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课堂观察,提高学生学习参与度
2013-04-29陈永中
陈永中
学习参与度,即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包含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的程度。思想政治课上学生的言语、眼神、脸色、手势等都能反映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参与学习面的广度、学习时内心体验的深度,是衡量他们参与学习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受应试教育窠臼的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参与度较低,直接影响了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政治课教师要仔细观察课堂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度,摸透学生的情感投入和认知过程,智慧诱导,引领学生在求知的旅途中涵泳浸润。
一、倾听学生的言语
“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能倾听世间事物对我们说的话。”在学生相互争辩、小组讨论、全班展讲或说审题过程、点评发言的时候,教师应像知心朋友一样凝神倾听,不仅耳到、眼到,更要心到。同时认真思考、揣摩学生的发言,并通过点头、微笑、提问、解析、安抚等方式作积极的回应,启发学生更理性地思考,让师生心灵贴近、思想水乳交融。如果学生的对话偏离轨道出错,教师要及时引导他们找错、析错、纠错。当学生的发言因思维阻塞难以进行的时候,教师应机智地给学生架设认知阶梯,做必要的思维铺垫,为学生指点迷津,引领学生排除学习障碍,轻松、准确地达到思维目标。当学生的观点各执一端、相互“吐槽”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并依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课程标准去灵活诱导,引发学生深入思考、逐步统一思想认识;对处于“混乱”状态的争论,教师要适时介入,增加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走向有序,顺利完成知识和能力意义的建构。当学生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时候,教师应引申话题,引导学生不拘泥于现象,要善于从现象中寻找本质,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教师还要倾听学生在预设之外的闪现智慧火花的想法,捕捉学生的生成性语言资源,加以提取、筛选、整合,并把这些资源转化成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这样学生会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尊重和喜爱,更加自主地参与学习。
二、关注学生的眼神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学生听课的眼神能准确地反映其情绪状态和思维活动。如果学生的眼神与以往不同,那他一定有事瞒着你。因此教师不能只盯着教材、教案、电脑、黑板和投影屏幕,而应该具备一双洞察入微的慧眼,密切注意学生眼神的变化,作出准确迅速的判断,机智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节奏,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当有些学生目光游离时,教师宜用调侃的手段,博得学生会意的一笑,调动学生的情绪。例如,在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的冲刺阶段,有些学生看完了错题后“尾巴翘了起来”,自以为效果了不起,东张西望,嘴里叽里咕噜,还做小动作,对此我机智地“怂恿”了他们一下:“研究错题不等于进了保险箱,B级不仅代表better,更代表best,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回归书本吧,书中自有颜如玉!”在我的幽默激励下,学生重新振作精神,认真对照复习提纲,仔细、耐心地研读课本,审题的题感不断增强。若多数学生紧缩眉头、眼光愣怔时,有可能是教师讲得不清楚,学生没有听懂,或讲得太快了学生跟不上,要么是板书没来得及记下来又被教师擦掉了,这时教师应当机立断,架设思维台阶、降低思维坡度,或放慢进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传授知识,使其大脑迅速转入兴奋状态;或优化板书设计,更好地发挥正副板书的导学优势。当学生闪现出浮躁嬉戏的目光、左顾右盼时,教师须挤出语言泡沫,减少教学环节,诱导学生从纵深开掘,紧凑地解决问题,掀起课堂学习的新一轮高潮。
三、观察学生的脸色
人们的心思多写在脸上,学生的脸色“镌刻”着内心的欢喜、愤怒、赞扬、厌恶等情绪,也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和晴雨表。不看学生的脸色去讲课必将是瞎讲、白讲、出力不讨好,效果一团糟。因此,观察学生脸色,从学生脸上寻找教学反馈,掌握学生认知心理,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改变教学方法,对于政治教师尤为重要。如果学生一脸认真的模样,不时地翻看书本、整理听课笔记,忽闪着求知的大眼睛,面部表情随教师的讲解而变化,肯定是在认真听课,教师宜按预设的思维活动方案施教。如果学生听课时表情凝重,反应比较平淡,表示对学习内容不理解或不感兴趣,教师宜选用贴近学生思想的“热点”、社会生活的“热点”和学生行为实践的“热点”,充实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复习哲学常识时提供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答记者采访的发言摘要:“我要感谢高密这片土地给我创作的灵感,感谢父老乡亲的经历给予我创作的源泉;我的故乡和我的文学是密切相关的,我的作品是中国文学,也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我会继续学习,冲破束缚,不断创新,实现真正的个性追求,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请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对这段话进行分析。上述背景素材鲜活、关键词突出,设问范围和角度明确,充分激活学生思维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引爆学生知识积累,加深学生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联系的普遍性、辩证否定等哲学主干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当教师提出问题,有的学生低眉垂眼,有的学生面露羞涩,有的学生面带微笑、眼神坚定,这些不同的面部表情说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程度和回答问题愿望的强烈程度不同,教师可根据具体需要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应答。
四、审视学生的手势
手势是一种重要的肢体语言,能使学习者大脑兴奋中心持续,增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明力。因此,政治教师要留意学生不同的手势对学习的影响,柔性引导,巧妙鼓励,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投入度。如果学生双手没有平放在课桌上,而是藏在课桌下,同时目光直往桌里面钻,极有可能在下面看小说或玩手机;有的学生意志的抑制性品质差,经常偷吃零食,或者“聚精会神”修理指甲;有的学生在纸上乱写乱画,有的学生时不时悄悄给其他学生传纸条,干扰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破坏课堂纪律。对此,教师可用沉默、目光重点扫瞄、摇头、皱眉等信号进行暗示、控制,或用拍肩、轻敲桌面、提问等措施进行处理,挖掘这些学生的“正能量”。不宜公开指责开小差的学生,以免使其成为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引起其他学生哄笑,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诱发师生冲突。在学生应答或全班展讲过程中,聪明的学生会想到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所以,政治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巧用手势表达对事物的理解,吸引学生的视线,引起学生的共鸣,唤醒自己和他人头脑中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表象,进而深入知识的本质和思维的内核。
总之,研究“学习参与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政治教师只有从言语、眼神、脸色、手势等方面审慎观察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才能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调动教学智慧,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和谐、高效的政治课堂。
(作者单位:江阴第一中学,江苏 江阴,214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