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二女生考试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
2013-04-29何思悦
何思悦
一、求助者一般资料
1.求助者基本资料。小陈,女,19岁,某大专学校艺术设计专业二年级学生,汉族,身高1.60米左右。入学前体检无躯体疾病,经询问无家族精神病史。平时兴趣爱好是绘画、听音乐。
2.目前精神状态。考试前紧张、烦躁,惴惴不安,精神不集中。
3.身体状态。躯体检查未见异常。每到英语考试就紧张,失眠。最近一个月其他课程考前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
4.社会功能。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期末考试,影响毕业和升学。人际关系良好,但不常主动与人沟通。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1.主诉:考试前焦虑不安,紧张、焦虑、烦躁、失眠一个月。
2.个人陈述:我从小跟着父亲学画画,英语成绩比较差,考一个普通艺术类本科没有问题,但高考时因为发烧英语没考好,只考到大专。进了大学,在父母的要求下,我努力准备专插本的学习。可大一上学期英语差两分没有及格,现在大二重修英语,越临近考试越担心。最近一个月,难以入睡、易醒、心慌、食欲差,有时头痛。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记忆力差,学习效率明显下降。我想快点摆脱现在的心理状态。
三、求助者成长史
求助者小陈的父亲是中学美术老师,母亲是一般工人,家庭关系和睦,经济条件一般。求助者性格内向,懂事听话,但敏感,追求完美。从小受父亲影响学习美术,在这方面父亲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要求严格。小学至高中文化成绩中等,英语成绩较差。高考由于生病高烧,失利没考到本科。
四、观察和收集到的其他资料
1.观察:求助者小陈感知觉、记忆及思维未见异常。着装整洁,谈话的过程中条理比较清晰。因为休息不好,看起来有些憔悴。对老师很有礼貌。
2.收集到的其他资料。①心理测量结果与分析。(1)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178分,阳性项目数45个。结果显示,来访者最显著的是焦虑因子分,其次是抑郁因子分。(2)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结果:求助者小陈SAS粗分52分,标准分65分,按照国家常模结果,显示为中度焦虑。
②同学反映:近一个月来小陈睡得很晚,早起上课经常迟到,上课时精神不佳。跟同学关系还算融洽,但不怎么主动说话。
五、评估与诊断
1.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2.对求助者的诊断依据:根据来访者紧张、焦虑、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差等心理问题时间有一个多月。不良情绪能够被理智控制,行为不失常态。基本能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只是效率有所下降。情绪反应没有泛化以考虑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六、病因分析
1.生物原因。本案例中未见明显的生物原因。近期体检未发现有躯体疾病,家族无任何精神病遗传。
2.社会原因。①家庭教育原因:出生于一般家庭,父母对其寄予期望,求助者小陈认为必须有好的成绩才能报答父母的辛苦教育。②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高考时生病发挥失常,没有考取理想的本科;大一英语成绩没有通过。
3.认知原因。①存在不合理认知:过度看重考试结果,把学习成绩看成是评价优秀的唯一标准。对自己要求很高且常常绝对化、以偏盖全、糟糕至极,即认为考试没达到自己要求就会导致可怕的结果。②人格因素:自尊心强,缺乏自信。③负性情绪记忆:偶尔的考试焦虑一直困扰着自己。
七、咨询目标和咨询方案
1.咨询目标。①近期目标。正确评价自己,合理面对考试,缓解压力,降低焦虑水平,改善睡眠和学习效率。②长远目标。建立合理认知模式,完善求助者的人格,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2.咨询方案。①咨询原理与具体的咨询方法:(1)合理情绪疗法。该方法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来访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2)系统脱敏。制定脱敏等级表,逐级脱敏。(3)放松训练。
②协议。按照心理咨询职业资格的相关规定明确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时间: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共五次。咨询收费:学校对学生心理咨询免费。
八、咨询效果的评估
1.求助者自我评价。小陈睡眠饮食改善,并且感觉“改变的不仅仅是情绪和行为,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有了根本的改变”。在考试中能够正常发挥,紧张感适中。
2.父母评价。情绪改善,注意力集中,与父母交流增多。
3.同学评价。小陈与人交往开始主动,学习上的问题勤于向同学和老师请教,上课思想集中,课后注意学习效率。
4.心理测验结果。SCL-90结果中焦虑因子分降至1.7,SAS标准分42。由考试焦虑所引起的生理反应、心理反应和行为反应症状明显减少,焦虑紧张情绪已经大为减缓。
5.咨询师的评估。通过观察和回访,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小陈改善了焦虑的不良情绪,睡眠与进食也有了好转,纠正了其考试失败就没有前途的错误观念,认识到了自身过于追求完美的个性,增强了信心和应付挫折及危机的能力。
九、结语
考试焦虑问题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结果,增强学生自信心显得尤为必要。在本案例中,学生的配合、家长的支持有利于问题的改善,主要原因在于平常辅导员工作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得到学生的信任。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经常关爱学生,让学生更有安全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第一版):120-150.
[2]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6.
[3]刘地秀.一例大三男生考前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社会心理科学,2010,25(11-12):19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