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的钳工基本技能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2013-04-29彭敏
彭敏
【摘 要】中职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是工学结合,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过程实现学习。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依据钳工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钳工基本技能课程改革,从而全方位地体现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关键词】工作过程;课程改革;钳工基本技能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导致这一差距的直接原因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人才培养没有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在中等职业教育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和推进质量提升的新形势下,積极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职教育观
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都明确指出,中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级技术技能人才”。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相应的教育方式应遵循基于职业属性的教育规律,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职业能力是指一个人在现代社会中生存、生活,从事职业活动和实现全面发展的主观条件,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职业教育的核心是课程,它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要培养职业能力,中职课程的内容就应密切联系工作岗位,分析岗位职业活动,选择与职业实践紧密相关的项目学习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实践技能的掌握以及工作经验的获取。
二、钳工基本技能课程现状
钳工基本技能是我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目前采取 “2+1”教学计划,即开设钳工工艺学课程之后,进行为期四周的钳工技能实训,虽然力求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但仍以理论知识为主体,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职业教育的的目标决定了需从工作出发,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就是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进行的课程开发。它强调以工作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依据,以任务完成为线索设计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相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一致。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钳工基本技能课程改革的研究
1.课程改革思路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论,基于工作过程的钳工基本技能课程开发思路是:根据职业岗位分析,同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设计学习项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以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为实施。对钳工基本技能课程进行准确的课程定位,制定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考核评价体系。
2.教学项目的设计
通过对钳工基本技能课程对应钳工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工作过程,以机械零件的加工、机械零部件的装调为主线,选择源于企业、经过教学化改造的典型工件及零部件为载体,设计13个学习项目,保证每个项目有明确的工作任务、完整的工作过程、可用于学习的教学内容、可见的成果展示、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相关。
在项目设计中,我们还充分考虑到以下几点:
降低项目之间知识点的重复,保证项目之间的关联性;所有项目的知识总量要等于该课程的知识总量;各项目排列呈现出工件形状从简单到复杂、工艺类型从单一到综合、技能训练从模拟到真实的科学学习过程。
3.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
课程以典型工件及零部件为载体,辅助以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钳工、装配钳工实训工作台,培养学生钳工工量具的使用、工件加工、部件装配、零部件精度检验的能力。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完成渐次复杂的工作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强化专业能力,提升关键能力。
4.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考核方法
从注重知识的考核转变为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进行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过程考核占权重的60%,以项目为考核单元,按照学生完成项目的质量、工作态度、操作规范、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定等方式综合评定学习成绩,学生必须完成所有项目的学习,且项目合格率达到80%以上,才能通过过程考核。课程结束后需考取中级钳工职业资格证书,把职业技能鉴定结果作为结果考核成绩,占权重的40%。综合评定两项成绩,作为课程的总成绩。
5.教学资源的开发
在充分考虑学校现有教学条件的前提下,我们编写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钳工基本技能理实一体校本教材。每个项目包括项目情境、项目目标、知识链接、项目实施、项目评价、项目小结、知识拓展等几部分内容,按照实际工作过程编写项目实施内容。
同时,为了克服传统实训教学,教师现场集中理论讲解、示范操作, 学生分组实习,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被动的弊端,与软件公司合作开发钳工基本技能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采用虚拟仿真实训教学软件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职业能力。
四、基于工作过程钳工基本技能课程实践
为验证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我们将钳工基本技能课程应用于教学之中。教学过程以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引导贯穿始终。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设计为如下四个环节:
1.课前复习。通过提问,检查学生是否掌握项目教学之前必要的理论知识,为任务的实施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2.新课讲授。以项目引入、布置任务、制定计划、项目实施、检查评价五个步骤展开教学。
①项目引入。利用仿真软件,创设项目情景,使学生明确项目的现实工作意义。②布置任务。学生分组,注意将基础不同、性格不同的学生分到同一组内,让每个学生都会有所收获,以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下发工作任务书,明确项目内容和要求;下发任务进度表,掌握工作的进度安排,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下发评价单,了解评价标准,督促自觉遵守。③制定计划。下发图纸、工作页、工艺卡片。学生讨论,制定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填写工作页和工艺卡片。此过程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启发引导,提出建议,鼓励学生突破思维,大胆创新。 ④项目实施。小组选派代表陈述工艺方案,教师指导,提出建议,利用仿真软件验证工艺的合理性;利用软件的评价功能对学生的工艺知识进行考核,确定最后方案。
按照工艺方案,学生实际加工或装配。此过程教师监督学生做到操作规范,工作标准。在教师启发、提示性的指导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锻炼思维。
⑤检查评价。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从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安全文明生产和职业素质培养等方面,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面评价。
3.项目总结。组织学生交流,评判工作中体会、收获、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吸收项目活动的精髓。
4.知识拓展
针对教学难点利用仿真软件提供更多相关项目,拓宽视野、升华知识、创新学习。
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学始终体现了实用性、针对性和形式多样性原则,实现了教学方法的转变;采用了课堂学习、小组学习等多为一体的、互补的教学组织形式,实现了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实施项目教学,教师渐成“导师”,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实现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任务驱动,学生技能训练过程注入了活力,实现了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赋予职业能力全新的内涵意义,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满足了市场经济对职业人才的要求,相信会成为本世纪初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方法。