有改革创新精神;都能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企制宜”地谋求发展,极富变通手法……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但他们有着共同的“中国梦”——通过发展企业,振兴自己的家国。

摘自《企业观察家》

猜你喜欢

鲁冠球华西村企业家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华西村:昔日的安静祥和今日的进步变革
民企“常青树”鲁冠球去世
民企“常青树”鲁冠球去世
勇立潮头鲁冠球
鲁冠球:一个时代的精神符号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鲁冠球:拒绝膨胀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华西村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