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民睡个安稳觉
2013-04-29邹礼卿肖敏
邹礼卿 肖 敏
50岁的曾凤最近几日面色红润,逢人便笑,“从山上搬迁下来后,再也不用担心半夜时房屋塌陷,睡觉安稳多了。”
曾凤是湖南省冷水江市锡矿山陶塘街道的居民。被誉为“世界锑都”的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的储量、开采量和冶炼技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近一个多世纪的锑矿开采,造成该地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面积地下采空区,其中最高采空场深达地下30多米,矿下顶板距地表最薄处仅20厘米。曾凤所在的宝大兴地区是锡矿山最严重的采空区之一。
对于娄底而言,这并非个例。地处湘中腹地的娄底,属典型的山地丘陵地带,降水充沛,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高发区之一。除了自然因素外,娄底是湖南煤炭能源主要产地,域内资源丰富,矿山林立,以“百年老矿”锡矿山为代表的诸多矿山在长期开采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也成为了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面积广阔的开采区内,为数众多的老百姓的生产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据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罗果勇介绍:近年来,娄底市按照“防治结合”的思路,构建地灾群测群防体系,扎实推进地质灾害治理,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部分长期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终于圆了安居乐业的梦。2012年,娄底市共发生地质灾害276处,其中滑坡235处,崩塌19处,岩溶塌陷13处,泥石流8处,地面沉降1处,并有2人因灾受伤,有100间房屋受损,造成直接济损失约2473万元。2012年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起,避免人员伤亡59人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11万元。
【预警】敬老院的危情转移
2012年6月8日,维山乡国土所所长罗炳南在茶园村进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过程中,发现杨里山山脚有多处新的混浊泉水涌出,且动物有反常现象。
罗炳南意识到可能是地质灾害临灾预兆。他立即通知村支书谭新乾及群测群防员吴有彪、吴新华对杨里山地段的周围群众进行预警,通知群众做好撤离准备。与此同时,罗炳南与陈中东对周围山体进行仔细排查。所员陈中东在排查过程中发现茶园敬老院与一栋民房屋后山坡上15米地方有一处后缘长为40米、宽约30米的隐患体,其上缘开裂有两道弧形拉张裂缝,且裂缝在不断增多、加宽。山顶水渠渗水严重,发灾可能性极大,罗炳南鉴此险情,迅速将情况上报新化县国土资源局及维山乡政府。
接到罗炳南的险情报告后,新化县国土资源局要求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与村委立即组织撤离处于隐患体威胁下的敬老院13位老人和寄读在内的28名师生。接到命令后,罗炳南与村支书谭新乾立刻按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与维山乡乡长的决定快速转移了相关群众,并在危险区周边设立警示牌和警戒线,派专人对该滑坡体进行蹲点监测。
同日9时许,滑坡发生,滑坡体堆积物约6000方,造成一村民房屋被淤埋和敬老院2栋住房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80万元。由于转移及时,措施得力,避免了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村民的生命安全,使地质灾害对村民的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
这并非个例,据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科长陈佳云介绍,2012年娄底市群测群防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强降雨期间,娄底市国土资源局与市气象局积极会商,共同通过网络、传真、短信等方式向全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及群测群防人员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224次,并成功避让了新化县维山乡杨里山中型滑坡、涟源市枫坪镇白石崩塌等5起地质灾害,避免59人伤亡、111万元的财产损失。
【老矿】塌陷区居民迁新居
被誉为“世界锑都”的冷水江市锡矿山锑的储量、开采量和冶炼技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近一个多世纪的锑矿开采,造成该地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面积地下采空区,其中最高采空场深达地下30多米,矿下顶板距地表最薄处仅20厘米。曾凤所在的宝大兴地区是锡矿山最严重的采空区之一。
锡矿山地区地质环境的恶化,成为各级政府、国土资源部门的“一块心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从2005年开始立项对该地区进行地质环境治理。2009年3月,冷水江市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后经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等部委批准,该市2010年起分3年实施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
国家启动对资源型城市采空沉陷区综合治理后,冷水江市成为全省第一个开展采空沉陷区治理的试点城市。2008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娄底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冷水江成立了锡矿山宝大兴塌陷区搬迁避让办。2009年,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挤出资金800万元,争取上级国土部门500万元的专项资金支持,率先启动搬迁工作。俩塘安置小区115亩征地补偿与“三通一平”工作全部完成。首批125户的搬迁安置工作已全部完成,第二批180户的安置房建设已进入扫尾阶段。
冷水江市市长何志光说,宝大兴塌陷区搬迁避让安置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相关部门要把搬迁避让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突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2014年基本完成俩塘安置小区建设;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强化部门支持配合,加大工农矛盾调处力度,为项目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规范物业管理,努力将安置小区打造成为宝大兴地区治理的样板工程。
【滑坡】会跑的房子不再跑
万寿山的村民终于不再担心自家的房子会跑路了。
60岁的王伟青盖了三次房子,现如今终于住上了新房。他30岁左右去沿海打工,40岁用积攒的钱在村里盖了房屋,成家立业。然而,几年之后发现房屋开裂直至无法住人。王伟青以为是房屋质量出了问题,举家外出打工。几年后在原址又盖了一栋新的房屋。住进去没多久,发现房屋又开裂了。
同样,当地村民发现自家的房屋会移动,移动的同时导致房屋开裂,严重的会垮掉。居民们说,万寿山上的房子会走路。后来才知道是由于山体滑坡所造成的。2010年涟源市国土资源局先后投入了省级和市级资金总计100余万元,由湖南省工程勘察院、湖南省地勘局418队等专业单位进行治理监控。目前。涟源市伏口镇万寿山大型滑坡治理已下达第二期项目任务书,投入资金366万元,预计今年5月前可以完成。
据娄底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科科长陈佳云介绍,第二期资金将用于万寿山39户的的搬迁避让,目前已经完成了安置小区的选址。
王伟青正在构思新家的蓝图。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安居了,不用再担心自家的房子会跑路了。
【蜕变】一个村庄的重生
2010年7月25日,这个注定要永远铭刻在双峰县虎塘村村民心里的日子。
突如其来的地陷吞噬了虎塘村的池塘、水井和稻田。房屋裂开大缝甚至坍塌,公路巨大的水泥板翘了起来,四下里突然张开了黑黢黢的大洞。双峰县杏子铺镇国土资源所副所长刘永泉回忆,村里到处是“地质沉陷危险,禁止人员进入(通行)”的牌子,半数以上土地和房屋被警戒线围了起来。因为有可能发生新的冒顶垮塌,所以居住在危险区域的村民必须向安全地带搬迁。
灾害发生后的三个月,杏子铺镇虎塘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共涉及该镇虎塘村、聚珍村、龙返村、长和村4个行政村。项目建设总规模为232.54公顷,其中,综合整治面积223.89公顷,项目获得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资金999.95万元,工程施工费为895.92万元。
两年多以后的虎塘村,阴霾散尽,天空如洗。新农村建设在这片热土上如火如荼地展开,近800亩土地经平整,新修田间机耕道4.8公里,新修并砼化排灌渠12公里,新建水井2口,安装大水塔1个,安装自来水至每家每户,完成了公路、电力、通讯设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的修复。重建后的虎塘村布局更为科学,完全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接上了轨。田畴之间,有序地竖立着现代照明灭虫设施,供水、排水系统得到了完善,道路和水塘正在进行硬化。
葱茏再一次爬满田野和山坡,大片的嫩黄色小花被风吹动,像涌动着明亮的浪花。村民还是原来的村民,但村庄已不再是原来的村庄,它变了,由内而外,变得焕然一新。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虎塘村村支书陈建新自己也感慨:虎塘村从一片废墟里重新站起来了!
记者手记
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困境
记者 邹礼卿
汛期前,记者采访了娄底、湘西、益阳等多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情况,近年来,各地加大投入,地灾防治有了很大起色,但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仍面临诸多困境。
其一,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部分地区属地质灾害高、中易发区。虽然多县都完成了全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但本县行政辖区内交通干线、铁路、大中型水利枢纽、中小学校等基础设施所在地未开展专项地质灾害基础调查。对全县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现状、形成规律、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潜在经济损失等情况未形成系统、实用性强的基础资料,亟待进一步调查。
其二,防治资金严重不足。在多县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中,得到有效工程治理和搬迁避让的不足5%,大量灾害(隐患)点未得到有效防治,仍然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主要原因是地灾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投资主体不确定,资金来源渠道未落实,防治经费严重不足。地质灾害防治仍处于被动状态,主动和有预见性的防灾减灾工作仍处于较低水平。
其三,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尚不完善,信息系统建设尚未开展。主要表现在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尚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以县级为基础的地质灾害监测机构尚未建立,亟待加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无专项资金来源,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群测群防基础工作开展难度大,防灾减灾应急处置能力较弱,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尚未开展;预测预警工作刚刚起步,尚处于经验探索阶段。常规检测工作难以落实和确定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尚未建设,不能提供动态查询,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供快速决策服务。
其四,检测预警和应急处置专业化设备极为缺乏,国土资源、建设、水利、铁路、交通、气象等部门统一和相互联动的监测预警指挥体系尚未形成,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处置突发地质灾害事件的能力较弱。
其五,社会公众防灾意识不强,政府对地质环境管理措施的强制性不够。部分群众和集体、单位组织保护地质环境的观念不强,不能正确处理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自身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在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中不采取或不主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地质灾害,导致人为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矿山企业在这方面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