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天生会说谎
2013-04-29
说谎的孩子
多伦多大学教授李强通过摄像头监视着一间实验室。这间实验室里站了一排不同年龄的孩子,工作人员好不容易让这群叽叽喳喳的小家伙安静下来后,严肃地对他们说:“现在你们背后有一个玩具,但是你们不能去偷看,如果能保证不偷看,一会儿就会得到奖励。”在孩子们明显充满好奇的眼神中,工作人员装模作样地监视了一会儿,便假装接电话走出了房间。李强看到,这群孩子在短暂的犹豫之后,几乎都禁不住诱惑回头看到了那摆在桌子上的、可爱的紫色毛绒恐龙玩具,有些孩子甚至犹豫着打算上前去摸摸。一分钟之后,实验室的门被打开了,孩子们立刻转过身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但是他们有些紧张的表情和一些人已经挪动的位置早已出卖了他们。
在接下来的询问中,李强惊讶地发现,2岁组的孩子有四分之三的人承认他们偷偷看了玩具;到了 3岁组,已经有一半的孩子在撒谎;在 4岁组,说谎者的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九十,这个比例也基本是其后的年龄组孩子说谎的比例;15岁组,几乎百分之百的孩子都会撒谎。不过更让李强他们疑惑的是,15岁之后的孩子说谎者的比例开始下降,到了 17岁组,说谎者的比例降到了百分之七十。
这就是著名的偷看游戏,证明了孩子们在 3岁左右便已经开始学会说谎,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说谎者的比例不断提升,到了 15岁之后说谎者的比例开始下降。能够印证这一游戏结论的还有另一组数据,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迈克尔·路易斯的统计,全美国有三分之二的孩子在 3岁前就学会了说谎话,到了 7岁,百分之九十八的孩子都已说过谎。我们的说谎生涯往往在 3岁至3岁半时开始,慢慢学会如何有技巧地撒谎。之所以 3岁之前的孩子说谎的比例很低,是因为说谎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高难度的事情。孩子要在真实的事实之上构思一个虚假而符合逻辑的谎话,还要观察对方的反应,看对方是否相信自己的谎言。所以早期幼儿的所谓“谎言”更多是一种分不清真实与幻想的结果,绝大部分属于无意识的“谎言”。李强的研究组发现,若是 3岁多的孩子能够说谎其实显示了他的聪明。要想撒谎,你必须在头 脑里保留真相,而这包含了几个步骤的大脑思维过程,比如整合几方面的信息以及操控这些信息。而大脑中掌控说谎能力的区域是负责执行能力的区域,决定一个人的高级思维和推理能力。早期便能够掌握说谎技巧的孩子,在执行力方面的测试表现更为出色,他们也更倾向于说更多的谎言。而且研究人员发现孩子说谎只是基于最简单的、可见的利益而做出的自然选择,与更为高尚的道德观或者和成长环境无关。
在六七岁之后,因为家庭教育的灌输和孩子思维的成熟,他们开始意识到说谎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在比较唾手可得的好处和相对遥远的后果之间,他们还是会更倾向于前者。只有当他们再成熟些,才会随着社交的增多深刻认识到说谎将让自己不受欢迎和受到惩罚,这个时候支配他们是否说谎的因素就是类似成人的价值判断和道德因素了。因此从孩童时代起说谎的诱惑和欲望就一直在操纵着我们。但是若你 3岁多的孩子开始说谎,那么在教育他不要说谎的同时,你也应该对孩子的天赋感到高兴。
无处不在的谎言
虽然孩子第一次说谎在心理学上是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社会认知能力成熟的标志,越早出现越值得家长们高兴,但步入成人社会后,说谎成为人们最反感的行为之一。不过人们对于说谎的厌恶与反感往往都具有双重标准,因为我们自己就是一部永不停息的谎言制造机。
不管有意无意、恶意善意,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自己制造的谎言。美国心理学家贝拉 ·德保罗曾要求 147个人记录他们在一周内的社会互动和有意误导别人的次数,结果受试者平均每天至少说谎1.5次,而另一位研究者罗勃特·菲尔德曼则发现,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在十分钟内就会说三次谎。
看到这些统计数据,你是否开始意识到说谎在你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位置了呢?
“如果我们说自己从未说过谎,那这就是谎言。每个人都会说谎,为保护自己,为体谅他人,为摆脱困境。有时候,即便感觉糟糕,我们还是说‘我很好,谢谢;即便同事的新生儿看起来像外星人,还是会说‘好漂亮的宝宝;即便朋友厨艺不佳,还是会说‘味道真好……”英国心理学家伊恩·莱斯利在《天生会说谎》中这样解释为什么谎言无处不在。
传统的为说谎开脱的方式,是将谎言分为善意与恶意,让人们对于说善意的谎言减少道德上的愧疚感。而实际上,简单的二元化划分说谎有些太过片面和简单。真正的谎言和人性一样是相当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善恶来划分。伊恩·莱斯利认为:“故意说谎和识别谎言的能力属于人类本性,在人际关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当人们面临陌生的环境时,说谎便是一种自保;当你面对招聘者回避或夸大一些经历,说谎便是一种策略;当你强忍着心中的不快和颜悦色地与别人交流时,说谎便是一种润滑……而一旦涉及润滑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很难用简单的道德和善意恶意来定义除了危害社会之外的说谎。
在澳大利亚人际关系专家皮斯夫妇眼中,女性似乎天生更善于说谎,只是她们更醉心于那些看似无关痛痒的小谎。他们在研究中发现,女童的脑海绵体成长速度要快于男孩,因為脑海绵体这个大脑中用于存贮、搜索记忆和使用语言部分是由大量的雌性激素反应器构成。所以,女人对谁说过和自己说过什么谎话有着天生强悍的记忆力。
说谎,这个道德上被鄙视的行为其实一直贯穿着我们的生活:善于把握说谎分寸的人,会拥有较为顺畅和谐的人际关系;善于对自己说谎的人,往往拥有较高的满足感;医学上的并没有太大疗效的各种安慰剂,能让你不陷入对未知的恐惧;就连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因为在猿猴时代更为发达的说谎能力来预估自身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和察觉别人的欺骗而赢得了大脑新皮质的发达,才能在物种进化中占得先机……
伊恩·莱斯利在《说谎心理学》最后的结论中写道: “简单来说,说谎不是人类的堕落,而是天性如此。欺骗以及察觉别人的谎言是人类独特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极其有分量。如果不先了解欺骗,就无法了解人类社会,甚至无法了解你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