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博客在学科门户中的应用研究

2013-04-29席春荣陈琳

知识管理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门户博文博主

席春荣 陈琳

【摘要】

指出专业博客作为一种共享网络资源的新兴载体,为专业信息的获取和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分析专业博客和学科门户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其专业性、开放性、时效性和互动性为切入点,探讨专业博客在学科门户中应用的优势与结合的途径,最后介绍其在学科门户应用方面的成功案例。

【关键词】

学科门户 社会网络 资源共享

引言

相对于2002年被引入中国的博客而言,其家族中新兴的专业博客虽然诞生不久,但因其在学科领域支持专业信息的传播、交流与共享的独特作用,深受专家和学者的青睐。然而,专业博客在网络学科门户中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专业博客如何为人们在网络环境下开展互动性的专业学习提供支持?这一系列的问题还需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阐释和回答。

专业博客、学科门户及其特征

2.1专业博客概述

专业博客是网络时代日渐盛行的一种博客类型,成为专业信息资源的集散地。它不仅是博主和博友们发布、获取和组织专业信息的平台,也是宣传和共享科研成果的新型阵地,对专业理念和知识的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所探讨的专业博客的博主,不仅仅是指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也可以是对某个方面研究较为关注并有较深入研究的学习者,或是乐于用专业的语言来表达对某一问题的认识、思考和进行经验交流的人。

专业博客内容的特征是呈现专业知识、专业信息,以专业眼光思考专业问题,而不是关注时事或生活琐事。专业博客让拥有相同观点、兴趣和文化素养的用户迅速找到自己的群体,其强大的互动性,能更好地吸引专业人士参与讨论,充分体现学术研究的专业性和学术问题研究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用户通过这样的平台,进行思维碰撞和专业问题的激发,彼此之间可以发现对方学术上的盲点,也可以挖掘到有利于自己的观点,进而推动学科和专业的发展。

2.2专业博客的特征

专业博客因其具有专业性、时效性、开放性和互动性的特点,吸引了众多专业人士的点击,最大限度地简化了专业信息发布和传递的环节,给专业信息情报的发布者和接收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1]。

2.2.1专业性

专业博客的博主多数是某一领域有一定影响的“风云人物”,视野开阔,建树颇丰。他们在博客上,通常以博文的形式展示和讨论学科的学术动态、科研成果、最新信息,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些信息能为博友们开阔研究视野、把握研究热点提供参考和借鉴。正因为其具有“专业性”,专业博客拓宽了人们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

2.2.2时效性

时效性是指信息从大众媒介发出到受众接收、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2]。时间就是价值。即便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一旦“老龄化”,也将变得一钱不值。专业博客以其快捷的传播速度、便利的传播方式提供该领域最新的热点资讯,能充分体现其所蕴含的信息资源的时效性价值。它直截了当地从信息的输出者到达信息的接收者,省略了诸多环节,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

2.2.3开放性

专业博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关键在于其奉献、无私、坦荡的开放理念。美国图书馆学家肯特(A. Kent)是这样描述的:“‘资源共享最本质的意义在于互惠(reciprocity),确切地说,是指每一个成员都有些可以分享给其他成员的有用资源,而且每一个成员都愿意并且能够在其他成员需要的时候提供这些资源的伙伴关系”。归根到底,专业博客的最终目的就是开放、共享。

2.2.4互动性

可将专业博客的博主称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他们是信息时代的知识管理者,倡导的是思想的互动与交流[1]。

专业博客构建了知识共享平台,其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互动。在专业博客的信息互动模式中(见图1),博主将已有的专业知识、信息和经验以及从期刊、网络或者科研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内容,借助于专业博客平台以博文的形式发表出来。博友浏览了博文,通过评价再借助于专业博客平台反馈给博主,或者以分享、转载的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人人都是信息的输出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借助于专业博客这个平台进行动态的信息交流。

2.3学科门户及特点

学科门户(subject gateway、information gate-way)是一种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服务平台,为专注于某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专家学者、师生等提供系统化的、集中式的专业信息,它“致力于将特定学科领域的信息资源、工具与服务集成到一个整体中,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检索和服务入口”[3]。目前,代表性的学科门户有美国的万维网虚拟图书馆(http://www2.etown.edu/vl/)、英国的社会科学信息门户(http://en.scientific.commons.org/)、我国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CSDL)中的化学及图书情报学等学科门户和教育技术学科网(www.edutech.net.cn)。

学科门户是一种新型的有效组织和整合学科资源的平台。它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技术人员、专家、学者和信息人员等手工创建完成对资源质量和价值的把握来收集和提供资源,用来支持对特定学科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它的源头是针对目前网络资源泛滥进行的系统化管理以及后来发展起来的快速整理搜索引擎,继而满足现在专业需求的学科门户网站,集聚该学科领域最优质的资源。例如,由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省重点学科资助建设的“教育技术学科网”,自2006年建立以来,始终受到教育技术界专家学者和年轻学子的青睐,总页面访问量已达 6 558 216 人次,真正成为教育技术人的精神家园[4]。

学科门户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科门户是一种依赖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服务;

第二,学科门户中的资源是经过严格把关的高质量、高价值的专业系统化资源;

第三,资源的组织和发布是按主题科学分类的;

第四,信息服务是权威的、个性化的、系统化和集成化的;

第五,学科门户具备信息搜索、导航的功能;

第六,具备一些特色和个性化信息服务,如在线服务,品牌化服务等增值服务。

综上所述,学科门户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科信息资源低水平重复建设、利用率低、优质和原始资源少、寻找合适资源困难的问题,将使学科信息资源由小范围的共享,上升为广泛的无限的共享[5]。

专业博客在学科门户中应用的优势

博客的诞生为互联网由Web 1.0跃迁到Web 2.0作出了重要贡献,专业博客与学科门户的结合更是一场历史性的转变。一些传播学术信息的专题网站,假如引入专业博客,就能够更好地吸引大量专业人士的参与。比如,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管,中国科学报社主办的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通过“博客专栏”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级知识分子,最终达到网站和用户的双赢。专业博客的兴起,给学科门户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3.1激发专业人士的研究热情,提升科研能力

专业博客的诞生,使得人人都能掌握学术研究上的发言权,真正形成开放互动的、具有“共建共享”心态的学术氛围。在专业博客平台中,用户的话语权由用户的信息交流需求所驱动,进而引发了用户转载、分享和评论的行为,博主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的反馈,从而在原有的成果基础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创新点,促进学科理论的更深层次的发展,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科研能力。诚如一个专业博客的博主所说:“有时,我有一个想法放到博客上,博友们会有种种评论,这些评论时常能激发我的研究热情,再深化一下就写出论文来了”[6]。

3.2创建专业知识的社会网络,共享优质资源

专业博客借助于学科门户网络,通过用户的交互来构筑一个开放的专业知识平台,有助于将每个用户所了解的学科前沿信息、学术动态和先进技术等专业资源变成供社会共享的公共资源。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该平台访问资源,从用户之间的互动中得到很多启发和研究思路,进而参与其中的讨论,从而就某一个方向深入地研究下去。这种从被动到主动自由交流平台的推出,毫无疑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用户们在网络知识环境下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共享。

3.3强化用户服务,提升双向互动

专业博客不但可以让用户共享优质资源,而且可以通过信息咨询博客、个性化定制博客和用户意见博客等的创建加强用户间的互动,如图2所示:

信息咨询博客用于发布专业领域内的最新动态、研究热点和研究成果,包括相关期刊、杂志和专家学者等[7],也可以利用专业博客的超链接优势,鼓励用户推荐学科的“重量级”站点。个性化定制博客则可以解答广大用户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的问题,并鼓励大家本着利他、奉献的理念,对此做出专业性的解答,更好地丰富学科资源。用户意见博客专门用来收集用户对学科发展的建议和看法,专业博客自由开放的评价功能使得学科门户可以更深入地解读和分析用户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利用博客与博客之间的链接,可以吸引其他博客的用户双向互动,最终形成一个专业博客研究社区,共同完成相关研究。

3.4促使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转化

隐性知识是难以语言化和形式化的个人知识,包括技能方面的技巧、经验和诀窍以及认识方面的悟性、洞察力、价值观和心智模式等。长期以来,隐性知识在组织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隐性知识只有有效的显性化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专业博客自由开放的表达形式,互动共享的认知理念,将隐性知识重新建构,充当知识的“过滤器”,能真正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在专业博客中,首先博主们经过浏览、筛选、分析将外部知识内化;其次,在内化过程中,与自身的经验、心得和体会等进行意义建构;最终这些经验体会通过专业博客的平台向用户公开,这样就完成了原本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供广大用户共享(见图3)。因此,专业博客应用于学科门户,就为隐性知识显性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早在2002 年,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博士就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开始应用博客作为学习与教学的工具,这就是著名的“东行记”;之后,教学博客如雨后春笋般成长,北京师范大学的庄秀丽博士、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博士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教学博客[8]。

专业博客与学科门户结合的途径

向用户提供独具特色的、有价值、有内涵的信息资源,是专业博客和学科门户的共同价值和目标所在,且专业博客可为学科门户提供学习平台、学习工具和学习环境的补充。

4.1专业博客作为个人平台

4.1.1用户的创建

用户需要通过注册来开通专业博客。首先,他们使用自己的E-mail账号来注册,填写相关的个人资料、工作情况和研究领域等,待管理员审核通过后,用户才可以用个人的账号登陆专业博客。基于可信度的考虑,专业博客在用户身份管理方面大多实行实名制注册,如果用户想要对某人有进一步的了解,可通过网络查询他们的相关资料,关注他们加入的圈子、发布的帖子以及讨论的话题等。

4.1.2个人博客的呈现

用户用自己的博客账号登陆专业博客首页后,点击我的博客,就进入了个人博客。每一个个人博客都包含多个栏目和互动区,常见的有个人主页、动态、博文、相册、好友、个人资料和留言板等。因而,用户可以使用专业博客所提供的功能来丰富其页面中的栏目。如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的科研动态以及教育培养等,还可以尝试着展现自己的生活,例如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的体会等。上述这些内容足以让其他用户了解到专家学者更真实的形象。

4.1.3新鲜事的发布

新鲜事或博客动态是最重要也最受大家所关注。博主们通常将国内或国际最新的、影响力比较大的事情通过博文的形式发布出来,供大家浏览。尽管专业博客的平台可以直接进行word、excel、pdf文件的上传,但是还有一些平台及设备不能很好地显示pdf文件,因此需要发布pdf文件前要进行格式转换。当然,也可以采用超级链接的方式呈现资源的源文件或音视频材料,供用户们下载。

4.1.4评论、推荐、精选

用户可以使用评论、推荐或其他方式来进行交流和互动。在专业博客的帮助下,用户可以按智能的时间排序查看博文动态,这些博文以文字、图片或超链接的形式呈现。当点击进入一篇博文时,用户可以对此博文发表评论,博主也可以看到对应的评论信息以便及时作出答复。博主如果觉得此博文的信息价值较大,还可以推荐到自己所在的群组里。一篇博文如果超过一定的点击率就会被管理员推荐为精选博文,让更多的人从中获益,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博友和博主之间的互动交流。

4.2专业博客作为学习工具

专业博客所具有的技术特征及实用性决定了其可成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它能够支持特定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兴趣爱好者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等,例如话题讨论、心得体会的分享、各种学术、组织活动和科研成果的展示等。

通过专业博客工具,用户可以参加领域内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的各种活动,他们在专业博客上发布的工作过程、思想精髓、闪现的灵感都可以为人们研究、学习和探索提供思路和帮助。

专业博客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还可以促进某一学术领域的非正式交流。学术活动往往被认为是有组织的一种类型,它需要组织者精心安排并预防不确定因素,其最大不足是耗费资金较多,参加国内学术会议人均花费在千元以上,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更是多达万元[9]。专业博客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可以加入与自己研究方向或课题相关的群组,并且在群组里共享资源、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4.3专业博客作为学习环境

作为网络资源在线学习环境,专业博客在学科门户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建立和推动学科社区。专业博客所具有的群组特征非常有利于开展协作学习。利用专业博客的群组特征,用户在关注自己领域的同时共享相关的资源。此外,用户还可以创建自己的“小组”。一个在线“小组”就是一个个人网络,在这个网络中,用户之间有着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专业博客之所以能成为网络资源在线学习环境,还有以下原因:

4.3.1用户为了共同的目标形成群组

在一个群组里,所有小组成员可以就专业领域特定的研究方向发布帖子、进行互动和共享资源;用户还可以通过超链接的方式共享更多的资源。此外,专业博客对一线教师,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以及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4.3.2专业博客自身所具备的功能决定了其有助于建立在线学科平台

即写即发,即评即答,提供了一种新的小组成员之间的实时交流方式。就像聊天工具一样,评论发送后,即刻便可传递给组中的其他成员。因此,其交互方式要比传统的一对一的交流强大得多,至少可以不受地理距离的限制。

4.3.3所有的群组成员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

专业博客有助于协作学习的开展,所有成员开发一些资源,聚集在一个资源库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收集彼此的笔记,所有成员都可以浏览和评论资源。

专业博客在学科门户中的应用案例

科学网引入专业博客专栏,吸引了大批有影响力的科研人员,并且通过名人效应和网站宣传的强强联手,又反过来使专业博客拥有了大量读者,真正达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实现了双赢、多赢[10]。

2008年12月进行的用户调查显示:科学网用户拥有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50.6%的用户为研究员或教授职称,30.1%的用户为副研究员或副教授职称;多数是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政府科技部门的学术带头人或管理者。50.4%的用户具有博士学历,27.33%的用户有博士后工作经历。大多数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平均年龄39岁(见图4)[11]。截至2012年5月9日,科学网博主数量已高达12 121人[12]。博客履行严格的实名制审查,不但拉近了虚拟网络和现实的距离,而且加大了博主与博友在互动交流时的信任。

5.1学科门户利用专业博客作为学术交流平台

科学网中专业博客的定位,就是科研人员聚集在一起探讨专业知识及其相关主题的交流平台。在专业博客这个平台里,博主们可以展示个人的学术观点、科研情况和研究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并在与读者的互动中找到灵感。

以下选取博客“精选博文”、“热门博文”和“特别推荐”中的30篇博文作为样本,依据博文内容的主题科学分类统计,重复博文不累加统计,这样实用样本总数是24篇博文[13],其内容主题分布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科学网最受用户关注的博文是专业文献,其余依次为基金申请、论文写作和研究生学习,范围涵盖各大学科。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黄安年教授本着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将科研过程中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提炼为一系列涉及国际视窗、学术评论、业务探讨、科研体会、学生培养等经验之谈的博文,其博文的内容都是很多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自2007年3月7日落户科学网以来,黄教授已经发表博文8 700多篇,访问量超过1 026万[14]。

5.2学科门户利用专业博客实现知识共享

在科学网中,专业博客将一些研究志趣相近的用户聚集在一起,让他们展示自己驾轻就熟的特定领域的知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知识共享。专业博客中的用户在虚拟的社区中分别扮演着知识管理者、知识提供者和知识需求者的角色,并且三个角色不断地转换身份,进行知识的共享与推广,如图6所示:

5.2.1作为专业博客的知识提供者

用户在加入博客时都不同程度地掌握着自己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信息和经验。博客中的用户可以把自己研究中所获得的感悟、经验等隐性知识通过文字、图片、音视频等显性化给博客中的成员。

5.2.2作为专业博客的知识需求者

博客中的一些用户,特别是对于大多数正处于求学阶段的人员,希望获取有利于自己的文献资料,他们更多地把专业博客看作一个文献数据库。这些用户从知识提供者那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然后将这部分显性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然后再次加入到知识共享的循环行列中。

5.2.3作为专业博客的知识管理者

科学网虽说是由机构组织的非盈利性的平台,然而在博客社区的管理中,是由组织机构参与一部分技术性管理并与博客社区用户一起进行联合管理的。博客社区的用户成员通过组织邀请或者积分升级等方式担任所在版块的管理员。就职后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对博客社区相应的版块进行管理,比如推荐精选博文、审核注册用户以及删除恶意灌水和发布广告的用户账号等。

5.3利用专业博客开展非正式学习

科学网上博客的非正式学习包括评论和回复博文两种形式,其中评论的形式更为多见。读者往往在浏览感兴趣的博文后留下一个简短的看法,博主或其他读者都可以通过解答进行互动。下面以实例说明博主与读者通过“评论”和“回复”互动的过程。

博文《一年级硕士一篇SCI一篇核心被接受》,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的一位讲师,写于2012年9月8日,作者将之归类到“教学心得”栏目,也被推荐为精品博文。截至笔者统计时,该博文被浏览了18 810次,评论了188次,博主就其中98条评论进行了回复。下面选取了几条评论及其互动内容:

用户A:对唯论文论成败之研究生教育来说,此乃佳话!此前诸君之言语,足以为证!

博主回复:此言差矣。论文被当作考核的硬性指标,中国如此,美国亦是,但只是作为展示成果的一种方式,绝非唯一。此文看重的是师生的和谐关系,在浮躁的社会中,保留了一方教育的净土。

用户B:我带了几个研究生,时常跟他们讲:“研究生要逐步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博士生要从能力型向创造型转化。”

博主回复:强烈赞同,知识可以积累,能力才是关键,尤其是创造力。作为老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其乐无穷。

用户C:很是羡慕这位学生,我们导师只管项目,对我们的研究方向很少过问,完全靠自己在完成项目任务之余花更多的时间摸索,而且我们的一些项目和我们的研究方向根本没联系。

博主回复:很多导师可能项目过多,确实忙,我们要理解。你所要做的就是百倍努力,研究需要和学术圈内所有同行甚至外行进行探讨。

用户C:谢谢老师,我们导师的确很忙。我还是会在完成项目之余摸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还是要努力为自己的前途考虑,好好做些学问,希望自己毕业时也是硕果累累。

博主回复:你的问题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也思索过。研究生阶段的时间需要分成三份:①自己要学习知识;②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③导师的课题。学生要发展,导师要完成课题。看似这里有个矛盾,其实不然。最佳的方式是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就是导师的课题,这样导师课题的回报也就成了自己的产出,完全双赢。当然最坏的方式是三件事完全不相关,所以就需要老师和学生相互理解,好好沟通,和谐!

上述评论从总体来看,信息的发送者发送信息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并且每一个阶段的互动程度都在加深:

除了以上两例评论形式,专业博客博主有时会专门写博文回应某篇文章,题目类似“应**”或“答**”等。这种形式通常能够更深入、更细致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从以上非正式交流可以看出,科学网作为一个公共的平台,具有开放自由、学科领域广、持续性长的特征;这种交流不以完成任何特定项目为前提,交流的驱动力更多地倾向于兴趣;许多业余的“民间专家”也可以加入讨论。

结语

专业博客从本质意义上说,其所具有的独特的专业特征和即时的交流方式,在学科门户的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专业博客的互动性、开放性,可以作为学科门户信息发布的平台,为资源和用户之间的衔接搭建一个桥梁。另一方面,学科门户以系统化的资源为中心,为专业博客用户参与资源建设提供了优质资源库。未来我们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更好地利用专业博客让更多的有着同样兴趣爱好的人参与进来,实现互动,提升学科门户知识服务的水平。

猜你喜欢

门户博文博主
跟着零食博主买拼多多小吃
关隘:要道门户
如果孩子想当美妆博主
第一次挣钱
西域门户——两关遗址
时尚博主谢慕梓:分享身边的美
基于内外网门户系统的研究
谁和谁好
Review on Tang Wenzhi’s The Gist of Chinese Writing Gamut
打电话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