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地震预报纠结50年

2013-04-29

国土资源导刊 2013年5期
关键词:唐山大海城小震

地震预报在中国从经历了要预报、能预报、预报了到不能预报几个阶段,纠结了近半个世纪。

始于1966,巅峰1975:

从要预报到预报成功

中国地震预报,开始于1966年。那一年发生了邢台大地震,8000余人丧生,3.8万余人受伤。当时有一位老人对周恩来说:“出现这么大的灾害,能不能做到在震前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呢?”

“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来。”周恩来把那位老人的期求转给了年轻的学者们。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为期十年的强震活跃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无法研究本学科,地震研究却颇有“显学”之态。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石油系统的权威翁文波等都被抽调来搞地震。国家地震局也于1971年8月正式成立。大量震前异兆被收集起来,专业的观测研究队伍开展了二十多种检测手段。

一个规律被总结出来,即地震前会出现大量小震,而且小震活动遵循“密集——平静——爆发大震”这样的规律。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大震,上述规律的巧合性应用,使该次地震得以预报,成就了地震学者的巅峰体验。

落魄1976:本可避免的灾难?

辽宁海城地震的成功预报被公认是目前世界上有科学意义的两次预报之一,当时的中国学界已是非常乐观, “大家都觉得地震可以预报了,包括李四光等大科学家都很乐观。”许绍燮说。

地震预报学者在各地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可是,好景不长,明星体验终止于一年半之后的唐山大地震,24万人丧生。

要说地震学者对唐山大地震全无察觉,却不符合事实。虽有中长期预测,学者们甚至跟踪数年,但具体何时发生,就无人知晓了。与此前总结的不同,唐山大地震前没有小震,地震学家们震惊地发现海城经验在此毫无用处。但公众对地震局的愤怒已无可避免:不是地震可以预报吗?唐山大地震前为何不打招呼?

转型1986:地震局辟谣成主流

唐山大地震之后不久,国家地震局从各地调来人手参与研究震情。但因为预报意见不多,“辟谣”反倒成了各地地震局最常见的露面形式。

而在2004年,成立二十年多年的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撤销,使原本就很困难的预测预报工作更加困难。

聚焦2008:预报争议再度热烈

汶川大地震让地震预报争议再度热烈。汶川地震对地震预报的打击非常大,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说,在当年的年度会商中,汶川地区甚至没有被划入危险区。这意味着不仅没有短临预报,连一个中期预报也没有。

但也有人号称预测了汶川地震的爆发。这样的事伴随着之后发生的每次地震。“地震预报有点类似中医把脉。”专家说,有人曾号准过,但也像中医一样不能成为可依凭的理论。争论还将继续下去。

(原载于《看天下》,有删节)

猜你喜欢

唐山大海城小震
云南小江地区小震震源机制及构造应力场研究
嫁给爱情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Movie Titles Viewed from the Fluidity of the Five Elements of Drama
2017年9月2日固原4.6级地震前后小震调制比分析
跟踪导练(五)3
SUPPLEMENTAL DESCRIPTION OF MYXOBOLUS HAICHENGENSIS CHEN, 1958(MYXOZOA: MYXOSPOREA) INFECTING THE GILLS OF ABBOTTINA RIVULARIS BASILEWAKY: MORPHOLOGICAL ANDMOLECULAR DATA
海城河非均匀流水面线的推算研究
满江红·唐山大地震四十年祭
40年前,唐山大地震
本土化改编与再创——从小说《余震》到电影《唐山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