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三重保护
2013-04-29
对银行业的担忧似乎一直都在。但事实上,由于逆周期政府监管思路和金融体制的不同,中国银行业的风险远小于2008年金融危机中的美国银行业。
2013年的中国经济和2007年的美国经济都面临房地产泡沫过热的问题,而前者的泡沫程度更大:当前,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与年租金比值已经高达50到60倍,而2007年的美国房地产市场崩溃前夕这个比值只有30倍。但是,中国政府逆周期的监管思路导致银行业对个人房地产贷款的风险敞口远小于美国。
中国政府在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以后,就一直开始上调首付比率,而这一措施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美国绝少出现。秉承自由市场主义的美国政府无力、也无法采取这样的强制措施。在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个人房地产贷款贡献了不良贷款的很大一部分(在欧洲地中海沿岸国家也是一样)。而在中国,由于首付比例的高企,类似的情况至少在房价下跌50%以前不会大面积发生:因为这样做在经济上对贷款者不划算。
中国银行业的另一重保护来自更高的准备金以及相应更低的贷存比。在出现以出口为主线的东亚经济模式之前,20%的准备金率在西方国家只有教科书里举极端的例子才会出现。而在中国,由于经济体严重依赖顺差以及人民币汇率的制度性压低,导致了持续的外汇流入,这使得央行不得已采取极高的准备金率。
过高的准备金率(以及很低的准备金利率)导致银行的资产盈利能力受到影响,这导致了监管层又必须维持高息差对银行进行弥补。同时,高准备金率降低了银行的放杠杆能力,使得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以及坏账比率在经济恶化的时候上升的速度会比自由市场经济中的银行业更慢。
中国银行业最后一重保障来自于更少的同业债务互持以及政府对金融业债券更强有力、更迅速的担保能力。美国银行业、特别是投行业在2008年迅速雪崩的原因之一,就是互相持有的对方的金融债券遭到减记。一方面美国政府无法为这些债券提供类似中国政府为铁道债、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债所提供的担保,另一方面美国发达的评级体系以及更为全球化的资本市场,导致金融类企业在财务状况恶化的第一时间,其债券就会遭到评级下调以及国内外投资者的抛售。从这点看,当前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也远小于美国同业在2007年的水平。
总结来看,尽管面临更大的房地产泡沫,但是由于银行体系的微观结构相对更健康、政府可以采取的措施更多、经济增长潜力更大,因而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国银行业的覆辙,中国银行业很难重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