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谎的真相

2013-04-29

八小时以外 2013年5期
关键词:贝克尔边界线测试者

说谎的真相是什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提出了一个原则:不诚实的行为是从理性判断出发的,当不诚实的代价小于收益的时候就会出现撒谎或欺骗,反之就能保持诚信的状态。由此他提出想要防止说谎,需要加强监控和检查,让说谎的行为更容易被发现。同时还要加大处罚,让说谎的成本远远高于收益。但是这个被众多学者接受的结论,却没有真正洞悉人们说谎的本质与真相。

美国心理学及行为经济学教授丹·艾瑞里,在一个实验中发现了这个理论的不足之处。他招募了一群测试者,让他们答题来获得每道0.5美元报酬。在故意制造的缺乏监督的环境中,很自然地出现了谎报答题数来多获利的行为。这似乎很符合加里·贝克尔的理论,可是当丹·艾瑞里不断提升答题的报酬之后,结果却令人惊讶。测试者说谎的比率,并没有因为报酬的提升而增大,反而在10美元的高奖励组中,说谎的比率甚至有所下降。而当测试者们处在一个完全没有监督,可以随意撒谎的环境时,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为完全没有说谎成本就肆意撒谎,而是依然保持了和其他环境下差不多的说谎比率。

丹·艾瑞里认为,这是因为人们一方面希望从说谎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诚实可敬的人并保持这种形象和自我认可。在这相反两者的角力中,人们总是在不断努力地定义一条边界线,一条可以通过欺骗获利而不危及自身形象的边界线。这种对说谎行为的定义,其实并不完全遵从于加里·贝克尔的那种纯理性的“成本—收益”原则,而是掺杂了更多的感性因素。正因为如此,在丹·艾瑞里的实验中,绝大多数测试者说谎提升的幅度大多控制在既能多获利又不会太过分的程度,大约是在百分之十左右。而当报酬提升到较高的10美元时,人们说谎的负罪感也大幅度提升,从而出现了说谎比率下降的情况。这正是丹·艾瑞里所发现的说谎的真相:人的诚实与否,取决于内心那两种力量的对比是否平衡,而这种平衡则和多种系数有关,这些系数也直接决定了人们说谎的底限。

在丹·艾瑞里的《不诚实的诚实真相》一书中,这位鬼才通过多项具有说服力的实验揭示了影响说谎程度的系数,它们包括:远离货币、道德警醒、欺骗行为的距离、签名顺序、利益冲突、疲劳程度、诚实氛围等等。例如在一个冰箱里放入可乐和钞票让人随意拿取,绝大多数人只会拿走可乐而不会动钞票。因为一旦涉及具体可见的货币,就会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增加他们的负罪感,从而让行为的天平向道德一方倾斜。这个实验解释了远离货币这个系数的重要性,而远离实体货币的金融界之所以出现众多的说谎与欺骗行为,也是因为虚拟的货币数字远远不如实体货币能够唤醒人们的道德意识。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丹·艾瑞里发现,不同国籍的同事总会对他说自己国家的说谎现象更为严重。而实际上他在世界各地的实验数据证明,不同国家的人在说谎程度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差距。由此丹·艾瑞里认为,说谎是人的天性,而且能够跨文化与地域,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所以惊讶地发现说谎是一种本能并不可怕,只要你能了解说谎的真相,便能更加自如地掌控自己心中那条道德与利益不断争夺的边界线。

猜你喜欢

贝克尔边界线测试者
《作为互动的艺术:霍华德·贝克尔艺术社会学理论研究》评介
贝克尔 网球巨星的坠落
弟弟尿床了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边界线”风波
“边界线”风波
德网球名将为躲债假冒非洲外交官
神奇的边界线:一不留神就出国
指纹收集器
昔日网坛金童,如今无奈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