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2013-04-29张伍言

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5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思维

张伍言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理念的广泛渗透,如何提高以学生学习质量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所要探究和实践的课题。结合到初中数学教学,初中数学课程既要考虑数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特点,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入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然而目前相当多的数学教学仍停留在应试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只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造成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低质、低效。

那么,应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重视兴趣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利用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课程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等理论知识如果依靠单纯的口头讲解,就会显得没有趣味和激情。生活中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挖掘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可通过一些趣味的实践活动,把枯燥乏味的理论转换为生动的亲自操作来让学生理解、掌握,从而激发学生自觉学习数学的兴趣,萌发求知欲望。比如学了圆锥面展开图的内容后,可以让学生设计和练习制作圆台式的灯罩;比如设计购买商品房的题目,让学生计算购买商品房的贷款利率等。

2.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和好胜心都很强,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适当地设计有意义、有趣味的问题,进行竞赛或游戏等,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积极学习和探求数学的兴趣。同时,初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容易受到情感的左右,教师多一些与学生感情交流,少一些威严,多一些亲近和爱护他们,使学生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由喜欢数学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教的数学学科,喜欢学习数学,积极主动去学习。

3.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使用模型、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软件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生动的函数图象变换、曲线的坐标变换、立体几何图形的截面生成、极限过程等,降低学生因为缺乏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教师也可以组织开展趣味数学或数学竞赛讲座,小组合作或个别辅导,学习方法和经验交流会,出版数学墙报等,调动各类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发展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情境创设,优化学生思维品质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状态中。如学了直角三角形后,让学生尝试去测量学校的旗杆高度,然后进一步设疑:在现实生活中,还有什么情况需要运用到这个知识(如测量山高、河宽)。通过创设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处处、时时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与所学内容相关的思考中,触发产生弄清问题的迫切心情,使思维处在积极的活跃状态,尝试并容易探寻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2.创设实践情境丰富学生的思维经验

教师要创设一些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操作中尝试,在观察中感悟,在讨论中释疑。通过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讨论、动脑思考等参与学习,在画图、测量、绘制、剪切、建模等实践中,学会独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现和掌握规律,加深对知识内容的感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培养战胜困难的毅力,开发学习和创造潜能,习得数学知识学习的技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的相对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丰富自身的生活积累和思维方式方法。

3.创设讨论情境启迪学生的发散思维

初中学生争强意识和表现欲望都很强,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有意识地创设讨论、争论、辩论的情境,为学生设置学习知识的擂台,让学生在认知冲突、碰撞的交流、交锋中,调动起学生的探索热情,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既得到心理的体验和满足,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学会分析并把握知识等事物间的相互关系,锻炼思维的严谨性、深刻性、变通性等基本特征,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和规律。

三、重视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效益

1.重视教学的充分准备

教师必须先备好课,再上课。备课不光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备教法。要把教材分析透,围绕知识的本质,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抓住思维主线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按照起点保基础、对象分层次、目标定要求做好课堂设计,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保证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传递给学生;要充分准备其他教学方式和教具,以便在实施教学活动时顺利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注重知识的有效传递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时,要建立数学模型,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方法自觉主动地学、科学高效地学;要让学生在多种练习中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要加强应用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到了知识巩固阶段,要通过在巩固、比较、变式的训练中深化、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及应用,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确实学到知识和掌握知识学习的方法。

3.注意知识的内化延伸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捕捉教学信息的反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节、评讲、回授、纠错,使学生在真正理解、掌握和巩固教学内容的同时,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埋下铺垫,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要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给予恰当的评价与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强化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参与同伴合作学习,在情感体验、实践探究和思考感悟中,将教师“教”的知识内化变为自己的知识,真正实现学生“学”的价值。

四、重视学生主体,强化学生知识内化

1.对学生因材施教

教师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学生的数学水平和能力是有差异的,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确定教学进度,设计教学梯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法、布置难度各异的作业和练习,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都能够获得进步而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鼓励学生创新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鼓励和指导学生在观察、猜测、思考、推算等学习交流活动中自主探究,并注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这样,既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又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增强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3.精心设计合作学习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人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学习任务时,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来解决问题。合作学习的设计,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进行适当的示范,教给必要的合作方法,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兼顾学生的个性特点,不流于形式,并及时进行指导和总结。合作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在缩短教学时间的情况下获得学科知识,提高教学效果,而且形成如何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扩展和完善学生个体自我发展这样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和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升,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宁市白沙路学校,广西 南宁,530031)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思维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