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新闻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3-04-29郑保卫陈玉文刘艳婧

新闻论坛 2013年5期
关键词:盟市新闻业内蒙古自治区

郑保卫 陈玉文 刘艳婧

考察时间: 2013年7月24—29日

考察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锡林郭勒盟

考察对象:当地新闻媒体——报社、广播电视台

考察方式:座谈会、参观、考察、个别交谈

考察内容:发展概况及特点 、成绩及经验、问题与困难、对策与建议

一、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新闻业的发展概况及特点

(一)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新闻业获得全面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特别是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内蒙古盟市新闻业获得了全面发展。各盟市已经构建起了包括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在内的多层次、多种类、多媒体融合并存的多样化的新闻传播体系。

(二)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新闻业在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新闻业在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维护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锡林郭勒日报社从2003年锡林郭勒盟盟委实施发展转型战略开始,围绕宣传镶黄旗、保护生态等几个典型,同时通过学习鄂尔多斯市经验,综合运用战役性报道、典型报道、深度报道、连续报道等方式,用消息、通讯、图片、评论等形式多方面地反映和报道锡林郭勒盟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作用。

2007年7月,锡林郭勒盟盟委通报了报社的成绩,给予了“能打攻坚战”的高度评价,并作为盟里的典型予以总结表彰。

在2011年发生的“5·15”事件中,锡林郭勒盟的新闻媒体发挥了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

《锡林郭勒日报》刊发的《镶黄旗两个牧民牵手大集团 引进外资一千万》和《祖国大地无孤儿》两篇报道,分别获得2009年和2010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这对于一家盟市级报纸来说是很不容易的。

鄂尔多斯日报社在组织记者深入基层挖掘典型方面也取得不少经验。

鄂尔多斯电视台制作的《七百二十公里黄河》《这十年》《走基层,看旗区》等节目接地气,通民情,达民意,紧密联系农牧民的生活,受到当地观众和领导的好评。

在全国100多个地方新闻频道的评比中,鄂尔多斯电视台的节目排在第十五六的位置,显示出其实力和影响力。

(三)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新闻业的特点

内蒙古作为北部民族地区,其盟市新闻业的发展有其独自的特点。

1.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力度较大

鄂尔多斯电台、电视台是全额拨款单位,政府在硬件设备等方面提供财政扶持。2011年两台合并时市财政给了150多万元。蒙古语频道政府每年拨款300万元经费。

2.蒙古族语言文字传播独具优势

锡林郭勒盟是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中少数民族较为集中的地区,蒙古族群众有30多万,占到总人口的30%左右。

锡林郭勒盟的蒙文报在全自治区发展较好,也较有代表性。新媒体的普及让信息传播渠道得以扩大和畅通,但牧民的信息渠道依然还是较窄,他们反映汉语电视看不懂,新媒体用不上,主要还是靠蒙文报纸等传统媒体来接受传播。

2001年,锡林郭勒日报社创办了独具牧区特色的《新牧民报》。

(四)内蒙古盟市新闻业的发展经验

1.扩展区域合作

2008年,锡林郭勒广播电台加入了全国60多个城市参加的“飞跃城市”城市广播节目协作体,以两地主持人直播间的形式,将各自的旅游、文化等节目进行沟通连线,并且希望在资金、人力、设备上有所投入,开展合作。

2008年,锡林郭勒广播电台与德阳广播电台合作策划,报道汶川地震。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10家蒙文报联合中国蒙语新闻网等14家单位进行跨区域异地采访,重点推出了《边疆万里行》《蒙古国》等集体报道,用以提升蒙文报的传播力,锻炼蒙文报的编辑记者。

2.拓展多种经营

鄂尔多斯日报社通过多种经营手段来拓展经营业务,增加经营收入。 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报纸的经营出现下滑状况,报社正在研究应对措施,以便尽快重振报业经济,实现新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蒙文报纸针对牧区特点,创造了合订本式的发行方式,将报纸按月或季度装订成册,供牧民集中传阅,如锡林郭勒日报社的《新牧民报》和《鄂尔多斯晚报》等。 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报纸的阅读率,而且也扩大了报纸的影响力,受到了牧民的欢迎。

3.发展全媒体平台

在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发展全媒体平台也是实现发展的有效途径。鄂尔多斯市就建立了鄂尔多斯新闻网和鄂尔多斯蒙古语新闻网两个网站,同时还积极利用微博微信平台,《鄂尔多斯日报》和《鄂尔多斯晚报》都有官方微博,《鄂尔多斯晚报》还开通了微信。

4.创新版面和内容

《鄂尔多斯日报》推出大量时政报道,还增加了言论版。《锡林郭勒日报》2012年投入800多万元改造版式,实行“瘦身美容整合”计划,采取72年版型,更换用纸,调整栏目,实现了更新。

5.引进竞争与激励机制

近些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一些盟市的新闻媒体开始实行工资绩效化,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等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套用的是江浙及周边一带现成的模式,形式比较灵活,已经显现出积极效果。

二、内蒙古盟市新闻业发展中的问题、对策与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1.政策问题制约事业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盟市新闻业的发展始终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在政策上更是积极扶持,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今后要进一步发展,依然还有许多政策性问题需要解决,需要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如刊号问题、电视蒙古语频道上星问题、有线电视在牧区发展问题、电视播出频道排序问题、人员编制问题等等。

2.经费问题制约事业发展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盟市级媒体要想进一步改革发展,经费依然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特别是近年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一些盟市级媒体经费拮据,发展面临困难。

锡林郭勒广播电视台作为地区级广播电视台,其经济状况连南方一个县级市都比不上。今年广告收入目标是实现480万元,但是由于从5月份开始整治广告市场,上半年广告收入连一半任务都没完成,不到100万元。其聘用人员的经费主要靠广告支付,这样就使得经费使用明显困难。

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新闻业欲求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经费上缺口较大。

3.人才问题制约事业发展

由于地处边疆,自然条件相对恶劣,内蒙古自治区盟市级媒体的人才队伍状况本来就先天不足,往往是进人难、留人更难,致使很多媒体用人问题成为瓶颈。特别是近些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使得一些新闻单位感觉人才匮乏,发展困难。

盟市新闻媒体所缺的人才除了采编人员外,主要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如灯光师、化妆师、摄像师、播音主持人,以及广告、经营和管理人员等。 尤其紧缺蒙古族语言文字新闻采编译人员,特别是蒙汉文兼通的新闻人才,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民族语言媒体的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盟市新闻人才缺乏具体体现在:一是进不来,二是留不住。

新闻单位要吸纳一些“中意”的优秀专业人才不容易,要留住他们更是难上加难。因此,政策、资金和人才问题是内蒙古自治区盟市级新闻业发展中的三大难题,也是制约其发展的三大阻力。

要破解这些难题,需要盟市级媒体不仅要靠自己的努力,更要靠国家及各级党委、政府的政策扶持,同时也要靠全社会的支持。

(二)对策与建议

1.政策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业的扶持力度

盟市级新闻媒体的同志希望国家及党委和政府能够从政策上加大对盟市新闻业的扶持力度,用更优惠、更具实效、更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政策来扶持其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如报纸发行、刊号、上星、电视播出节目排序、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等,都涉及政策性问题,需要中央及有关政府部门提供相应的政策予以扶持。

因此,有些不属于本级政府所能够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与上一级政府部门的沟通来促成问题的解决。

总之,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让少数民族地区的新闻媒体能够在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下推进改革,加快发展。这就需要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业的扶持,要有长远眼光和战略思考,要着眼于新闻媒体长远的战略性发展,要为其打造自身的造血功能,使其能够在政策扶持下提升自己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特别是要尽可能提高其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传播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新闻工作专业性很强,而且有其自身特有的运行与操作规律,因此需要盟市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能够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结合少数民族地区风俗习惯,按照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来指导新闻工作。

要做到“善待、善用、善管”媒体,充分认识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的独特地位与特殊功能,要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积极支持和全力帮助新闻媒体按照新闻传播规律,更加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当前,内蒙古自治区各地盟市党委和政府应结合贯彻中央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和中央正在推进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支持新闻单位借助“走转改”活动,通过密切与群众的联系来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帮助,鼓励他们积极转作风,改文风,用崭新的精神面貌去实现新的发展。

尤其是要支持党报在服务群众、依靠群众方面有所突破,努力改进党报宣传报道中会议报道多、领导同志活动新闻多,形式主义东西多,而群众关注和感兴趣的新闻与信息少的状况,力求在会议报道、典型报道、专题报道和对外报道上有所创新,使盟市新闻媒体的宣传报道能够更加符合少数民族人民群众的信息与新闻需求,真正把党报办成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社会称道的新闻媒体。

盟市级新闻媒体在积极争取党委和政府政策扶持的同时,也要自觉接受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当好耳目,做好喉舌,特别是要做好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的信息桥梁与精神纽带,同时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去争取自身各项事业的更大发展。

2.经费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业的投入

考虑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特别是近年来经济上出现的下滑情况,今后盟市新闻业的发展依然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重点是要在促进媒介融合,壮大党报和广播电视台的整体传播力方面加大投入。

自治区和盟市委及政府要从舆论引导能力建设、软实力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谐边疆建设等宏观角度考虑,在总的经济投入中适当增加新闻业的经费,以帮助其更好地在上述建设中发挥好自己的作用。

可以通过激励机制来鼓励新闻媒体改革创新,加快发展,对那些在维护当地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与生态文明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新闻媒体要给予奖励。

盟市新闻媒体要注意加强自身的造血和供血功能,要善于靠自己内部的经营与管理改革来求效益,求发展。在吸引资金方面,要破除“等、靠、要”的思想,一方面要善于在内部挖潜,例如可以通过坚持“内容为王”,强化自身特色,提升传播力、扩大影响力和增强公信力来拓展受众市场,扩大广告经营,增加经营收入。另一方面可以主动出击,通过各种渠道吸收一些社会资金用于事业的发展。

新闻媒体的管理者需要增强经营意识,创新发展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如今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社会上各种力量对新闻媒体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日益加深,用好媒体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包括吸引一部分社会资金支持新闻业发展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的财政支持,一方面还要自己努力开源节流,增强内部活力,以此来不断壮大媒体的实力,促进事业发展。

3.人才上要进一步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业的支持

要解决盟市级新闻媒体的人才缺乏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事业性人员编制,选拔高校毕业生充实盟市新闻媒体。另一方面也需要高校的支持,积极输送毕业生到盟市新闻媒体就业,为新闻媒体培训在职专业人员,更重要的是要靠新闻媒体自身的努力。

解决人才缺乏问题,一是要积极引进人才,要提供较为宽松的工作环境,较为优厚的就业条件,要加大引进力度,不要怕留不住,要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关键是要注重研究和解决留住人才的办法。二是要加强对在职人员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新闻媒体可以同高校实行联合培养,还可以把人员送出去培训。

在人才培养方面新闻媒体要舍得花钱,要尽可能快地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如今处在全媒体时代,新闻从业者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能够适应多方面的工作和事业发展需要。

内蒙古地区地广人稀,特别是牧区,牧民居住分散,致使记者的采访难度较大,报纸的发行费用高且难度大。

有人概括“线长、点多、面广,采访成本高、传播时效得不到保障”,这是牧区新闻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新闻工作者很辛苦。

由于自然条件较艰苦,再加上待遇偏低,在内蒙古地区要吸引和留住新闻人才有很大难度。

新闻单位在尽可能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待遇的前提下,还要采取激励机制褒奖和留住那些能力强、贡献大的人才,为他们的成长进步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机会。

新闻媒体要把接收高校新闻专业实习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是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一环节考察和发现人才,吸引高校学生将来进媒体工作,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作者简介:郑保卫,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陈玉文,内蒙古日报《新闻论坛》执行主编、高级编辑;刘艳婧,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博士。

责任编辑:邰山虎

猜你喜欢

盟市新闻业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以实干创未来 盟市在行动
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整改落实见成效
互联网为新闻业带来了什么?
大数据时代:新闻业面临的新震荡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征歌评选终评
从IPSO看英国新闻业的自律与他律
2014年内蒙古100个旗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超亿元
互联网催生传统新闻业的三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