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左或向右,都有菜场

2013-04-29

大武汉 2013年5期
关键词:西大街北城残叶

雨天,清晨,西大街的棉花铺、刻章店还在沉睡。斑驳的涂鸦墙根下,穿行着拎小菜匆匆走过的爹爹婆婆。也有稍年轻些的,骑着式样老旧成色崭新的二八凤凰摇着铃儿,一路疾行,系在把手前的竹编筐还荡着茼蒿残叶。

不用怎么打听,升腾着热气的包子铺、载着满盆鲜鱼头的摩托便是路标,一气儿跟到西大街尽头,慌了阵脚。找居民打听,答案诗意得一塌糊涂,“向左走,向右走,都行。”

索性先向左。西大街百年历史还在蔓延,老食店比比皆是,随便哪间早点铺子,都人满为患。需一人环抱的老槐树下,炸油条的香味飘满整条巷子,树干上的诊所牌子被熏得焦黄。

巷子唤作北城巷。不足一车宽,约莫一里长。雨水沥湿的路面,愈加洁净。箩筐、扁担、背篓、大石块支起的帐篷,像是要与主家西大街般配,硬生生把小日子过出了岁月感。

巷口挑担子卖汤圆皮的女人,生意自四年前做到今日,不到中午就能卖完走人。她却是这里的年轻人,论资格,巷子变成菜场已有十年之久。即便是卖小菜的摊贩,也多是旧识。

同是绿叶菜,铺在菜市瓷砖拼成的摊位上,和担在竹编的箩筐里,立时在买家心里分出高下。别处或许是用来抬高菜价的花头,却是这儿菜贩的日常装备。

谁愿意用冰冷的材质隔开了田间的香气。洒在路面上的残叶,自有走地鸡跳着衔走。隔壁鱼档的大猫,更有口福。只要乖乖的不扑上大水盆,就有阿伯把枯萎的小鱼送进嘴。

左边的故事尚未记完,便有热情的婆婆拽着我,去右边看热闹。仅相隔70米,陶家巷好比是从西大街伸出的另一只绿翅膀。

“大多是安徽和河南人从白沙洲直接拉来的菜,价格比北城稍便宜。”说是外地人多,巷子的第一家却是一对做了十多年春卷生意的夫妇。摊子前是一袋刚摘下来的荠菜,绿得扎眼。老公在小蜂窝煤炉子上变魔术一样,甩手就是一张面皮,老婆用荠菜和了鲜肉,包着春卷。

看着墙上的青苔,就猜得出陶家巷的年纪。还在暗示的,有左手店家门前悬起的新民印刷厂老牌子。

与北城巷不同,这儿多做专门生意。一家老门脸屋里住人,前面伸出一张棚子就是生意。卖藕的中年人全身沾满了泥,几大摊藕铺得浩浩荡荡,前来的顾客不用多交流,瞅着价钱就知道哪是煨汤,哪是脆炒。

如此排场的,还有鸡蛋专业户、粉面专业户、水产、猪肉。家家安然做着一样生意,一守十年。

采访结束时正是中午,萍萍面店前人流不绝。有这样一个对话落入我的耳朵。“今天买这多粉?”“明天休息撒,抱着粉好安心睡懒觉。”

猜你喜欢

西大街北城残叶
残秋
记忆中的老大街
今夜,我在北城居读诗
双子星
今夜,我在北城居读诗
康有为藏西夏字书《同音》残叶版本考
这样的爸爸
黑水城出土星命书《百六吉凶歌》残叶考
黑水城出土星命书《百六吉凶歌》残叶考
Comparing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of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 between alpine meadow and cropland in Heihe River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